高平:人文始祖神农炎帝故里 高平县历史之最

开栏语
5月12日(己亥年农历四月初八),第四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将在高平市炎帝陵广场举行 。随着拜祖典礼日期的临近,与神农炎帝有关的话题成为人们热议和关注的焦点,让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至“炎帝故里”——高平 。
神农炎帝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壮举,凝聚成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民族精神,就是炎帝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它随着千百年来源源不断注入的文化意蕴而历久弥新、弥足珍贵 。进入新时代,继续加大力度弘扬炎帝精神,意义深远 。
被国人尊为人文始祖的神农炎帝,很眷恋故土高平!
高平是神农炎帝早期活动的区域,是中华农耕文明渊源之地 。炎帝作为华夏农耕文明的缔造者,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和黄帝轩辕氏一起,被尊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受到普天下炎黄子孙的钦敬 。
史料记载,距今5500年到6000年,炎帝活动于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目前国内有多个地方称为炎帝故里 。其中,高平拥有的炎帝古庙、碑记、石刻,无论是数量规格还是密集程度,内容最为丰富完整、影响最为厚重深远,在全国首屈一指,这种文化现象实属全国罕见,由此高平成为研究炎帝文化最齐备的地方 。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历史遗存相对完整 。上党地区现存有关炎帝庙宇共有53座,其中在高平有炎帝行宫、炎帝寝宫、炎帝中庙等庙宇院落35座,大范围高度密集,且时代悠久,上至魏晋隋唐,下至清末民初,这些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是高平炎帝文化独特优势、雄厚资源的体现 。高平羊头山上有保存完好、价值较大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耒耜洞等历史遗存;神农镇境内有与炎帝活动有关的换马、北营、庄里等村名、地名,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炎帝文化遗存区域体系,令人惊叹 。
文物古迹佐证有力 。1986年,在高平羊头山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表明在农耕文明开始前,高平就有人类活动 。2007年,在高平发现了两处仰韶文化遗址 。2015年11月,在羊头山神农城遗址出土过程中,发现了大量人类早期活动的陶片和古步道、石墙,为仰韶时期文化遗址,距今已有5000—6000年的历史,充分说明当时在羊头山出现了频繁的人类活动和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 。羊头山脚下还有旧石器时期的李家庄文化遗址,距今有1万年的历史,与农业起源有密切关系 。这些遗迹均属于炎帝时代的文化 。
文字记载翔实丰富 。高平作为炎帝活动的主要区域,历朝历代有关史书记载炎帝活动的文字十分丰富 。从春秋时期的《管子·轻重戊》、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北山经》、晋代程玑的《上党记》、北魏的《风土记》、唐代的《黑暗传》、北宋的《太平寰宇记》,到明代的《山西通志》、明万历的《泽州府志》、清顺治《高平县志》等等,有关高平的炎帝文化在史书记载中十分完整精致,历史文脉根源清晰可见 。其中北宋《太平寰宇记》中记载:“羊头山,在县北三十五里 。《山海经》云,神农尝五谷之所,山形象羊头 。”这是先秦文献唯一记载神农尝百草的准确地址 。
石碑石刻独一无二 。高平境内有关记载炎帝活动的碑刻数量众多、分布极广,时间跨度久远 。现保存有关记载炎帝活动的石碑110余通,上起魏晋,下至清末民初 。其中,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的泽州高平县羊头山清化寺碑,刻有“炎帝之所”字样;唐天祐七年(910年)墓志铭、现存于庄里村的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的炎帝陵碑等,均明确记载有炎帝陵的相关内容,在全国绝无仅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