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最北,喀纳斯的冰与火06:冰川也是流动的河 中国之最喀纳斯( 二 )


但仅仅是研究的一个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冰川不仅是地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而且也是过去地球变化的良好记录器,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手段使得人们的认识可以进一步细化 。
天色越来越晚,两位博士进入左侧冰流早已超过了八个小时,从离开营地算,已经超过十个小时,却总是不见踪影 。
大家心里都不免有点着急,但谁也不说什么 。只有继续等待 。
天气变得糟糕起来,飞雪和浓雾扑面而来,望着右侧冰流尽头尖尖隐没的那个金字塔型山峰,我有了比来时更多的疑惑?这个山峰究竟是不是友谊峰?
之前,谁也不知道友谊峰究竟是什么面容?谁也没有见到过正装照片 。两位摄影家都是走遍新疆的大师,也只见到过从空中往下看的样子 。到了这里说从形状看,应该就是 。而冰川学家从他们的地图上看,说可能不是,应该在两位博士去采雪样的那个左侧冰流的左边 。
回来后我对照当时所处位置的经纬度,也觉得我们看到的不是友谊峰 。?
?
这天,直到20时许,两个小黑点才出现在远处的冰面上 。
好在新疆的时间比内地晚两个小时,天还没全黑 。
他们的背囊装满了雪样,掂一掂,有几十斤重 。对于他们,这天下午,还算轻松 。采集雪样用的是一种塑料杯 。
在阿克乌鲁滚管护站旁边的高坡,我还随赵井东和王飞腾博士去采过冰川顶起的巨石下的砂土,那次,他们背的是一包铁管子 。两个博士一个研究古冰川,一个研究雪水化学与环境 。他们爬山的技巧和勇气令我叹为观止 。他们挥舞铁锤的形象让我想起民工……?
【新疆最北,喀纳斯的冰与火06:冰川也是流动的河 中国之最喀纳斯】研究冰川,注定要所付出很多常人不可忍受的辛劳 。
这些一头尖,长几十厘米的器材要打入地层,再拔出来仔细包扎好,保证中间部分不被光线照射,就可以在实验室中解读其中蕴涵的远古信息 。
返程回到冰洞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我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快22点了 。
想起来路,不仅心里直打鼓 。越走天越黑,只能靠手电筒照亮 。
黑暗中,头顶的北斗星,亮得扎眼 。
黑漆漆的夜里,跌跌撞撞中,我们终于和接应的队伍汇合,回到营地 。已经是新的一天了 。
从冰川到营地,我们其实是在穿越喀纳斯冰川最新形成的一列冰碛垄 。科学家研究认为,其形成年代可能是16世纪初全球气候转冷时的产物 。
在喀纳斯,这样的大型冰碛垄一共有三处 。另外两次强烈的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运动所留下的巨大冰碛垄,形成了两个我们来时所见的白湖和喀纳斯湖:
一个是白湖下方海拔1700米的哪一处;继续往下的一处,就是哈纳斯湖出口处海拔1400米的终碛垄 。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全球进入间冰期,极地冰盖和山地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大约此时,喀纳斯湖形成 。大约在6000年前,温度比现在高2-3℃ 。海平面也较现代高1-3米 。
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巨大的冰川退缩后,白湖形成了 。
` 更早的时候,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2万年前的末次冰盛时期,世界陆地表面的30%以上为冰川所覆盖,海平面比现代低130米左右 。
在中国,当时的海岸线距现在的长江口以东6000公里处,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和南海的大部分都成为陆地 。
冰川其实也是流动的河 。照目前的趋势下去,也许有一天,冰川会退出喀纳斯,甚至友谊峰也可能再无冰雪 。
然而,也有另一种可能,是冰雪重新覆盖,覆盖白湖、覆盖喀纳斯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