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得

陈一得【陈一得】陈一得(公元1886~1958年),原名秉仁,字彝德,因创办“一得测侯所”即以一得为名,云南盐津人,云南现代气象、天文、地震学科研究开创人,祖籍四川金堂县 。
基本介绍中文名:陈一得
别名:彝德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
出生日期:1886
逝世日期:1958
主要成就:创办“一得测侯所”
代表作品:云南现代气象、天文、地震学科研究开创人
个人履历陈一得7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临终前嘱咐他要发奋读书 。陈一得牢牢记住了母亲的嘱託,勤学苦读 。陈一得16岁的时候参加童子试,前几次考试都排在前列,到院试的时候因名额已满而未被录取 。后来科举停考,学堂兴盛,陈一得被送入省高等学堂学习法文,以第一名的成绩录取,原来要被送往比利时学习铁路,结果云南总督锡良怕留学生参加革命,不予放行,陈一得不能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终身引为憾事 。此时高等学堂改为两级师範,陈一得入优级范理花选科,接受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等的启蒙教育,以最优等成绩毕业 。毕业后,陈一得就在昆明的中等学校教书,一教就是40年 。陈一得教法严谨,各个学校都争相聘请他 。当时教师的薪水很低,陈一得为负担姐姐、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不得不在几个中学兼课,来回奔走 。人物轶事观测天象陈一得努力钻研自己喜爱的天文学、气象学 。他利用丰富的教学知识,实地用日晷观测和计算了以北京地区为中心的云南的时差,并测量出云南各县的标準时间和24节令太阳出没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天象观测 。陈一得经过多年的观察,创製了以昆明经纬度为基础的“步天规”,并绘製出第一张“昆明恆星图” 。利用步天规对準方向,拨正日期,就可以从规上辨认当夜昆明天空出现的星宿 。如果是在别的地方,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经纬度进行调整观看 。袁嘉穀曾到陈一得住处试用“步天规”,将观测所得与天文图书记载对照,无不符合,不由讚叹不已 。由于“步天规”的方便易用,研究天文的人都纷纷前来索要 。而陈一得因筹不到大笔资金,无法大规模製作“步天规”,因此“步天规”竟没有得到推广 。1934年,陈一得在云南大学体育场实测云南真子午线成功 。1941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组织陈一得到甘肃临洮看日全食 。气象预测除了天文观测外,陈一得还进行气象预测 。1926年,陈一得以任教10余年的积蓄,自费赴南京气象台进修 。半年后,陈一得由南京、上海、南通、武汉、北京、天津、青岛绕日本东京横滨,经香港、越南海防、河内,遍访东亚各有名的天文气象、地震台所参观,购置气象观测仪器后返回昆明 。1927年7月,陈一得将气象观测台设在他宿舍屋顶上,他家门口也挂上了“一得测侯所”的招牌 。陈一得每天都按时观测记录昆明的晴雨、温度、湿度、风向、云形等情况,并进行统计、整理,定期印行,除在国内进行交换外,还在国际间进行交换 。这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全国性的、国际性的气象观测、预报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36年,云南省政府在西山太华山顶上盖了一幢砖木结构的气象台,命名为“云南省立气象台”,请陈一得任台长 。研究地震陈一得认为地震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他发觉云南的历次地震,都发生在上弦月或下弦月的时候,于是认为地震与月亮的运行有关 。他到各地震区域实地考察,南至建水、石屏,西至永仁、丽江,东至陆良、弥勒,抄小道,渡急流,攀险峰,以探寻震源,所做分析研究都有详细记录 。他还收集了不少民众预感地震的谚语,及家禽、家畜或其它动物在地震前躁动不安的现象,以丰富地震预测的手段,提高地震预测的準确性 。陈一得参与编纂了《新纂云南通志》的天文、气象各门,去除了谶纬、符瑞等迷信附会的旧说,本着科学的态度重新编写,为方誌的修撰新创了一种格局 。陈一得还编纂了《盐津县誌》 。此外,他还编纂了巧家、路南、晋宁等地的天文气象的资料 。陈一得平时研究颇有心得,曾将水灾与天气、云南雨量之分布等部分研究成果印製发行,结果在日本不胫而走 。奥地利的科学家来到昆明与美国驻昆明领事一道参观了陈一得的测侯所,都对其精确的记录感到惊奇 。至于国内农、林、水利、航空、建筑等各方面的专家到昆明,更要前往参观并听取他的汇报 。陈一得工作认真负责,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时,每次开会,无论寒暑他都必定赴会听取经验交流,接受决议精神,回到昆明加以传达,以促进工作 。他在担任云南省自然科学联合会分会主任、云南省科学普及协会主席、博物馆馆长期间,更是殚精竭虑 。1958年10月17日,陈一得病逝于昆明 。陈一得严谨的治学精神,钻研科学的毅力,朴实的作风,深得竺可桢、梁希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推崇 。陈一得的主要着述有:《近30年昆明气象观测记录》(季、月报表)、《云南气象要素之分布》、《昆明水位之变迁》、《大理的风》、《云南地震史之观察》、《滇西地震带》等 。研究云南降水之来源陈一得通过多年的观测、记录和查阅浩繁资料,并运用现代气象科学的理论进行研究,第一次对云南降水来源作出了规律性的分析和概括 。陆地降水,很大部分来源于海洋上空形成的暖湿气团,同时,陆地降水最终汇于海洋,完成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云南东南接壤越南,俯临南海北部湾,遥向太平洋,直对菲律宾群岛 。西南连缅甸,近濒孟加拉湾,太平洋、印度洋对云南气候的影响较大,具有吸收陆地热量,蒸腾水汽,从而形成暖湿气团 。云南南部纬度较低,是热带气候 。西北诸山脉与川藏相接,云岭乾脉横贯全省,云南境内诸山系横断并列,各山海拔较高,对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团易形成屏障作用 。云南降水的形成也极易受地形影响,所以云南各地降水的情况十分複杂 。经过深入研究,陈一得把云南降水科学地分为4种类型:地形雨:每当海洋与境内江河湖泊吸收热气,蒸腾湿气,湿气受山岭阻碍,被迫迅速上升,突然遇冷凝结,液化随风而降,就能形成降雨 。陈一得称之为“地形雨” 。他认为云南各处降水多为“地形雨”,“高山深林地带,蒸气更易饱和,地形雨在迤西尤甚,惟降雨面积不大 。”气旋雨:广泛影响云南全境的降水称为“气旋雨”,由于云南地连缅印,印度中南热带各地,太阳照射产生积热,陆地水汽蒸腾,产生暖湿气团,大气气压变低,中心由西南向东北入云南境,若突遇北方冷气流,接触包围之后,激变而为“气旋雨”,其特徵是先缓后急,时间绵长,区域广大,每年雨季,云南多为“气旋雨”降雨类型 。热电雨:云南全省山高谷深,热易含蓄,日光久射,地面温度过高,每当风力微弱之际,遂起强大的对流作用,蒸气上升,高空遇冷,空气中正负电荷差骤然增加,这时“热电雨”就随之而来 。迤南各县,夏季傍晚多生雷雨 。这时,雷电交加,暴雨倾盆,但是其持续时间短,範围不广,从产生到停歇,都持续时间较短 。颱风雨:经过气象观测与记录,云南最大而易成灾的降雨,是“颱风雨” 。1936年,一个颱风中心自温州登入,经江西、湖南、贵州最后达滇东,造成盐津、昭通一带,发生“亘古未有之奇灾”,盐津沿河各县均被洪水淹没,其破坏之大,城镇十余年后仍未恢复旧貌 。影响云南的颱风来自赤道附近大洋暖湿强烈气团,发生于菲律宾群岛东部太平洋中,每年夏秋季,常向中国海岸行进,七八月更为强盛,常由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登入,沿途狂风暴雨不止,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云南降水不仅类型多样,而且常常同时产生不同类型的降雨,追根溯源、明确分类本省降雨并揭示其特徵,是前人所未进行过的工作,对工农业生产影响至大,这是陈一得对于云南气象研究的一大成就 。云南降水之分布对于云南降水之分布,陈一得在这篇论着中主要从地域性分布入手,总结归纳出具有极珍贵的科学价值的6条主要规律:一、1500毫米等雨量线,包围云南西与南两边疆 。二、滇西南两区雨量,常多于滇东北两区 。三、滇南边区雨量,较多于滇西边区,即迤南距东京湾近之地带,比迤西南距孟加拉湾远之地带,雨量略丰 。四、横断山脉西部雨量,较东部丰沛,即怒江流域,多于澜沧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又多于金沙江流域 。五、1000毫米等雨量线,由西北至东南,蜿蜒云南全境 。六、昆明附近较大雨量,有11年余之周期,兼有两次多雨年及少雨年,而少雨年之周期,为5年余至6年 。除此之外,陈一得还观测记录了1937年至1943年云南降雨的分布情况,对每一年份各个月份的降雨量进行研究,得出了规律性的结论 。这一研究成果,载于《续云南通志长篇》中,陈一得认为,云南各地的降雨,可从7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农曆一月份为乾季,降水最少之月,滇南边区最高等雨线未上20毫米,独滇西大理,近年雨量超越,或有特故 。二、春季二月雨量,全省俱增 。顺宁(今凤庆)、大理平均上40毫米,是由寒暖气流接触地带所致 。三、三月大理雨量增多,平均上80毫米,亦为全省之冠 。全省西南东三面降水递增 。赤道气团推进,颇为显着 。四、四月南方气团更盛,河口平均雨量,增至100毫米以上,全省等雨量线向北移动,略与纬度平行 。五、五月雨季开始,云南全境雨量普遍俱增,元江下游湿热地带已高至250毫米 。六、六月各地雨量多数上100毫米 。滇西顺宁特多至350毫米,是海洋暖湿气团鼎盛,西南势力尤猛矣 。七、七月全省雨量之最少者不下100毫米 。滇南箇旧特多,平均上400毫米 。滇西保山、景东较他处为少,则由于山岳屏障之影响所致 。九月后至十二月,云南降水量骤减,至十二月,西南多雨区等雨线只有30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