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环境暴露

口蹄疫病毒环境暴露【口蹄疫病毒环境暴露】口蹄疫病毒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黏膜、眼结膜,也可通过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性传播,消化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近几年来证明,呼吸道感染也很严重 。
传播途径及人体暴露传播途径口蹄疫病毒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黏膜、眼结膜,也可通过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性传播,消化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近几年来证明,呼吸道感染也很严重 。另外,鸟类、鼠类、昆虫等野生动物也能机械性地传播该病 。热带地区不易造成间接接触传播,很少发生长距离空气传播;温带地区,相对湿度大于60%,风速适宜时,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100km,甚至更远,所以有人认为气源性传播在口蹄疫流行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飞沫传播的危害最大,“泔水”是重要的隐性传染源,感染率高达100% 。人体暴露人感染口蹄疫后 。经过2~18d的潜伏期 。表现为突然发病,初期症状类似流感 。2~3d后,口、咽及指、趾部可出现水泡 。愈后不留疤痕 。重者可并发胃肠炎、神经炎以及皮肤、肺部的感染 。一般病程不超过l周,预后良好 。健康防治及处理措施健康防治接种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的目的是保护易感动物,预防口蹄疫病毒的有效手段是免疫接种 。根据现行的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力,注射密度达到80%就能起到阻止流行的作用 。疫苗接种分为计画免疫和建立疫点周围的环状免疫带控制疫情 。免疫接种所用的疫苗分为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 。目前使用广泛的是灭活疫苗 。预防与控制控制传染源严格封锁疫点疫区,消灭疫源 。从发现疑似病例起,就应立即、强行控制动物和传染源的移动 。扑杀病畜及感染动物 。根据实际情况,把病畜以及同群动物,包括疫区所有易感动物,一律扑杀 。扑杀採取哪种扑杀方法要根据动物的年龄、品种不同而异 。疫区内最后1头病畜扑杀后,经一个潜伏期的观察(至少14天),再未发现新病畜时,经彻底消毒,报有关单位準许,才能解除封锁 。疫区内的假定健康动物及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应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隔离畜群与毗邻潜在感染的野生动物或家畜接触,严禁从疫区购买患病牲畜或产品 。定期消毒,消毒能有效杜绝病原传播,是切断传染源和易感动物联繫的有效手段 。消毒对象包括病畜及其排泄物和一切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场地、器具、圈舍、畜产仓库、粪、尿、污水、被污染的饲料、垫料等 。无疫情时採取预防性消毒,发生疫情时要随时消毒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对疫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病动物的种类、发病数量、发病範围等进行调查,为划定疫区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