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医药学家 李时珍( 六 )


明朝医药学家 李时珍

文章插图
李时珍纪念币与婆婆治病李时珍一路考察 , 一路为父老乡亲们治病 , 深受人们尊敬与依赖 。有位老婆婆 , 患习惯性便秘达30年之久 , 虽多方治疗 , 终不见效 。李时珍运用从民间学来的偏方 , 以适量的牵牛子配成药 , 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 。还有个妇女鼻腔出血 , 一昼夜都止不住 , 怎幺治也不见效 。李时珍用大蒜切片敷贴患者足心 , 不大工夫血就不流了 。这个方子 , 也是他从民间採得的 。验证动物药性蕲蛇 , 即蕲州产的白花蛇 , 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 , 李时珍早就有研究 , 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 。内行人提醒他 , 那是从江南兴国州(今阳新县)山里捕来的 , 不是真的蕲蛇 。为了找到真正的蕲蛇 , 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 , 人家告诉他 , 蕲蛇牙尖有剧毒 , 人被咬伤 , 要立即截肢 , 否则就中毒死亡 。在治疗上对诸病有特效 , 因之非常贵重 。州官逼着民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 , 以便向皇帝进贡 。蕲州那幺大 , 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 。李时珍追根究底 , 要亲眼观察蕲蛇 , 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 。龙峰山有个狻猊(Suānní)洞 , 洞周围怪石嶙峋 , 灌木丛生 , 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 。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 , 在捕蛇人的帮助下 , 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 , 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 。《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 , 说得简明準确 。鲮鲤 , 即穿山甲 , 是常用的中药 。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 , 白天爬上岩来 , 张开鳞甲 , 装出死了的样子 , 引诱蚂蚁进入甲内 , 再闭上鳞甲 , 潜入水中 , 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 , 再吞食 。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 , 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 。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 , 捉到了一只穿山甲 。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 , 证实穿山甲动物这点 , 陶弘景是说对了 。不过 , 从观察中 , 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 , 是搔开蚁穴 , 进行舐食 , 而不是诱蚁入甲 , 下水吞食 , 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 , 也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亲属成员祖父:为铃医(走方郎中) 。父:李言闻 , 字子郁 , 号月池 , 当地名医 , 曾封太医院吏目 。兄:李果珍 。子:李建元 。人物评价明代着名文学家王世贞《本草纲目·序》:性理之精蕴 , 格物之通典 , 帝王之秘籍 , 臣民之重宝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神农本草经》:集本草者无过于此 。
英国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本草纲目》):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
英国着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着作 , 一是世纪初的《本草品汇精要》 , 一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 , 两者都非常伟大 。
人物纪念李时珍陵园新中国成立后 , 为了纪念李时珍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 , 在其故里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修葺了墓冢 , 建成了"李时珍陵园" 。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 , 1982年 , 定为中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 , 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範基地 。1978年 , 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时珍墓 , 李时珍塑像 , 通高4.35米 , 底座镌刻郭沫若亲笔题词 。塑像后并列有两座墓冢 , 东侧为李时珍与其妻吴氏合葬墓 , 墓前有其子李建元、建中在明万曆癸巳年(1593年)中秋所立的墓碑;西侧为其父李言闻与母张氏合葬墓 , 底径均为6米 , 高约2米 。碑前青石上刻有着名人物画家蒋兆和所画的李时珍像 , 墓前另立石碑 , 上刻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的题词 。1980年 , 在陵园内正式建立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机构——李时珍纪念馆 。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 , 纪念馆仿古大门上镶嵌着邓小平同志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 。纪念馆的展品主要有历史文物、文献、药物标本、图表、照片、画像、雕塑等1000余件 , 形象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和《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 。藏品中有诸多古籍善本 , 自明清以来《本草纲目》各种版本弥足珍贵 。长沙李时珍塑像1983年 , 李时珍的塑像在湖南长沙落成 , 系由恢复高考后湖南医学院(湘雅医学院)的首届毕业生捐给母校 , 塑像由中国着名雕塑家朱惟精亲自创作设计 , 湘雅医学院老校长、中国着名医学科学家张孝骞亲笔题词:“精研医学 , 勤学先贤 , 为民服务 , 又红又专” 。湖南塑像位于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院内 , 毗邻美丽的湘雅医学院近代建筑群 。莫斯科大学李时珍浮雕1952年 , 莫斯科大学新建立的校舍大礼堂走廊上 , 準备镶嵌世界各国大科学家的大理石浮雕像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推荐了两位中国科学家——祖沖之和李时珍 , 获得校方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