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港( 二 )


黄埔港

文章插图
心灵地图:翻开一段尘封的历史如果对这一段历史没有去特意了解 ,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 , 黄埔古港的位置即使不在如今的黄埔港 , 也一定就在不远的周围 , 坦白地说 , 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然而事实是 , 黄埔古港是在与如今黄埔港隔江相望的黄埔村 。黄埔村和广州的城郊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新的来得太快 , 旧的还来不及引退 , 新与旧的并存 , 就容易给人呈现出凌乱的感觉 , 广州的许多城中村就是这个样子 。如同黄埔村里古色古香的旧建筑夹杂在众多新式楼房之中而不为众多人所知一样 , 黄埔古港的历史也一度被历史的灰尘所掩盖 , 不为外人所知 。我们需要认识黄埔古港的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 , 广州市华侨研究会对华侨出洋历史进行调查时 , 在黄埔村找到了一些港口文物 , 对黄埔古港的考证进入一个新时期 。之后有多批专家到黄埔村考察 , 黄埔古港的轮廓更为清晰起来 , 而在北帝庙发现一面被石灰封住的墙 , 铲掉石灰后显露出8块石碑 , 上面写有“黄埔税口四元”等字之后 , 黄埔古港的历史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显现 。中国向来是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国度 , 对向海洋的拓展显然缺乏热情 , 但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海上航运的缺失 , 否则也就不会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 , 黄埔古港也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不过 , 在明清两代 , 政府採取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 , 真正使中国陷入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中 , 这种主观上的拒绝态度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封建统治者对海洋文化的恐惧 。然而 , 门想关都关不住 , 该来的还是来了 , 最终西方列强还是来了 , 带来的是他们的坚船利炮 。其实 , 广州自古以来就与海外有了相当频密的接触 。尤其在清朝 , 清政府撤消其他三个海关 , 只允许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 , 这样一种对整箇中国来说是畸形的局面 , 客观上却是广州的大好时机 , 这种“万千宠爱集一身”的机遇 , 状况与香港相似 , 从而成就了万商云集广州的历史辉煌一页 , 也使整个岭南的文化形态吸收了诸多西方文明的成分 , 呈现出与中原文化风格不尽相同的另一面 。在广州的对外贸易当中 , 黄埔古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货物与人员的进出都必经此地 , 位置极其突出 。如果说历史机遇对广州来说是起到了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广州无论如何都是岭南的中心——那幺 , 对黄埔古港却是千载难逢 。到后来航运船只的进步 , 再到黄埔古港的水道限制 , 再到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的转移 , 都让黄埔古港在持续近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逐渐退出历史的中心舞台 。毕竟 , 黄埔古港只是一处暂时停泊之地 , 中外海上贸易的真正中心还是在广州城 , 更在背后宽广的中国腹地 。清同治年间 , 各国商船停泊黄埔古港的盛况已然不再 。在江边村落的一轮夕阳中 , 留在此地的众多遗蹟又经历着岁月的沧桑 , 昔日的繁荣逐渐远去 , 幻化成古港遗韵与后人的想像 。不过 , 古港并未真正淡出 , 它的余脉延续到了如今繁忙的黄埔港 , 再抬眼看远方 , 新落成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里众商云集 , 历史在这里仿佛又是一个轮迴 , 感觉似曾相识 。无可否认 , 机遇总是偶然 , 然而 , 历史又正是种种偶然写就的必然 。黄埔古港的兴盛与淡出 , 正是对应着一段历史的真实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