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潮,又称海宁潮 钱塘潮


钱江潮,又称海宁潮 钱塘潮

文章插图
钱塘潮(钱江潮,又称海宁潮)【钱江潮,又称海宁潮 钱塘潮】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 。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 。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中也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钱塘潮
外文名称:Qiantang Tide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处
气候类型: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2100平方公里
开放时间:早上9点-下午1点
门票价格:5元
着名景点:盐官观潮景区、观潮胜地公园、海神庙等
别称:钱塘江大潮、海宁潮、浙江潮
大潮类别: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等
观潮地址: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丁桥镇等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观潮时期:农曆八月十八
大潮成因天时:农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 。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观潮风俗每年农曆八月十五,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农曆8月18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军,以后沿习成节 。除农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 。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沖伤观潮者 。文献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观钱塘潮》诗:“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 。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 。”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观潮景区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乾一带为最佳处 。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 。观潮之日,尤在农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 。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 。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历史渊源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 。相传农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 。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 。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中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大潮分类交叉潮(又名十字潮)在海宁市丁桥镇,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 。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个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 。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 。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于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宾士 。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