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顾观光【顾观光】顾观光(1799~1862)字宾王,号尚之,别号武陵山人,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上海金山区钱家圩(今属金山卫)人 。弃科举以行医为业,诊病之余,系统研究了我国历代的曆法和数学名着 。主张“中西之法可互相证,而不可互相废” 。
基本介绍中文名:顾观光
外文名:gu guanguang
别名:别号武陵山人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金山钱家圩
出生日期:1799年
逝世日期:1862年
职业:清代医学家,天文数学家
字:宾王
号:尚之
人物生平出身于殷实富裕的行医世家,其父医道高明,又在行医之余博览群书,是当地知名的饱学人士 。自幼聪敏颖悟,理解力强,记忆力极好,在其父课读下,刻苦学习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和祖传医术,不论酷暑严冬,深夜不倦 。夏天为了防止蚊叮虫咬,甚至将双脚伸入灌满水的瓮里 。家里藏书读完了,就到藏书丰富的钱熙祚家去借读,钱家为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有求必应,使他对我国古代典籍有了较为普遍的了解 。顾观光勤奋好学,使其父对他寄予更深的期望,希望他科举仕进,光宗耀祖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开始,他以贡生资格,三次参加考试,但都名落孙山 。从此绝意仕进,而以行医为业 。鹹丰初期太平天国起义军大军压境,乡里人心惶然,而顾观光依然宁心静思,沉湎于数学的研究中,“以算理自遣” 。鹹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占领金山县,避乱东赴奉贤、南汇,但其次子顾沄则随太平军而去,下落不明,挚友韩应陛(数学家)在避乱途中触暑“惨惨发病而死”,接着老妻唐氏和幼子顾源又相继去世,他悲痛成疾,郁郁寡欢,于同治元年(1862年)长别人世 。医学成就顾观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病时不尚贵重药品,唯重对症下药,往往用一味药就能奏效,有“一味灵”之称 。也不以诊金有无为意,贫穷病人甚至送医送药 。顾观光医术独到,为后人称颂 。相传,张堰镇上有个巡检官,其妻子生怪病,到处求医,毫无起色,听说顾观光能医百病,就派人去请 。顾观光出诊其家,把脉看舌苔后开方子一张 。巡检官一看,方子上只写了一味药,而且是草药,值起来最多二分钱,顿时不悦 。心想,娘子吃的药用船装都装不下,你顾观光只用二分钱的一味草药能治好我娘子的病?顾观光见他脸色阴沉,知他不满意,出门时有意自言自语道:“不对船装无用,对科一味就灵 。”谁料,第一帖一吃,毛病好一半 。第二帖一吃,毛病减八分 。第三帖一吃,毛病全断根 。巡检官高兴呀,逢人便说:“这真是一味灵!”从此,“一味灵”便名闻遐迩 。着作研究顾观光一生勤奋好学,精于医道,对天文、曆法、数学、史地尤有研究 。生平着作甚多,出版发行2l册,涉及天文、地理、曆法、数学等,其中《九数外录》十篇基本上包括了当时西法算术的精要 。顾观光在行医的间隙,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先后撰写了《古韵》22卷、《国策编年考》1卷、《七国地理考》14卷,校勘了《华阳国志》、《吴越春秋》、《列女传》、《文子》等,均附有《校勘记》,编辑了《古书逸文》,辑录了已散失的《神农本草》、《七律拾遗》、《桓子新论》等书 。诠释的书籍有《伤寒论》、《金匮要略论注》、《伤寒经解》、《几何原本后》等 。道光十四年(1834年)后还协助钱熙祚校勘《守山阁丛书》、《指海》,协助钱培名校勘《小万卷楼丛书》等巨着 。道光后期,他摆脱“乾嘉学派”的影响,从对古典文献的考证研究转向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尤其对古典天文学和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清史稿》称他“博通经、传、史、子百家,尤究极天文历算,因端竟委,能抉其所以然,而摘其不尽然 。时复蹈瑕抵隙,搜补其未备”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他能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成果和研究方法与我国古典科学融会贯通 。他认为“旧法者,新法之所从出”,“中西之法可互相证,而不可互相废” 。他博採中西之长,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清代着名的天文数学家 。这一时期他对传刻本《周髀算经》中27处错误作了订正,撰写了《周髀算经校勘记》 。《周髀算经》是汉代一部天文学着作,书中有複杂的数学计算和勾股定理的运用 。顾观光经过深刻研究,指出古人是用平面图来标明浑圆的天体,书中表示周径里数的大小数据,仅是为了在平面图上绘图而假设的,并非实测的数据,所谓“北极璇玑”也只是绘图所需的借象,并非实有的一颗星 。书中反映的“盖天说”,纯属古人观察天象所作的构想,并非利用这种平圆的理论来测量天地 。顾观光的这一结论,对后人理解《周髀算经》中的一大堆矛盾和繁杂的数据有极大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