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原变型)【原变型 蜈蚣草】蜈蚣草(原变型)是一种肾蕨科植物,广布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以秦岭南坡为其在我国分布的北方界线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蜈蚣草(原变型)
拉丁学名:Pteris vittata L. f. vittata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亚门:真蕨亚门
纲:薄囊蕨纲
目:水龙骨目
科:肾蕨科
属:肾蕨属
分布区域:热带、亚热带地区
形态特徵植株高(20)30-100(150)厘米 。根状茎直立,短而粗健,粗2-2.5厘米,木质,密蓬鬆的黄褐色鳞片 。叶簇生;柄坚硬,长10-30厘米或更长,基部粗3-4毫米,深禾秆色至浅褐色,幼时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以后渐变稀疏;叶片倒披针状长圆形,长20-90厘米或更长,宽5-25厘米或更宽,一回羽状;顶生羽片与侧生羽片同形,侧生羽多数(可达40对),互生或有时近对生,下部羽片较疏离,相距3-4厘米,斜展,无柄,不与叶轴合生,向下羽片逐渐缩短,基部羽片仅为耳形,中部羽片最长,狭线形,长6-15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扩大并为浅心脏形,其两侧稍呈耳形,上侧耳片较大并常覆盖叶轴,各羽片间的间隔宽约1-1.5厘米,不育的叶缘有微细而均匀的密锯齿,不为软骨质 。主脉下面隆起并为浅禾秆色,侧脉纤细,密接,斜展,单一或分叉 。叶乾后薄革质,暗绿色,无光泽,无毛;叶轴禾秆色,疏被鳞片 。在成熟的植株上除下部缩短的羽片不育外,几乎全部羽片均能育 。
![原变型 蜈蚣草](http://img.gansulong.com/220806/153Ka427-0.jpg)
文章插图
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钙质土或石灰岩上,也常生于石隙或墙壁上,在不同的生境下,形体大小变异很大 。本种从不生长在酸性土壤上,为钙质土及石灰岩的指示植物,其生长地土壤的PH为7.0-8.0 。分布範围北起于陕西(秦岭以南)、甘肃东南部(康县)及河南西南部(卢氏、西峡、内乡、镇平),东自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西达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南到广西、广东及台湾 。在旧大陆其他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也分布很广 。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本种区别中文名称:蜈蚣草(原变型)图版11:3-8长期以来,英文名称:Pteris vittata L. f. vittata学者们一直把本种与产于热带美洲的Pteris longifolia L.混淆在一起 。其实二者是不同的两个种,主要的区别是产于美洲的种其羽片基部有关节,而且羽片能脱落 。
- 安全协定原理与验证
- 冈田伸一的原着小说 奴隶区
- 词牌名 凤归云
- 说唱歌手Ty.演唱的原创歌曲 感觉不错
- 包头市九原区黄河秦直道起点公园
- 电影《青春派》插曲 原来
- 肝癌病因学
- ATmega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套用--C语言教程
- 水浒三部曲-原创音乐选辑
- 原版引进义大利最经典左右脑训练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