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荐](http://img.gansulong.com/220806/11440H254-0.jpg)
文章插图
追荐【追荐】追荐又曰追善,与追福同义 。追荐者为死者追荐福之义,追善者为死者追修善事之义,追荐为典语,追善为俗字 。又曰追福,追修,追严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追荐
同义词:追善、追福
释义:为亡者修善事,祈求冥福
出处:《丹铅总录》
词目追荐拼音zhuī jiàn引证解释1、诵经礼忏,超度死者 。唐 宗密 《盂兰盆经疏》上:“搜寻圣贤之教,虔求追荐之方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回:“寨内扬起长旛,请附近寺院僧众上山做功德,追荐 晁天王。”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某因新丧父亲,入城请僧追荐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请将阴阳徐先生来写了七单,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 。2、泛称追悼、祭奠 。郭沫若 《南冠草》第四幕:“自 辽阳 战役以来,一切为国捐躯的忠臣烈士、寡妇孤儿,你们都来享受我的菲薄的追荐!”简介为亡者修善事,祈求冥福,称作追荐 。亡者于死后四十九日之间,迷于中有,果报未定,此时最宜代为追善修福,以免其受三涂之苦报,而得往生十方无量剎土 。然据灌顶经卷十一之说,若亡者生前不信三宝,不行法戒,命终后堕入三涂八难之中,纵予追福,唯得七分之一之功德 。源起盂兰盆经宗密疏上曰:‘逐搜寻圣贤之教,虔求追荐之方 。’梵网经下曰:‘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 。’又曰:‘父母兄弟和上阿闍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五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 。’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曰:‘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 。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剎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 。记载忠曰:“俗作追善,非也 。”《丹铅总录》云:“荐者,祭之名,士无田则荐是也 。”《慈受深禅师慧林录》云:“只如今日了初侍者追荐二亲,试问诸人:且道他父母在地狱中受苦耶?在人天受乐耶?”《宋史?礼志》云:“及周朝忌日,尚有追荐 。”《春渚纪闻》云:“明皇时,太真妃得白鹦鹉,聪慧可爱,妃每有燕游,必置之辇竿自随 。一日,鹦鹉忽低首愁惨,太真呼问之,云:‘鹦鹉夜梦甚恶,恐不免一死 。’已而,太真妃出后苑,有飞鹰就辇攫之而去,宫人多于金花纸上写《心经》追荐之者 。”《灌顶十方净土经》云:“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剎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 。”又云:“普广菩萨言:‘众生不信三宝,不行法戒等,命终堕三涂八难,亲族为修福,得福不?’佛言:‘七分之中为获一也 。何故尔乎?缘其前世不信道德故,使福德七分获一 。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室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地狱之殃,便得解脱,往生十方佛土 。’”略钞 。《法苑珠林》云:“《往生经》云:‘亡后作福,死者七分获一,余者属现造者 。’”《宗镜录》云:“问:若言须与所熏和合一处,方名能熏者,且如先亡父母及先亡子孙等,后人为作功德,此亦是熏他识以获福故,如何不许?答:此有二解,一云此但为增上,令亡者自发心,非熏他识;二云七分之中,许获一分 。难只此所获一分功德,便是此人造福,他人受果,应乖唯识义 。答:有五力,唯识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 。”《优婆塞戒经》云:“佛言:‘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 。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 。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 。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 。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 。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 。畜生、人中亦复如是 。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吝故 。堕饿鬼中,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 。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 。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 。’”《大毗婆沙论》云:“生闻婆罗门白佛言:‘乔答摩!我有亲里命过,欲施其食,彼为得我食不?’世尊告言:‘此事不定 。所以者何?诸有情类有五趣别,若汝亲里生地狱中,食地狱食,以自存活,彼不能受汝食 。生傍生趣、天趣、人趣亦复如是 。若汝亲里生鬼趣中,则能受汝所施饮食 。’婆罗门言:‘若我亲里不生鬼趣,所施饮食,谁当受之?’佛语彼言:‘饿鬼趣中无汝亲里,无有是处 。’乃至广说 。”《冥报记》云:“眭仁茜问鬼成景曰:‘人死当分入六道,那得尽为鬼?’景曰:‘君县内万余户,狱囚常二十人已下;万户之内,五品官无,九品已上官数十人,六道之内亦一如此耳 。其得天道,万无一人,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得人道者有数人,如君九品;入地狱者亦数十,如君狱内囚;唯鬼及畜生最为多也,如君县内课役户 。就此道中,又有等级 。’因指其从者曰:‘彼人大不如我,其不及彼者尤多 。’”忠曰:“世尊说应为鬼道作福善,而诸道中,鬼畜居多之理,景鬼之言尽矣 。审惟彼此,追荐之业不可废焉 。”例句1 、 祭祝 岁时追荐、春秋祭祖乃饮水思源、慎终追远之事,向为注重报恩之释子所崇,既表师承有序,又示崇敬师恩 。2、天波府 业死节朔方,其子彦昭,请改建为寺,追荐其父,太宗赐名为‘孝严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