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孙光宪的作品 。这首词写送别 。上片头二句写离亭分别,后一句说明此别远去再难相见;下片头句承上,接着二句写送别时景象,最后写送行者的难分难捨之情景 。全词表达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
类别:送别词
创作年代:五代
作者:孙光宪
文学体裁:词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⑴,从远道此地分襟⑵,燕宋秦吴千万里⑶ 。无辞一醉 。野棠开,江草湿 。伫立,沾泣⑷,征骑骎骎 。注释译文⑴草草——匆匆之意 。⑵分襟——分别 。⑶燕宋秦吴——春秋时国名,这里表示北东西南各方 。燕,主要部分在今河北北部;宋,主要部分在今河南东部;秦,主要在今陕西一带;吴,主要在今江苏南部 。江淹《别赋》:“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⑷沾泣——泣泪沾衣 。骎骎(qīnqīn侵侵):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诗经·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朱熹注:“骎骎,骤貌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词 。它写词人在江边离亭设宴送别几位各奔东西的朋友,抒发了对其友人的深厚情谊 。上阕叙事,写词人在离亭送别友人 。“草草离亭鞍马”,首句点明送别地点——离亭,而人物则是鞍马的主人 。这些鞍马的主人看来是些勤于国事之人,这从“草草”二字可以看出 。《诗经·小雅·巷伯》云:“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劳人草草”就是忠厚老实的人憔悴困苦 。作者用“草草”、“鞍马”来形容他这些朋友,可见他们都是忠于职守为国效力的人,所以作者才为他们送别 。勤于国事的朋友分别是很平常的,可能不是一次,而这一次还是有点不同:“从远道此地分襟 。燕宋秦吴千万里 。”三句点题:这些朋友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而来,现在又要在这里分别,而且这次分手,你东我西,有千里万里之遥 。由此可以看出这次分别的不同寻常 。“分襟”,指情投意合的朋友,即所谓挚友 。挚友当然不愿离别,离别难免伤心,旷达一点也要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诗句)而作者却质朴地叙分别的事实,特别是用“燕宋秦吴千万里”来表现作者的大度,确实不同凡响 。这种写法,与唐代诗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的名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上阕总叙送别的基础上,下阕则细写送别的经过 。“无辞一醉”,点出是词人设宴为朋友饯行 。饮宴中,他殷勤劝酒,让大家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既是他发自内心的劝勉,又是掩饰自己悲不自胜的情怀 。在劝酒之时,作者的视线又转向了亭前,只见“野棠开,江草湿 。”野棠在农曆二月开白花,点明时在早春,是个乍暖还寒时节;“江草湿”,说明是个阴雨天气,这绵绵细雨更易惹人愁怀 。二句景物描写,很好地营造了送别时的氛围 。下面才写到人物:“伫立,沾泣 。征骑骎骎 。”前者写分别时的自我形象,握别之后,自己在离亭旁伫立凝望,泣下沾巾;后者从友人着笔,他们策马急去,头也不回 。二者都是深于情者,表现各不相同:一写静态,一写动态,写法各异 。而且末句“征骑骎骎”,透露了一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爽之气 。这种气概与上阕“燕宋秦臭千万里”廓大境界,形成全词的一种豪放风格,因而成为作者的一篇代表性作品 。作者简介孙光宪(约895—968),五代宋初词人 。字孟文,号葆光子 。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 。出身农家,少好学 。唐时为陵州判官 。天成初(公元926年前后)避地江陵,后事南平三世 。累官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 。公元963年(乾德元年)归宋 。入宋后,授黄州刺史 。《花间集》称孙少监 。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校勘抄写,老而不辍 。着有笔记《北梦琐言》 。工词,《花间集》和《尊前集》录其词凡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 。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 。又有王国维辑《孙中丞词》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