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独桿跷【独桿跷】独桿跷又叫独脚跷,是一种山东省的传统民间舞蹈 。发源于清光绪23年(1897年)左右,由大洼村王氏在双脚踩高跷的基础上独创的 。其道具为一根高约1.8米、直径4.5厘米的圆木棍,上端钉上一横木抓手,在0.9米处安装一块供人踩踏的踏板,即为独桿跷 。经典剧目《刘海戏金蟾》,两人在一面普通的戏曲用锣和鼓的伴奏下,表演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艺术造型奇特,独树一帜,形象生动逼真,动作活泼诙谐,具有显明的地方特色,系全国独一无二的艺术表演形式 。
基本介绍中文名:独桿跷
所属地区:山东泰安新泰市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7
简介独桿跷又称“独脚跷”,脱胎于汉代以来流行的踩高跷艺术,清朝光绪23年发端于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大洼村,公元1897年,由当地村民高跷艺人王兆杰在双脚踩高跷的基础上为显技艺,便用高约1.8米,直径4.5厘米,其上端固定一个横木抓手,在约一米的地方再装上一块供人踩踏的踏板,单腿跷一级级跳下台阶赢得民众喝彩,表演的道具为一根圆木棍,表演时,两个人在一套简单戏曲锣鼓的伴奏中,表演出很多高难度的动作,这在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经典剧目为《刘海戏金蟾》 。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名称:独桿跷遗产编号:Ⅲ-13申报人/申报单位:泰安市新泰市遗产级别: 国家发展独桿跷 。独桿跷又叫“独脚跷”,发源于清光绪23年(1897年)左右,由大洼村王氏在双脚踩高跷的基础上独创的,至第三代传人王兆杰时已日臻成熟,建国后已传至第六代 。其道具为一根高约1.8米、直径4.5厘米的圆木棍,上端钉上一横木抓手,在0.9米处安装一块供人踩踏的踏板,即为独桿跷 。其经典剧目为《刘海戏金蟾》 。两人在一面普通的戏曲用锣和鼓的伴奏下,表演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其艺术造型奇特,独树一帜,形象生动逼真,动作活泼诙谐,具有显明的地方特色 。又因其难度大、风险高,更加引人入胜,系全国独一无二的艺术表演形式 。据独桿跷第5代传人王宗禄说:当时,新泰、羊流一带经济发达,民间杂耍汇集,高跷队十分普遍且高手如林,有些技艺高超的高跷艺人为显技艺,便用单腿跷一级级跳下台阶,赢得民众喝彩,王宗禄哥哥王宗和的老师王兆杰的老师,即是当时单跷跳台阶的出名人物 。为保持和突出自己的这一绝技,便将高跷发展为单脚跷,后来又把绑在跷腿上的绳索去掉,不用任何固定物,只用单脚上下踩板进行表演,并将这一绝技传授给王家子弟——王兆杰,于是便有了今天的“独桿跷” 。王兆杰又将单一表现技艺的“独桿跷”与流行乡里的小戏曲进行了融合,于是就有了“刘海戏金蟾”这一独桿跷的经典剧目 。“刘海戏金蟾”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其造型带有浓郁的神话传奇色彩 。剧中两个人物分别是刘海和金蟾 。金蟾道具为一绿色的蛤蟆头罩,一条包住全身的绿色蟾衣 。表演分“串街”和“摆场”两种形式 。“串街”时,独桿跷扛着跷跟着“故事队”行走,遇到放鞭炮请他们表演时,刘海做“双踩跷”,金蟾做“蛙跳”动作行走 。“摆场”时,刘海与金蟾做全面的配合 。刘海做“双踩”、“单踩”、“交叉踩”、“左单踩”、“右单踩”、“蹦跳踩”等高难度、高技巧动作 。金蟾做“蛙跳”、“蛙爬”、“四爪朝天”、“四腿绻”等诙谐幽默的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