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 三 )


机制

文章插图
机制国务院于1992年7月颁布实施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 一方面通过巨观经济体制改革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 , 为企业转换机制创造外部条件 , 另一方面实行向企业放权(14项自主权))为企业内部机制的构建提供空间 , 同时把经济体制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 , 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已经今非昔比 。从全国来看 , 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价格体制、工资体制、就业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 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换 , 与此相应的各方面管理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 既为企业解除了束缚 , 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 。正是由于有了各方面的改革 , 今天的企业经营者才不再为“产品的产供销有没有上级计画、产品价格如何确定、好项目能不能投资、重要人才可不可以提拔录用、违规违纪人员怎样处置、增加工资有没有计画额度”等问题苦恼 。在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 , 如何进行企业内部机制的构建呢?1、要在内部的组织体制和结构上做文章就产权结构而言 , 实行股份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这种结构体制下 ,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形成一种权力制衡机制 , 知果能引入不同的所有製成份 , 则这种体制的激励约束功能就会更加明显 。就法人治理结构而言 , 应该结合公司制企业的特点 , 规範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成 , 以及议事规则、目标考核等 , 切实发挥法人治理机构的作用 。就管理结构而言 , 应该贯彻精干、科学、高效的原则,合理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 , 进行科学的部门和岗位职能配置 。组织结构变革的实践发展演变至今 , 形形色色的组织形式在许多专业着述中都有描述 , 至于一个企业到底应该採用哪一种结构形式 , 则需视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2、要通过企业内部各方面体制和制度的建设 , 实现微观机制的整合我们常把企业的经营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决策机制等相提并论 , 但这些机制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係 , 却分属于不同的层次;理清其中的脉络 , 才能使机制的构建更具有目的性 ,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单地说 , 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可以分解为两大机制:一个是自我发展机制 , 一个是自我约束机制 。形象地比喻 , 企业就好像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跑的汽车 , 自我发展机制就是它的动力系统 , 包括发动机、燃料供应与储备等;自我约束机制就是拉制系统 , 包括方向盘、剎车、主(被)动安全系统、报警装置等 。根据两大机制]]的功能特徵 , 再作进一步的分解 , 又有:A.自我发展机制;包括:竞争激励机制、人才开发机制、积累机制、投入机制、创新机制等 。B.自我约束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控制机制、监督机制、制约机制、预警机制等 。按照以上所述 , 我们就可以按照内部机制]]的功能构成 , 从具体问题入手开展分析和设计 , 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 最终实现机制构建的目标 。竞争激励是发展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竞争本身也是一种激励 , 甚至是一种生存意义上的激励 。其切入点是用人(包括经营者及各层次干部的择优录用、竞争上岗)与分配製度的改革与完善 。从人才开发与储备机制来讲 , 则应着重抓好以企业发展需要与岗位要求为参考的继续教育、技术培训和规划指导 。控制与监督则是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 财务监管、成本核算、法律规範、关键岗位制约 , 以及审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责权配置是工作的重点 。前面我们说过 , 机制的构建要通过体制与制度的建设来实现 。在体制(组织体制与管理体制)建设中 , 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同与制约 。在制度建设中 , 则应区分情况 , 採取不同的措施;某些情况下制度的作用在于禁止 , 更多的情况下则在于引导 。特别要说明的是,机制的构建不是简单、绝对的 , 而是纷繁複杂的 , 激励机制不仅仅是如何用人、工资奖金知何分配 , 它还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 , 如领导作风、内部氛围、企业文化等许多因素 。因此 , 在机制的构建上一定要避免模式化和形上学 。机制的构建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 也有不断创新的问题 , 社会环境不断发展 , 人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 机制也要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形成机制企业战略形成机制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