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姆斯法学院的简称 ESL


伊拉斯姆斯法学院的简称 ESL

文章插图
ESL(伊拉斯姆斯法学院的简称)【伊拉斯姆斯法学院的简称 ESL】鹿特丹大学的伊拉斯姆斯法学院(Erasmus School of Law,简称为ESL)是荷兰最大的法学院之一,商法、国际法、法经济学等学科实力雄厚 。伊拉斯姆斯法学院与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教育合作活动 。伊拉斯姆斯法学院在SSRN顶级国际法学院排名第10位;QS世界大学排名法学科目排名第51-100位 。伊拉斯姆斯中国法研究中心是中国和欧洲法学比较研究的重要学术机构,这一中心的成立对于中国和荷兰乃至欧盟的法学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推广了荷兰的中国法教学和研究 。
基本介绍中文名:ESL
外文名:Erasmus School of Law
全称:伊拉斯姆斯法学院
位于:荷兰
法学科目排名:51-100位
学院概况伊拉斯姆斯法学院(ESL)是荷兰鹿特丹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荷兰最大的法学院之一,其在商法、国际法、法经济学等学科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 。ESL与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多年来进行了众多研究与教育合作活动 。例如伊拉斯姆斯中国法研究中心(ECLC)的成立对于中国和荷兰乃至欧盟的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伊拉斯姆斯法学院学术研究的根本前提是法律不能被孤立或以其自身为目的而被思考 。它植根于一个塑造法律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 。同时,法律自身塑造着社会和定义着经济关係 。按照这一视野,ESL的任务是在法律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对法律的功能进行创新性研究 。作为一个学术机构,ESL以其强烈的社会和商业取向进行国际和跨学科研究 。这反映在其5个研究领域和前沿学术团体的研究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ESL制定了构成其研究政策基础的目标:吸引、培养、保留处于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有才华的研究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进行具有高知名度和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有坚实声誉的高质量研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科学出版物实现高产出和显着影响,以及国际领先出版商的专着和编着卷;通过科学产出实现较高社会影响;提供体现ESL研究学者的科学见解的法律教育 。研究领域契约及侵权行为的行为方法:决策的相关性(BACT)监测安全和安保(MSS)财政自治及其边界(FA)商人法:21世纪的全球化商业法(LM)在全球化、私有化和文化多元主义时代重新思考法治(RRL)国际排名鹿特丹大学在世界大学各类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 。2007年,鹿特丹大学被《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评为欧洲前十的顶尖大学 。2014年,鹿特丹大学被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列为欧洲第20位,世界第73位,社会科学为世界第47位 。鹿特丹大学的法学院是荷兰最大的法学院之一,学科实力雄厚 。法学为鹿特丹大学的三大优势学科领域之一 。SSRN顶级国际法学院排名第10位;QS世界大学排名法学科目排名第51-100位 。研究机构专业研究所鹿特丹法律与经济研究所Rotterdam Institute of Law and Economics (RILE)鹿特丹航运和运输法律研究所Rotterdam Institute of Shipping and TransportLaw (RISTL)鹿特丹私法研究所Rotterdam Institute of Private Law (RIPL)伊拉斯姆斯刑法研究中心Erasmus Centre for Penal Studies (ECPS)伊拉斯姆斯中国法研究中心Erasmus ChinaLawCentre (ECLC)法律、艺术和创新中心Centrefor Law, Art & Innovation伊拉斯姆斯地方政府税金研究所Erasmus Studiecentrum Belastingen Lokale Overheden (ESBL)伊拉斯姆斯法学研究生院EGSL是伊拉斯姆斯法学院的研究生院 。自2012九月设立开始,EGSL协助博士生在他们的第一阶段完善其博士研究计画,并且引导他们第四年年底成功完成其博士学位 。教育与研究硕士项目商法硕士分为两个专业方向,海商法与运输法硕士、商业法与公司法硕士 。海商法与运输法硕士 MasterMaritime&TransportLaw商业法与公司法硕士 CommercialandCompanyLaw国际法与欧盟法硕士 InternationalandEuropeanPublicLaw仲裁法硕士 Post-GraduateLL.M.ArbitrationandBusinessLaw欧洲法与经济学硕士 EuropeanMasterinLawandEconomics(EMLE)博士项目EGSL提供了一个两阶段的博士结构,为四年的博士课程:14个月的试用阶段之后,34个月博士项目 。交换项目(同盟院校)中国合作院校中国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