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誌 科学杂誌


中国杂誌 科学杂誌

文章插图
科学杂誌(中国杂誌)【中国杂誌 科学杂誌】中国《科学》杂誌是我国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科学杂誌
语言:中文
类别:科学
主办单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周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CN31-1385/N
定价::6.50元
地址:上海钦州南路71号
问世时间:1915年1月
历史1915年1月,在上海问世,“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 。《科学》是由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和科学活动家的一群留学青年创办的 。在“《科学》月刊缘起”上籤名的发起人共有九位,依次为任鸿隽、胡达(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章元善、过探先、金邦正、杨铨(杏佛) 。从1915年到1950年,《科学》均为月刊,共出版32卷,总发行量逾76万册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仍在大后方坚持用毛边纸印行,几未间断 。1951年,《科学》因与全国科联新办的《自然科学》(后亦停刊)合併,出了一期32卷增刊号后停刊,1957年又复刊 。1957至1960年为季刊,共出版 4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约发行 3.2万册 。1961年第二次停刊 。
中国杂誌 科学杂誌

文章插图
中国《科学杂誌》封面1985年,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指导帮助下,在全国科学界许多知名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组成了以周光召(时任中科院副院长)为主编,科学家为主体(含近50位中科院学部委员)的几十人的《科学》杂誌编委会;同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也组成了《科学》杂誌编辑部,在编委会指导下工作 。1985年10月,作为复刊号的《科学》37卷1期出版,实现了《科学》的第二次复刊 。复刊后,头七年( 1985 -1991年)为季刊,1992年起改为双月刊 。面对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周光召主编在《复刊词》中指出:《科学》复刊后所承担的任务是向我国已经受过普通教育的人(包括正在或已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综合地介绍现代科学的各个方面,帮助他们提高现代科学的素养 。复刊的《科学》将在改善知识结构、增进对现代科学的了解方面做广大读者的益友 。复刊后,《科学》杂誌编委会和编辑部密切合作,发扬“从整个根本入手”“求真致用并重”的办刊传统,注意“理工结合”、“文理结合”和“科(学)艺(术)结合”,努力以“隔行能看懂,本行受启发”的高级科普风格,吸引读者关注科学家探索前沿的求真之心,理解求真的科学有促进人和社会进步巨大功能的致用之理,逐步在刊物周围形成了一个人数稳定上升的新一代读者群 。据读者调查统计,《科学》新一代读者中具有各种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66.07%,在校的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占15.43%,合计占81.5% 。随着网际网路和多媒体等传播手段的普及,在纪念创刊85周年的时候,《科学》开办了以“科学社”命名的刊物网站,不久又开办了以刊物“知识讲堂”栏命名的讲座,形成“刊物-网站-讲座”三位一体的办刊形式 。《科学》还藉助于通信、通话,座谈、讲座,拜访、研讨等途径,实现编者-读者和编者-作者间的“双向互动”,努力发扬 “以刊会友”的以人为本办刊传统 。理念《科学》的新一代读者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比较强烈:普遍感到阅读《科学》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最佳化工作状态 。有不少读者,甘当传播科学的“二传手”,利用《科学》上的资料,进行科学知识的再传播 。随着中国各级学校越来越重视科学素质教育,一些大中学校的教师或将《科学》列入推荐阅读的好书,或将《科学》的文章列入有关课程的内容或参考阅读资料,或以《科学》的前沿综述文章为蓝本,改写为中学生科普读物 。甚至,还有人从《科学》那些跨越学科界限、沟通科学人文、溯源畅游的综述文章中,寻找高考综合能力考试的题源 。《科学》以人为本,“激扬求是之心,引发致用之理”的努力,在新一代读者身上有了新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