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7年1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保护区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恩平市境内,北回归线以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9′54″—112°07′30″,北纬22°06′56″—22°16′14″ 。保护区属横亘于云浮、江门、阳江三市的天路山脉的南端,最高点为烂头岭1014.8m 。保护区西部与南部与阳东县交界,北部与阳春市为邻,东为本市那吉镇和国营河排林场接壤 。保护区总面积8060.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284.2公顷,缓冲区面积1955.0公顷,实验区面积2821.1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的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水资源 。
基本介绍中文名: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
成立时间:2007年1月25
赤经:111°59′54″—112°07′30″
赤纬:22°06′56″—22°16′14″
总面积:8060.3公顷
气候条件:热带
简介保护区植物总类丰富,据植物专家调查鉴定,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76科654属1053种,植物成份以泛热带区系成分和热带亚洲分布种为主,并出现了一些典型热带成分 。特点在这些植物中,属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桫椤、大叶黑桫椤、黑桫椤、苏铁蕨、圆籽荷、白桂木、舌柱麻、巴戟、金毛狗、樟、普洱茶11种;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种:乌檀和七叶一枝花,同时,保护区尚有珍稀兰科植物11种 。

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七星坑自然保护区据初步调查,保护区共有陆生野生动物25目62科162种,其中兽类6目15科27种,鸟类14目32科88种,爬行类3目9科34种,两栖类2目6科13种 。在这些种类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蟒蛇,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水獭、小爪水獭、小灵猫、大灵猫、鸳鸯等23种 。4种被列为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组织(CITES)附录Ⅰ,19种被列为附录Ⅱ 。保护区内及北面锦江水库有丰富湿地资源,每年吸引了众多的候鸟来此过冬觅食,成为国际候鸟迁徙的一个落脚点 。意义广东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自然性、典型性、多样性和稀有性等特点,是珠三角地区唯一一片保护完好的原始次生林,对保护珠江三角洲西南地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以及保护潭江、锦江水库的水资源,保障潭江中下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