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手段 私募( 五 )


融资手段 私募

文章插图
私募 中国所谓的基金準确应该叫证券投资基金,例如大成、华夏、嘉实、交银施洛德等,这些公募基金受证监会严格监管,投资方向与投资比例有严格限制,它们大多管理数百亿以上资金 。私募在中国是受严格限制的,因为私募很容易成为“非法集资”,两者的区别就是:是否面向一般大众集资,资金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如果募集人数超过50人,并转移至个人账户,则定为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是极严重经济犯罪,可判死刑,如浙江吴英、德隆唐万新、美国麦道夫 。中国的私募按投资标的分主要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阳光化后又叫做阳光私募(投资于股票,如赤子之心、武当资产、中鑫私募联盟、星石等资产管理公司),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如星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PE,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以IPO为目的,如鼎辉,弘毅、KKR、高盛、凯雷、汉红)、私募风险投资基金(即VC,风险大,如联想投资、软银、IDG)公募基金如大成、嘉实、华夏等基金公司是证券投资基金,只能投资股票或债券,不能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不能投资房地产,不能投资有风险企业,而私募基金可以 。国家法律根据公安部专项治理条例和人民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私募形式委託理财与非法集资区别标注如下:资金募集方式是面向社会大众还是面向特定个体 。如募集资金方式为面向社会大众,则圈定为非法集资範畴 。定向集资对象是否超过50人 。如募集资金对象数量超过50人,则圈定为非法集资 。委託理财时,是否发生资金所有人(所有权)关係的转变 。如果资金由委託人账户转移到受託人账户,则认定发生非法集资行为 。私募传闻“无头”传闻荐股貌似有理有据细心的投资者可能早已发现,在不少财经网站及论坛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热帖——《私募基金内幕传闻及内参》,其不同于单纯的“标榜涨停”式荐股,而是从公司的“内幕讯息”出发,以吸引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关注的眼球 。热帖每天一篇,持续近三年 。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出处在哪儿,也无人知道其讯息来源于哪儿 。我们最早发现它的时候是2007年在某着名财经网站的一个部落格中,只不过当时A股市场正处于大牛市,其荐股即便精準也不足为奇,因此没受到投资者过多注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关注这一帖子的投资者日渐增多 。昨日,我们在百度中搜寻关于“私募传闻”的新闻竟多达5.3万多篇 。大到中金线上、和讯、中国证券网等财经网站,小到一般网站的论坛和交流群,以及一些地方性报纸也经常转载 。这样无凭无据的帖子为何受到投资者如此广泛的关注?经我们了解发现,一方面由于这类帖子是免费的,将其列入“服务”而非“交易”,消除了投资者的警惕性;另一方面,帖子中宣称的多是上市公司重组、经营改善、资金涌入等敏感信息,表面看有理有据,贴近公司的讯息面和基本面,并且相对于那些“放大音量”,只会说“我会涨、会涨停”的荐股方式和机构而言,投资者更愿意接受这种推荐 。被推荐传闻股大都走势“不错”更为重要的是,儘管这只是一份来路不明的推荐,帖子中的讯息也会在前面标注“据传”、“传闻”等含混字眼,但经过实情验证,其发布的讯息确有 “押中”,而推荐的个股也经常在二级市场上表现较好 。发展现状2012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将面临巨大的退出及回报压力 。中国VC/PE行业将步入深度调整期,行业“洗牌”将加速,未达到预期收益的PE机构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募资、投资均面临挑战,甚至遭遇市场淘汰 。而专业水平高、已提前完成募资的成熟机构将更好应对行业调整,投资策略、竞争格局都将面临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