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一门三进士的杨廷和家在嘉靖朝突然没落?( 二 )


大礼争议初起 , 由杨廷和领导的文*集团几乎是一边倒 , 坚持嘉靖皇帝应该将孝宗认作“皇考” 。初登大位的嘉靖虽心有不甘 , 但还没有力量战胜内阁 。因为 , 尽管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 但必须一呼百应方能奏效 。让嘉靖皇帝憋气的是 , 其时一呼百应的是杨廷和而不是他这个一言九鼎的皇帝 。
应该说 , 杨廷和坚持的是正确的东西 。历史中关于“承祧”的游戏规则 , 在他看来不可更改 。这是文人政治家可爱的一面 , 亦是可悲的一面 。就在大礼争执陷入僵局 , 皇帝与首辅处于对峙的阶段 , 有两个人站出来打破了平衡 , 他们就是桂萼与张璁 。
两人看出嘉靖皇帝的焦躁与不满 , 立即意识到这是他们出人头地的绝佳机会 , 于是策划于密室 , 各自写出反驳杨廷和奏章上呈 。大意是“凡大孝根心之人 , 未有不敬重亲生父母者 。敬父母就是敬祖宗 , 敬社稷 。皇上为亲生父母正名 , 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孝子 , 是苍生百姓的楷模 。”
嘉靖收到这道奏章后 , 大喜过望 。相权对皇权的制约本来就很脆弱 , 桂、张二人的奏章立刻就打破了平衡的格局 , 杨廷和等大臣随即陷入被动 。
桂萼、张璁两人迅速升* , 先后被调往南京任刑部主事 。如果说观政级别相当于科长 , 这个刑部主事就相当于正厅级干部 。
桂、张到了南京 , 又迅速纠合在一起 , 就大礼案继续给皇上写奏章 。嘉靖皇帝有了奥援 , 态度变得非常強硬 , 导致内阁大臣的总体辞职 。
杨廷和一走 , 文*中再没有像他这样精明强干坚持原则的强势人物了 , 相权再也无法制约皇权 。杨廷和致仕回家时 , 嘉靖已经18岁 。经过3年的磨炼 , 他已从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变成了猜忌刻*的政治家 , 不但懂得报复 , 也懂得权术 。于是变本加厉 , 决定提拔一批忠实于自己的*员 。在他眼里 , 最应该受到重用的 , 当然还是桂萼和张璁 。但他知道单单提拔桂萼和张璁 , 会引起朝臣的非议 。于是采取迂回措施 , 决定补充八名翰林院学士 , 将桂萼与张璁放于其中 , 打头的 , 却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

抛开杨廷和的因素不讲 , 仅就杨慎个人的学识与资历而言 , 也足以服人 。正德六年考中状元后 , 当上翰林修撰 , *阶六品 。后因母丧 , 丁忧三年 , 于正德十二年回到京城 , *复原职 。武宗皇帝当年八月出居庸关 , 以巡边名义到塞外寻欢作乐 , 杨慎上疏力谏 , 武宗对他很不高兴 。时杨廷和在首辅任上 , 大约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 , 当年杨慎以养*为由辞*离京 。杨慎第三次进京 , 是嘉靖继位之后不久 , 他被安排为经筵讲* , 当上了嘉靖皇帝的老师 。
嘉靖皇帝对这位老师没有好感 , 因为杨慎总是利用讲课的机会 , 采用古代的事例对他施政的不妥之处进行规讽 。但一来碍于杨慎的名气 , 二来也因为他是杨廷和的儿子 , 故这次选拔翰林学士 , 还是把杨慎列为第一人选 。
但杨慎不买这个账 。得知任命的消息后 , 由他领头 , 翰林院36位同事一起附名 , 给嘉靖皇帝上了一道奏章 , 内中有这样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