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石堰镇( 二 )


风石堰镇

文章插图
风石堰黄龙桥开发区特色产业从1995年开始 , 风石堰镇把发展渔业生产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来抓 , 尤其是"万亩稻田模式化养鱼致富工程"的实施 , 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99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531万元 , 比1995年增长55%;其中渔业产值1997万元 , 比1995年增长4倍 。全镇人平纯收入2040元 , 比1995年提高62.5% 。其中通过渔业人均获得纯收入305元 , 渔业纯收入占人平纯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4.6%上升到1999年的15% 。1999年实施的9850亩模式化稻田养鱼 , 共产稻穀10146吨 , 鲜鱼和鱼种1166吨 , 稻鱼总产值2235.6万元 , 亩平2270元 , 比未养鱼稻田提高106.4% 。其中 , 渔业产值1221元 , 亩平1240元 , 渔业产值占稻鱼总产值的54.6%;扣除成本 , 稻鱼获纯利1359.3万元 , 亩平1380元 。其中渔业纯利935.8万元 , 亩平950元 。渔业纯利占稻鱼纯利总额的比重为68.8% , 人平可增收760元 。五年多来 , 镇党委和镇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结构调整 , 已经见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 。几年内镇政府筹措148.7万元资金用于鱼田工程建设和山塘整修 , 由此带动了村、组及农户1200万元渔业投入 , 累计产生了4800万元的渔业收入 , 渔业已经成为我镇新增收入的主要来源 。渔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 激活了农村经济运行机制 , 拓宽了富民兴村的视野和领域 , 广大农民民众得到实惠 , 镇政府的工作也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显得踏实、有序和富有成效 。文化教育风石堰镇有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教育资金的分散投入 。风石堰镇于集中办学 , 全镇只设国中1所 , 中心国小1所 , 班均人数分别达到51和45人 。为解决集中办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 风石堰镇中心国小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低龄儿童寄宿制管理办法 , 突出抓好以下几项管理工作:一是对低龄学生採取生活保育管理 。每30个寄宿生配备一位专职保育员 , 住在学生寝室里专门照顾学生生活起居 。学校在聘任教师时首先聘任保育员 , 2001年暑假还组织保育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二是牢牢把好安全关 。学校实行封闭管理 , 设立严格出入登记制度 , 学生凭卡进出 , 家长星期五下午接子女回家 , 星期日下午送子女到校 , 都必须到门卫处签名 。同时 , 还与110、120保持了联繫 , 保证学生万一出现安全或伤病情况时 , 能得到公安和医疗机构及时的帮助;三是投资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 强化后勤管理 。对校园进行了改建和维修 , 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光碟 , 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开水桶、餐桌、课桌凳 , 增设了仪器室、电脑室、阅览室 , 添置了部分教研器材等 。学生食堂配备了负责的炊事员 , 学生每餐花0.3元、0.5元和1元即能分别买上一份新鲜可口的蔬菜或荤菜;四是加强课外活动管理 , 合理安排全天的作息时间和各年级、各时段的活动 , 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 ,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风石堰镇的管理办法已在全县各乡镇得到推广 , 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实行农村集中办学避免了资金的重複、分散投入 , 充分发挥了资金效益 。由于资金集中投入 , 许多中国小危房基本消灭 , 乡镇中学、中心国小都建立了电脑室 , 有的还建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 , 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等都达到了国家规定标準 , 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低龄儿童寄宿制集中办学激活了农村教育的办学机制 , 最佳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 缩小了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差距 , 确保了山区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 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 。国家财政部、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同志到该县调研后 , 对集中办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 他们指出:农村集中办学 , 为农村教育特别是山区教育的改革发展开闢出了一条新路 , 不仅指明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 也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教育财政投入的调整确定了方向 , 必将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起到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旅游资源沙井湾古民居沙井湾古民居位于祁东县风石堰镇沙井村 ,  老屋座南朝北 , 三面环山 , 气势恢宏而不张扬 , 古朴简约而富含神韵 。一条溪流从院落前潺潺流过 , 溪水清澈见底 , 宛如一条玉带依偎着古老的村庄 。从鳞次栉比的屋脊走向可以看出 , 大院为“三进九厅十八井”构架 。占地面积约18亩 , 建筑面积在10000平米以上 , 如此规模的民宅 , 在衡阳境内目前恐怕是很少见 。走近老屋 , 从外到内 , 大门、中门、前天井、两廊庑和正堂屋尽收眼底 。古民居有庄院两处 , 上沙井院与下沙井院相距300余米 。下沙井院繫上沙井院后裔所续建 。下沙井院石墙上题字落款为宣统元年(公元1909)已酉十二月十三日子时竖造 。庄院呈长方形 , 南北长约200米 , 东西纵深约50米 , 有大门、正厅、南北厢房及四周景房 , 总计120余间房 。庄院坐北朝南 , 环境清幽 , 建造精緻 , 木刻、石刻保存较好 。古民居距祁东县城20公里 , 直达公路 , 交通便利 , 是一理想的旅游休闲的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