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马乡


勒马乡

文章插图
勒马乡【勒马乡】勒马乡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 , 距商丘市区25公里 , 历史悠久 , 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逃亡至此 , 在此勒马北逃 , 故此地改称勒马 , 此地亦有“勒马回头望张弓”之说 , 距勒马集约12里处有枣冢庙(今改为天齐宫)规模庞大 , 有极为罕见的双层建筑 , 始为商代大将黄飞虎祠 , 历经唐、元、明清从修  , 今之所见为清光绪年间修 , 勒马乡的行政中心勒马集亦有遗蹟护城河 , 夯土城墙已被破坏殆尽 , 城镇街区为十字型 , 四街皆有大湖泊 , 商周古运河在城外二里许荒废 , 北街里有真武大帝庙 , 勒马乡风景优美 , 几乎没有污染工业工厂 , 既有古商周运河 , 又有黄河支流经过 , 还有幺河水缓缓流过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勒马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下辖地区:袁楼村、何太庄村、朱家庄村等
政府驻地:商周高速与S327交叉口向西3.5公里
电话区号:0370
邮政区码:476000
地理位置: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
面积:76.8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57844人(2017年)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枣冢庙(天齐宫)
机场:商丘观堂机场(建设中)
火车站:商丘站
车牌代码:豫N
概况勒马乡位于睢阳区西南部 。辖勒马南街、勒马东街、勒马北街、袁楼、何太庄、朱家庄、徐庄(吴其营)、宋小桥、西杨庄、尤庄、赵几楼、朱关、闫庄、开荒、孔庄、王油坊、焦庄、李桥、宋瓦房、林堂、刘汗珠、刘楼(刘二方楼)、西曹庄、陈老家24个行政村 。[代码]411403208:~201勒马南街村 ~202勒马东街村 ~203勒马北街村 ~204袁楼村 ~205何太庄村 ~206朱家庄村 ~207徐庄(吴其营)村 ~208宋小桥村 ~209西杨庄村 ~210尤庄村 ~211赵几楼村 ~212朱关村 ~213闫庄村 ~214开荒村 ~215孔庄村 ~216王油坊村 ~217焦庄村 ~218李桥村 ~219宋瓦房村 ~220林堂村 ~221刘汗珠村 ~222刘楼(刘二方楼)村 ~223西曹庄村 ~224陈老家村沿革1958年建勒马公社 , 1983年改乡 , 1997年 , 面积74.8平方千米 , 人口4.4万 , 辖北街、南街、刘楼、杨庄、曹庄、王楼、朱吴、王龙、开荒店、赵纪楼、曹楼、宋瓦房、大王庄、宋小桥、林堂、刘汉珠、闫庄、孙庄、龙庄、徐庄、袁楼、焦庄、李桥23个行政村 。简介勒马乡代码:411403208 。2006年 , 辖24个村委会:勒马西街村、勒马南街村、勒马东街村、勒马北街村、袁楼村、何太庄村、大王庄村、朱家庄村、徐庄(吴其营)村、宋小桥村、西杨庄村、尤庄村、赵几楼村、朱关村、闫庄村、开荒村、孔庄村、王油坊村、焦庄村、李桥村、宋瓦房村、林堂村、刘汗珠村、刘楼(刘二方楼)村、西曹庄村、陈老家村等 。勒马乡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 , 距商丘市区25公里 , 历史悠久 , 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逃亡至此 , 在此勒马北逃 , 故此地改称勒马 , 此地亦有“勒马回头望张弓”之说 , 距勒马集约12里处有枣冢庙(今改为天齐宫)地理位置种植业现种植花木80亩 , 品种20多个 , 花木产值40余万元 , 年纯收入近10万元 。1997年以来 , 他承包村里的耕地50亩 , 搞起了花木种植 。由于他精心管理 , 加大投入 , 重视科技 , 现花木面积已发展到80多亩 , 拥有大叶黄杨、红叶小檗、红花木槿、金叶红贞、金边水腊等名贵品种 ,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学习花木技术 , 他跑了20多家科研机构和花木公司拜师学艺 , 自费订购了《花卉报》、《河南科技报》等多份报纸 , 每年两次到外地考察 , 注重引进最新技术和优良品种 。在花木销售上 , 他专门开通了花木销售热线电话 , 及时反馈信息 , 利用各种关係促进花木销售 , 多次引来外地客户直接到苗圃基地购买花木 。在他的带动下 , 全村种植专业户已达197户 , 其中栽植花卉的达90%以上 , 户均增收1500—2500元 。政策睢阳区勒马乡积极採取三项措施 , 促进计画生育户增产增收 。一是搞好技术培训 , 针对全乡辣椒、棉花种植面积大、蔬菜大棚多的特点 , 利用人口学校举办了三期培训班 , 聘请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为大棚户讲解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棉花辣椒枯黄萎病防治办法及措施 , 500多名计画生育家庭成员参加了培训 。二是採取科技扶助“一帮一” , 乡计生办9名工作人员每人都掌握了两到五门实用、易学、收益高的农业科技知识 , 每人帮助一个计画生育贫困家庭 , 确保年终能达到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 , 力争早日达到小康家庭 。三是实行“科技家教” , 在全乡育龄妇女中选出了40名养殖状元、种植状元、蔬菜状元、果品状元等种养能手 , 组成“巾帼科技家教队” , 在全乡巡迴为计生贫困户进行“科技家教” , 使她们不仅能在家门口学到先进的种养技术 , 而且与“老师”结成100多个长久的帮扶队子 , 遇到问题 , 老师将上门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