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税收筹划

政策性税收筹划【政策性税收筹划】政策性税收筹划是指特大型企业在不税收立法精神的下,与国家中的税务、财政等进行协商,试图改变现有对企业或行业不适用的税收制度,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财方法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这种筹划实质上是一种税收制度筹划的创新活动 。特大型企业发现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从而产生的税收制度创新需求,根据这一制度需求对税收制度的供给进行调整,以实现税收制度均衡 。
介绍政策性税收筹划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税收制度来改进、另一种税收制度的过程 。这一基本论断是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透视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基本依据、实质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质:一种税收制度的创新活动政策性税收筹划具有一般性税收筹划的特点,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税收筹划,它又具有一般性税收筹划不具备的特徵,政策性税收筹划在本质上是一种税收制度的创新活动 。主要表现在:(1)筹划的重点不同 。一般性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投资及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中的纳税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筹划的一项会计工作 。而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重点是对国家税法或国家的税收政策的筹划,即在对自身生产特点和产业特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既符合自身特点又能维持国家和企业双方利益格局的原有税收政策的修正和改进方向,从而实现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2)筹划的目标不同 。一般性税收筹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纳税支出为目标,在法律许可的範围内,通过赋税相对最小化,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 。与此不同的是,由于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生产经营的特殊性,政策性税收筹划的目标是在对国家税法或税收政策合理筹划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业税制,同时推进国家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筹划的层次不同 。一般性税收筹划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税收筹划,是在现有的或不改变税收制度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儘可能地节约税收成本,获取税收收益 。而政策性税收筹划是高层次的筹划,它要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徵不适应的税收政策,推动国家税制的改革与创新 。特大型企业集团发现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从而产生的税收制度创新需求,政府根据这一制度需求对税收制度的供给进行调整,以实现税收制度均衡 。这就是说,政策性税收筹划是以新的更有效率的税收制度来改进、替代另一种税收制度的过程起点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可理解为税收博弈的参与人对现行税制不满意状态,从供求关係看,是指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不一致的一种状态 。政策性税收筹划实际上就是对税收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 。从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主要表现为税收制度的需求缺口,即对新的税收制度需求的产生先于该制度实际供给的形成,从而造成税收制度有效供给的不足 。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源于税收政策实施中的统一性与行业执行特殊性的矛盾 。因为现有的国家层面上的税法与各种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基于全国%26ldquo;一盘棋%26rdquo;的考虑,强调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 。但从现实的情况看,由于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存在巨大差异,使形式上公平的税收法律和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结果上的不平等,压抑了行业生产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该经济主体的利益,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同其他同类企业竞争的公平性,从而导致效率损失 。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必然意味着现行税制安排的净收益小于可供选择税制安排的净收益,而基于行业特殊性的对原有税法与税收政策的修正和部分的改进,正体现了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由于这种改进符合公平与合理的税收原则,国家的利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行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将大幅度增加,形成税收制度创新的潜在收益,导致新的潜在制度需求,从而构成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起点 。逻辑路径政策性税收筹划的过程是税收制度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 。税收制度的非均衡表明了潜在收益的存在,而这种潜在收益在现存制度中是无法获取的 。只有通过改变原有的税收制度安排,选择和建立一种新的均衡基础上的制度安排才能获得潜在收益 。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轨迹就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 。这一逻辑路径的主要思想是,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出发点,政府和税务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纳税人对税制的接受程度,不断地调整税收制度供给以满足税收制度需求,从而实现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税收制度创新过程中,参与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地位不同 。政府作为税收制度的供给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税制设计和政策选择 。同时,特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税收制度的需求者,有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税收制度的动机 。反映双方利益最大化税收制度的均衡既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供给,也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需求,而是由该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 。然而,由于国家追求税收政策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的目标导向和信息的不完备性,国家追求潜在收益的积极性相对微弱,相比之下,处于市场竞争的企业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对这种潜在收益的追求要强烈和持久 。因此,税收制度主体是企业,而国家只不过是名义的税收制度的供给者而已 。政策性税收筹划反映了特大型企业集团对更合理的税收制度的需求,承认了上述特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形成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即这些大型企业集团不是被动地接受国家既有的税收制度,作为市场竞争和国民经济建设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它还是我国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 。从近年来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的石油、钢铁、电力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创新中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技术路线由于政策性税收筹划是对国家税法制度的筹划,它要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徵不适应的税收政策,与一般性税收筹划相比,政策性税收筹划要艰难得多 。根据上述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如下: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企业首先要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準确把握税收理论的前沿和税收制度演进的规律 。国家税收政策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取向,税收制度的改革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只有準确把握税制完善的方向,才能为政策性税收筹划营建成功平台 。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性 。国家税收制度的设计均是从全局和巨观角度出发,而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却是具体的、特殊的 。只有善于敏锐地发现并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的税收政策对行业生产的非均衡性,才能提出合理的税收制度改革的建议 。提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 。作为一种特殊的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筹划,不能将政策性税收筹划片面地理解为向国家%26ldquo;要政策%26rdquo;,政策性税收筹划要遵循%26ldquo;有理%26rdquo;的原则 。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石油增值税筹划时就提出石油全生产过程理论作为其筹划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与国家税务机关的交流与沟通,形成税制改革的基本意见 。企业要向国家税务机关如实地反映情况,强调现有的税收制度由于对行业生产的不适应性,最终会损害国家利益,从而提出兼顾企业和国家双方利益格局的税收制度改革方向 。形成具体的国家税收修正政策的实施细则 。作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既体现国家利益,又反映行业特殊性的具体的国家税收修正政策的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的制定和颁布标誌着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完成 。与一般性的技术层面上的税收筹划不同,政策性税收筹划是高层次的筹划,它是在对自身生产特点和产业特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徵不适应的税收政策,其实质是国家税制的改革与创新 。显然,这一特徵决定了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使用範围 。一般而言,政策性税收筹划只适应于我国特大型企业集团,这类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税收制度博弈的实力 。企业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且可以丰富我国税收筹划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