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标誌logo开幕展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以周期性大展——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作为开馆展览 。展览总策展人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邱志杰,联合策展人为鲍里斯·格罗伊斯(德国)、晏思·霍夫曼(哥斯大黎加)和张颂仁(香港) 。本届双年展以“重新发电”为主题,来自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98位(组)艺术家参加主题展 。在展览模式上,首次採用城市馆模式,阿姆斯特丹等全球近30个城市参与,在集中展示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同时,全面呈现中国当代文化的独特价值观 。本届双年展的教育项目《圆明学园》将形成策展、科技、媒体三个工作坊,设定面向青年策展人、社区民众、媒体采访人员等不同层面学习者的课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从12月起逐步推出《超凡入圣——蓬皮杜艺术中心特展》、《太极人间——朱铭雕塑艺术展》、《中国创造——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安迪·沃霍回顾展》等当代艺术精品展 。展览与藏品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主题展通过设计与下列关係展开:思想、行为与城市性格;城市规划、建筑风貌(旧城改造;历史建筑的再生性保护);社区、街道生活、公共景观;居住、生活用具、娱乐、时尚;互动、数位化生存,交通、网路城市;进城与出城(城与乡、城中村);公共生活与公共艺术“城市艺术家”、创意产业园等 。主题展共分“逆光之城”、“夜晚之城”、“移动之城”、“界面之城”、“手工之城”、“电影城市”6个单元展出 。蜃景——当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博物馆建筑在呈现景象之余自身也往往成为城市的景象,这形成了一种複杂的观看与被观看的关係 。景象在叠加中模糊并形成光晕,在饑渴消费景象的现代社会中,这些带着光晕的博物馆就不可避免成为被赋予神圣意义的物体而非场所而得到崇拜,建筑师也往往以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机遇为荣 。与中国迅猛的城市发展速度同步,近年来博物馆建筑同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各地被建造,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但正是这样一种近乎疯狂的规模与数量让人感到难以在这里用一种传统的建筑展览方式去表现这个话题 。人们或许可以通过模型,照片,图纸去呈现其中一鳞半爪,却不足以探讨这个宏大景象背后的深层问题:博物馆建造与使用、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呈现与观察、事件性与日常性…这次展览中试图呈现而非再现,让十二组建筑师或艺术家以博物馆为题,用泛视觉艺术的方式,以自己的角度去重新表述博物馆建筑 。章明与张姿的大型模型装置作品直切展览主题,以两组截然不同的博物馆类型:“大的和小的”,并置呈现而建立张力体系,既反思其一端的圣殿情结,亦质疑另一端对个人表述的迷恋 。展览中有两组作品以本次展览的主场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题材创作,张佳晶将博物馆建筑连续剖切以去除“建筑的傲慢”,卜冰与柴涛的视频组合装置则混合了博物馆内外多角度视角的录像与监控镜头,尝试反转博物馆参观中的看与被看关係 。首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画“青年策展人计画”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今年推出的一个全新展览项目,以扶植培育海内外华人青年策展人为目的,藉由他们的视角展现年轻华人艺术家的视觉艺术新成就,进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 。该计画以网路投稿的方式徵集策展方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遴选出前三名,并给予资金支持,最终让他们的方案在馆内得以实现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经历风雨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代的“八五新潮”,1990年代的国际认可,2000年代的商业成功直至今日的全面繁荣,当代艺术作为新兴文化形态也已得到从国内到国际,从民间到官方的普遍认可 。而当代艺术这30年的发展也正体现了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在这个特殊时代所经历的巨大转变 。无论是从国家整体的经济和文化,还是从人们内心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社会的介入,都可以从这些年来艺术家的作品中得以映射 。故展览以广义的“肖像”作为切入点,不仅展示以“人像”为主题的绘画,也同时融合雕塑、装置、录像、摄影表演等具有身体意向的作品,多元地展现该主题在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并提供给观众多方位解读的可能性 。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后第一个独立策划的大型展览, 展览以肖像为主线索,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结合对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等主要平行文化、亚文化邻域的梳理,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展览分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分支单元构成,分别是“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和“未来生存”;3个特别项目为“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 。主题展参展艺术家为117人(组),212件(组)近千件作品 。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恆“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恆”是一项亚洲巡展计画,所有展品皆来自美国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展览跨越安迪·沃霍尔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艺术生涯,按不同时期分为四个部分,共展出各类作品四百多件,涵盖了绘画、摄影、丝网印刷、素描、雕塑和电影等几乎所有的媒介 。代表作品包括:《金宝汤罐》(Campbell’s Soup Can,1961年)、《伊莉莎白·泰勒》(Silver Liz,1963年)、《杰奎琳》(Jackie,1964年)、《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67年)、《自画像》(Self-Portrait,1986年)等 。第一部分:三十至四十年代 青葱岁月安迪·沃霍尔成长于一个为了生计而辗转美国的移民家庭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沃霍尔的父母安德烈和朱莉娅·沃霍拉如先辈们那样告别了家乡东欧 。然而这个虔诚的拜占庭天主教家庭,依旧定期参加弥撒,恪守着东欧丰富的传统习俗 。从幼年起,沃霍尔的双亲就开始鼓励和培养他的艺术天赋 。沃霍尔在四年级时加入卡内基学院周六艺术班,并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 。1945年,沃霍尔进入卡内基理工学院(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 。1949年,沃霍尔从学院知名的绘画与设计系获得学士学位 。在这四年大学生涯里,他的艺术天赋和才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凭藉着新鲜而富于创意的理念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开放时间和门票开放时间:周二-周日 11:00-19:00 (18:00 停止入场)门票:自2013年1月1日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实施免费参观(特展除外),无需预约 。主入口:苗江路(近花园港路)侧入口:花园港路200号除特展外,我馆展览一概免费对公众开放 。关于特展门票优惠:持有效证件的在校大中小学生(不含各类成人教育)、教师、60岁以上老人、30人以上团体可享受特展门票半价优惠 。持有效证件的现役军人、离休干部、残障人士、烈士家属、70岁以上老人及有成人陪伴的学龄前儿童可享受特展门票免费优惠 。咖啡厅营业时间:周二-周日 11:00-19:00(国定节假日除外) 。咖啡厅位于五楼,提供简餐和各式饮料 。餐厅营业时间:11:00-21:00餐厅位于七楼,可提供丰盛的正餐 。交通捷运您可乘坐捷运4号线或8号线至西藏南路站下车,从2号口出站,沿中山南路走到南车站路,再沿南车站路走到苗江路,最后沿苗江路直走,到达我馆的参观入口 。
- 上海零境互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上海人元宵节吃什么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谭学军
- 上海小绵羊实业有限公司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图书 小奏鸣曲集
-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服务中心
- 愚慧阁
-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 上海肯盈工业品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宝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