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生理学


恐龙生理学

文章插图
恐龙生理学【恐龙生理学】恐龙生理学(Physiology of dinosaurs)是研究恐龙生理特徵的自然科学 。一直是个高度争议的领域 , 尤其是体温调节 。在恐龙的早期研究中 , 恐龙被重新认识为大型、四足、慵懒的爬行动物 。自19世纪中期之后 , 科学界对于恐龙的生活方式、代谢、体温调节等层面的理论 , 有过多次的变动 。开始于1960年代的恐龙文艺复兴 , 对于恐龙生理学的理论 , 产生巨大的影响 , 几乎涵盖到每个层面 , 尤其是恐龙温血理论、鸟类起源自恐龙理论 。
基本介绍中文名:恐龙生理学
外文名:Physiology of dinosaurs
研究方向:恐龙生理特徵
学科:自然学科
简介近年的许多新证据 , 使科学家得以研究恐龙的生理特徵 , 包含代谢、体温调节方式、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 。恐龙温血动物说逐渐成主流理论 , 它们被视为活跃的动物 , 至少具有相当稳定的体温 。目前的争论多在于它们的体温调节机制 , 以及它们与鸟类、哺乳类的代谢率相近程度 。研究历史早期的恐龙研究恐龙的研究开始于1820年代的英格兰 。当时的主要研究人员 , 包含威廉·巴克兰(William Buckland)、吉迪恩·曼特尔(Gideon Mantell)、以及理查·欧文(Richard Owen)在内 , 他们根据零碎的化石 , 将恐龙描述成大型的四足怪兽 。伦敦的水晶宫公园竖立了几座当时建立的恐龙雕像 , 由这些雕像可以得知当时的恐龙形象为体型接近大象、外形类似蜥蜴的慵懒爬虫类 。儘管如此 , 欧文推测恐龙的心脏与呼吸系统较为类似哺乳类 , 而不是爬虫类 。1897年的暴风龙(现名伤龙)绘画 , 由查尔斯·耐特绘製自1870年代开始 , 美国西部发现了许多更完整的恐龙化石 , 使科学家们可以提出更多的恐龙生理特徵理论 。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提出有部分的恐龙是活跃、敏捷的动物 , 查尔斯·耐特(Charles R. Knight)的着名暴风龙绘画 , 即是根据科普的理论而绘製的 。大约是同一时期 ,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提出演化论 , 以及始祖鸟与美颌龙的发现 , 导致汤玛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提出鸟类是恐龙后代的假设 。但是 , 恐龙是大型爬虫类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 , 因此许多生理方面的理论 , 是参考爬虫类推测而来的 , 这个状况为到20世纪前半期 。恐龙文艺复兴在1960年代晚期 , 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根据恐爪龙的研究 , 而重新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 , 使得状况开始改变 。奥斯特伦姆的学生罗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 , 自1968年的研究《The superiority of dinosaurs》开始 , 便在1970年代与1980年代的一系列科学研究、书籍、与大众媒体中 , 不断重申恐龙是种活跃的温血动物 , 能够维持短暂的高度活跃能力 。巴克在他的着作中 , 将他的理论当成是19世纪后期的恐龙温血理论的再复兴 , 并称之为恐龙文艺复兴(dinosaur renaissance) 。他提出许多生理特徵与统计数据来说明这些理论 , 巴克的研究方法在科学界产生大量的争论 。这些争论最后使古生物学界採用新的研究方法 , 例如骨组织学 , 骨组织学可用来鉴定恐龙的成长模式 。现在科学界普遍认为 , 许多恐龙具有比现存爬虫类更高的代谢率 , 可能所有恐龙都是 。小型恐龙可能是内温性动物 , 而大型恐龙则可能是巨温性动物;另一可能则是 , 大部分恐龙的代谢率位于两者中间 。食性最早期的恐龙应该是肉食性动物 , 与其近亲(例如兔鳄)拥有许多共同的掠食动物特徵 , 例如:大而弯曲的刀状牙齿、张开大的颚部、腹部小(肉食动物不需要大型消化系统) 。后期的某些肉食性恐龙 , 体型相当大 , 也都保有相同的特徵 。肉食性恐龙直接将猎物或肉块吞下 , 而不经由咀嚼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