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着现代诗 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戴望舒着现代诗)【戴望舒着现代诗 狱中题壁】《狱中题壁》是爱国诗人戴望舒于1942年4月24日所作的一首新诗 。戴望舒的诗歌特别追求意象的朦胧 , 这首诗却一反以往风格 , 採用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手法 , 真实描绘了被关押在狱中时的心情 。全诗情调明朗 , 风格清新 , 标誌着戴望舒成长为爱国主义诗人之后在艺术上的飞跃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狱中题壁
创作年代:现代
作品出处:《灾难的岁月》
文学体裁:新诗
作者:戴望舒
作品原文狱中题壁如果我死在这里 , 朋友啊 , 不要悲伤 ,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 曝着太阳 , 沐着飘风: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创作背景1942年春戴望舒在香港被捕入狱 , 在身受日本法西斯的酷刑、随时可能被处死之际 , 诗人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友的倾诉而写下这首诗 。文学赏析这首诗写在日寇入侵中华大地的背景下 , 诗人为民族解放慷慨赴义的勇气和对民族解放胸有成竹的信心通过给“朋友”题诗表现出来 。这首直抒胸臆而又委婉深沉的诗作 , 并没有实写诗人在敌人狱中的生活感受 , 而是据实以构虚 , 通过想像创造了一个超现实的诗境 。它的特点是诗人超越漫漫长夜直接对光明的未来发言 。诗的幻想世界是以两个假想作为支柱的:一个是构想自己已经死亡 , 另一个是构想抗日战争终于胜利 。诗人就是在这两个支点上展开对友人的情真意深的倾诉 。第一节从自己“死在这里”的假设出发 , 情绪比较感伤;第二节的情绪则转为愤激 , 这种愤激情绪来自于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深仇恨”;第三、四节将全诗的情绪推向高潮 , 是一种激昂慷慨、悲壮崇高的境界 。情绪由感伤到愤激再到悲壮的推衍 , 诗人把富有崇高内涵的悲壮情绪渲染得丰满热烈 。这样的构思方式 , 有两个独特之处 。首先是突出了个人和祖国血肉相连的命运 。在这里 , 承受被捕坐牢灾难的不是诗人孤独的个体 , 而是“你们之中的一个” , 也就是说个人和祖国是忧患与共的 。他的苦难就是祖国的苦难里因此诗人才会呼唤:“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即使自己死亡了 , 因为是为祖国而死的 , 所以诗人也才坚信:“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这种构思方式也有利于把诗人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对祖国胜利的确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诗篇一方面用肉体的死亡突出爱国精神的不灭 。在凯旋之日 , 即使从泥上里掘起的只是自己“伤损的肢体” , 但诗人却坚信人们用胜利的欢呼 , 会“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而另一方面 , 诗篇又用死后对光明的眷恋映照出生前对自由的渴望 , 诗人希望胜利时 , “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 /嗓着太阳 , 沐着飘风” , 并且告诉人们:“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死后尚且如此 , 生前可想而知 , 生生死死 , 都执着于自由和光明 。诗歌在创作风格上还有寓浪漫主义的诗性想像于现实主义描述之中的特徵 。通过现实的土层和历史的烟尘 , 诗人抒发出自己一向擅长的浪漫主义诗趣和情调 。文字于沉郁中显示力度 , 语调从舒缓里见出深沉 , 形象和画而平实、素朴而又飞扬着浪漫的激情 。名家点评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吴欢章:这种“背面数粉”的抒情方式 , 这种幻想和现实交融的艺术境界 , 把诗人那种坚贞不屈的意志和民族解放的信念表现得入木三分 , 达到令人难忘的程度 。(《新诗鉴赏辞典》)现代诗歌评论家叶橹:读这首诗很容易想到陆游《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不过戴望舒的诗毕竟是运用了现代表现方法的新诗,所以它在联想和意境的表现传达上,更有一种新诗的舒展与从容,更耐人寻味一些 。(《中国现代诗歌名篇赏析》)现代作家孙凌:全诗共四节十六句 , 表现了诗人对死亡的无畏和对敌人的仇恨 。(《中国现代文学名着题解》)作者简介戴望舒 , 男 , 名承 , 字朝安 , 小名海山 。1905年11月15日(农曆9月7日) , 出生于浙江杭州 , 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诗人 , 翻译家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 , 《卖艺童子》和《母爱》 ,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 , 创办了《兰友》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