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


独龙族

文章插图
独龙族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
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 。男女均散发,少女有纹面的习惯 。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
独龙族,人口约7000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
【独龙族】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 。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 。
基本介绍中文名:独龙族
外文名:Dulong
旧称:俅人
分布: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人口:7000人(2010年)
特徵:尚存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基督教
名称独龙族,自称“独龙”,他称“俅帕”、“曲洛”等 。主要居住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流域,是独龙江地区最早的主人 。据《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记载:“丽江路,蛮有八种,曰幺些、曰白、曰力洛、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土番、曰卢,参错而居 。”其中,“撬”为“俅”的同声异写,即指现在的独龙族 。1952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废除了“俅帕”、“俅子”、“曲洛”等他称,正式确定为“独龙族” 。历史起源独龙族的族源及民族的形成,时至今日还没有较为清楚的脉络及线索,但从语言系属上来看,作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独龙族,应当来源于氐羌族群 。归纳其民族内部所流传的传说,则主要有两种:一认为独龙族是土着民族 。二认为独龙族最初居住在怒江一带,后因出猎偶然来到独龙江河谷,看到这里不仅有宽阔的猎场,而且还有较为平坦的台地,便陆续迁居至此,并逐步由北向南发展 。在独龙族约15个氏族中,有8个氏族的传说都说来自怒江 。而且从语言以及过去曾有过的文面习俗等文化特徵来看,独龙族与贡山的怒族也很相近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 。沿革独龙江河谷在唐宋两代属南诏及大理政权管辖;元、明、清三代则为丽江木氏土司和丽江路军民总管府统治 。此间,在有关的汉文史籍中已开始出现了独龙族先民的记载 。如《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说:“丽江路,蛮有八种,曰磨些、曰白、曰罗落、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卢,参错而居” 。当时的丽江路包括现在的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南部等地,其西北与今西藏自治区相接 。文中所载“撬”、“吐蕃”、“卢”正是“参错杂居”于丽江路西部和西北部的独龙族、藏族和傈僳族之先民 。“撬”是“俅”字的同声异写 。而在以往,都曾将俅(撬)居住的河流及地区称为俅江和俅夷地,如现今贡山县西部的独龙江上游仍被称为俅江 。由此可见,元朝时的俅族正处于俅江一带,以后又逐渐迁移到了下游的独龙江流域 。及至清代,道光《云南通志》卷一八五转引《清职贡图》如此记载道:“俅人,居澜沧江大雪山外,系鹤庆、丽江西城外野夷 。其居处结草为庐,或以树皮覆之 。男子披髮,着麻布短衣裤,跣足 。妇耳缀铜环,衣亦麻布 。……更有居山岩中者,衣木叶,茹毛饮血 。宛然太古之民 。俅人与怒人接壤,畏之不敢越界 。”雍正《云南通志》也曾有“俅人丽江界内有之,披树叶为衣,茹毛饮血,无屋宇,居山岩中”的记载,还有乾隆《丽江府志略》以及其它史志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 。这些记载集中反映了当时独龙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