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


岩浆岩

文章插图
岩浆岩【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 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
基本介绍中文名:岩浆岩
外文名:igneous rock
别称:火成岩
类型:安山岩、苦橄岩等
岩浆作用: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结构分类: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化学成分:SiO2、Al2O3、Fe2O3等
释义岩浆岩(magmatic rock) 亦称“火成岩” 。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石 。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 。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 。前者由于在地下深处冷凝,故结晶好,矿物成分一般肉眼即可辨认,常为块状构造,按其侵入部位深度的不同,分深成岩和浅成岩;后者为岩浆突然喷出地表,在温度、压力突变的条件下形成,矿物不易结晶,常具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一般矿物肉眼较难辨认,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花岗斑石、流纹岩、正长石、闪长石、安山石、辉长岩和玄武岩等 。形成特徵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 。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 。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剧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 。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 。可见,侵入岩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比喷出岩要长得多 。黏度黏度也是岩浆很重要的性质之一,它代表着岩浆流动的状态和程度 。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对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氧化铝,三氧化二铬,它们的含量增高,岩浆黏度会明显增大 。酸性岩中二氧化硅,氧化铝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大;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可以降低岩浆的黏度、降低矿物的熔点,使岩浆容易流动,结晶时间延长;此外,岩浆的温度高,黏度相应变小;岩浆承受的压力加大,岩浆的黏度也增大 。构造特徵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徵,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繁多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 。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 。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岩浆岩不论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它们和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如果岩浆沿着层理或片理等空隙侵入,常形成类似岩盆、岩床、岩盖等形状的侵入体,它们和围岩的接触面基本上和层理、片理平行,在地质学上称为整合侵入;如果岩浆不是沿着层理或片理侵入,而是穿过围岩层理或片理的断裂、裂隙贯入,这种情况形成的侵入体被称为不整合侵入体 。人们通常所说的岩墙,就是穿过岩层近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厚度一般为几十厘米到几十米,长度可以从几十米到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 。由于岩浆岩和围岩有很密切的接触关係,因此,围岩的碎块常被带到岩浆中,成为岩浆的捕虏体 。但是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动遗蹟在岩浆岩中是不存在的 。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硷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複杂多样性 。岩石分类在划分岩浆岩类型时,岩石化学成分中的酸度和硷度是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岩石的酸度,是指岩石中含有SiO2 的重量百分数 。通常,SiO2含量高时,酸度也高;SiO2含量低时,酸度也低 。而岩石酸度低时,说明它的基性程度比较高 。SiO2是岩浆岩中最主要的一种氧化物,因此,它的含量有规律的变化是岩浆岩分类的主要基础 。根据酸度,也就是SiO2含量,可以把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超基性岩(SiO2 &lt;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6%)和酸性岩(SiO2 &gt;66%) 。岩石的硷度即指岩石中硷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硷度与硷含量多少有一定关係 。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硷含量 。Na2O+K2O含量越高,岩石的硷度越大 。A.Rittmann 1957年考虑SiO2和Na2O+K2O之间的关係,提出了确定岩石硷度比较常用的组合指数(σ) 。σ值越大,岩石的硷性程度越强 。每一大类岩石都可以根据硷度大小划分出钙硷性、硷性和过硷性岩三种类型 。σ&lt; 3.3时,为钙硷性岩;σ= 3.3-9.0时,为硷性岩;σ&gt; 9时,为过硷性岩 。除了岩石化学成分之外,矿物成分也是岩浆岩分类的依据之一 。在岩浆岩中常见的一些矿物,它们的成分和含量由于岩石类型不同而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如石英、长石呈白色或肉色,被称为浅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云母呈暗绿色、暗褐色,被称为暗色矿物 。通常,超基性岩中没有石英,长石也很少,主要由暗色矿物组成;而酸性岩中暗色矿物很少,主要由浅色矿物组成;基性岩和中性岩的矿物组成位于两者之间,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根据产状,也就是根据岩石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岩浆岩又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根据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细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每个大类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在化学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形成环境不同,它们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 。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斑状结构;而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 。根据上述原则,首先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硷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它们就是构成岩浆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员 。比如超基性岩大类:钙硷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硷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硷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基性岩大类:钙硷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硷性岩类是硷性辉长岩和硷性玄武岩 。中性岩大类:钙硷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硷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硷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硷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超基性岩类在四大岩类中,超基性岩类在地表分布很少,是四大岩类中最小的一个分支,仅占岩浆岩总面积的0.4% 。超基性岩体的规模也不大,常形成外观象透镜状、扁豆状的岩体,它们好像一串大小不同的珠子一样沿着一定方向延伸,断断续续排列,有时可以追索上千公里 。超基性岩颜色比较深,大部分都是黑灰色、墨绿色,比重也很大,一般都在3.0以上,因此很坚硬,常具緻密块状构造 。它的化学成分特徵是酸度最低,SiO2含量小于 45%;硷度也很低,一般情况下 K2O+Na2O不足1%;但铁、镁含量高,通常FeO+Fe2O3在 8-16%之间, MgO 含量範围较宽,在12-46%之间 。超基性岩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基性岩类基性岩类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 。侵入岩很緻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 。其化学成分的特徵是SiO2为45-52%,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 。这类岩石的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虽然玄武岩构成的火山和台地在陆地上比较多见,但是和海洋底部玄武岩的分布情况相比,就逊色得多,因为海洋底部几乎全部由玄武岩形成 。辉长岩的成分和玄武岩很相近,但是结构上差别较大 。辉长岩因为在地下深处,斜长石和辉石同时结晶,因此,矿物颗粒形态发育比较完整,大小也差不多 。玄武岩一般由斑晶矿物和基质两部分组成,斑晶主要是斜长石、辉石、橄榄石,基质就是岩浆喷发时没有来得及结晶的玻璃质或者是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出的隐晶质 。中性岩类中性岩类岩石颜色较浅,多呈浅灰色,比重比基性岩要小 。化学成分特徵是SiO2为52-65%,铁、镁、钙比基性岩低,Al2O3 16-17%,比基性岩略高,而Na2O+K2O可达5%,比基性岩明显增多 。就象这个岩类的名称一样,它是在基性岩和酸性岩中间的过渡类型 。侵入岩是闪长岩,相应的喷出岩是安山岩 。闪长岩既可以向基性岩辉长岩过渡,也可以向酸性岩花岗岩过渡 。同样,喷出岩之间也关係密切,安山岩和玄武岩、流纹岩也常常共生在一起 。酸性岩类酸性岩类中以人们熟悉的花岗岩类出露最多,是在大陆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类深成岩,常形成巨大的岩体 。喷出岩是流纹岩和英安岩 。这类岩石的SiO2含量最高,一般超过66%,K2O+Na2O平均在6-8%之间,铁、钙含量不高 。矿物成分的特点是浅色矿物大量出现,主要是石英、硷性长石和酸性斜长石 。暗色矿物含量很少,大约只占10% 。岩石成分化学成分主要造岩元素包括:O、Si、Al、Fe、Mg、Ca、K、Na、Ti等,还有少量的P、H、N、C、Mn等 。主要化合物由S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K2O、H2O等九种氧化物组成 。二氧化硅是最重要的一种氧化物,它是反映岩浆性质和直接影响矿物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FeO和Mg逐渐减少;而氧化钠、氧化钾则渐趋增加 。CaO、 氧化铝在纯橄榄岩中含量很低,但在辉长岩中则随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后者更为显着,而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又逐渐降低 。矿物成分1、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主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岩石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 。副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很少,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的矿物 。2、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 。硅铝矿物也称为浅色矿物,指SiO2和Al2O3的含量较高,不含铁镁的矿物 。如石英、长石等 。铁镁矿物也称暗色矿物,指FeO与MgO含量较高,SiO2含量较低的矿物 。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矿物 。3、岩浆岩矿物的成因类型 。按矿物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他生矿物及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他生矿物是指由岩浆同化围岩和俘虏体使其成分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是指在岩浆形成后,由于受到风化作用和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原来的矿物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矿物 。结构分类岩石结构:是指岩石的组成部分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係 。结晶程度 是指岩石中结晶物质和非结晶玻璃质的含量比例 。岩浆岩的结构分为三大类:A、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 。B、半晶质结构:岩石由结晶物质和玻璃质两部分组成 。C、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玻璃质组成 。颗粒大小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 。A、显晶质结构按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伟晶(颗粒直径>1cm),粗晶结构(颗粒直径5mm-1cm),中晶结构(颗粒直径2-5mm),细晶结构(颗粒直径2-0.2mm),微粒结构(颗粒直径<0.2mm) 。B、显晶质结构按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是指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不等粒结构是指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及未结晶的玻璃质的为基质 。似斑状结构外貌类似于斑状结构,只是基质为显晶质的 。3、矿物的自形程度 指矿物晶体发育的完整程度 。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结构:自形结构、它形结构整、半自形结构 。相互关係根据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係可分为:文象结构:岩石中钾长石和石英呈有规则的交生,石英具独特的稜角形或楔形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形似希伯莱文字,称为文象结构 。组成分类岩浆岩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分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超基性岩:二氧化硅的含量小于45%,如橄榄岩,辉石岩,苦榄岩等 。基性岩:二氧化硅的含量大于45%,小于52%,如玄武岩,辉长岩等 。中性岩:二氧化硅的含量大于52%,小于65%,如闪长岩,安山岩等 。酸性岩:二氧化硅的含量大于65%,如花岗岩,流纹岩等 。常见岩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浅灰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 。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 。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锌、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类有密切关係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唯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 。根据次要矿物成分,可分为橄榄玄武岩、角闪玄武岩等 。铜、钴、冰洲石等有用矿产常产于玄武岩气孔中,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耐酸的铸石原料 。安山岩喷出岩之一,分布很广,仅次于玄武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的辉石等 。新鲜时呈灰黑、灰绿或棕色,具斑状结构 。与安山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其次是金、铅、锌等 。流纹岩是一种与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 。一般色浅,多为浅红、灰白或灰红色,具斑状结构,流纹构造 。流纹岩性质坚硬緻密,可作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