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Z世代的“救援行动”|新华全媒+| 志愿者群

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链接”起来的救援现场。
这是一场Z世代的“救援行动”。
通过线上平台,四天三夜,国内外3000多人“指尖”敲击。
他们24小时轮班,收集救援信息上万条,救助超千人……

Z世代的线上救援
20日,雨,越下越大。
北京工商大学大三学生赵佳琪和娄义坤盯着手机一直刷着微博。她俩互开玩笑,也许像往常下暴雨一样,天亮就没事了。
一段视频显示:地铁五号线洪水倒灌,车厢内水位上升,水至有人的胸部,有人已无法呼吸。
“金水区沙口路二环支路,孕妇羊水破了!急需救援!”
……
郑州特大暴雨刷屏,微博、豆瓣等陆续爆出求救信息。
娄义坤和赵佳琪意识到,出大事了,郑州洪灾了!
彼时,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河南女孩张敬舒也一直盯着手机屏幕,刷着求救信息和视频,焦急万分。
“妈,你在哪?”
“妈,你能不能回复我微信?”
北京时间21日凌晨3点,张敬舒发了一则朋友圈:郑州全淹、停电的停电,被困的被困,揪的睡不着!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2000年出生的赵佳琪和娄义坤开始四处检索各种互联网终端平台,发现微博上出现很多线上招募志愿者的建群二维码。

一场Z世代的“救援行动”|新华全媒+| 志愿者群
文章插图

7月27日,在郑州航海体育馆,志愿者展示手机微信上的救援群情况。新华社采访人员任卓如摄
“河南暴雨远程救援小分队”“征集求助者信息+核实”“河南物资救援队”……赵佳琪和娄义坤将这些群的二维码挨个保存,扫码进了群。张敬舒也发现了群二维码,并进了群。
【一场Z世代的“救援行动”|新华全媒+| 志愿者群】她们入群后发现,每个群内有明显分工,只要新人入群,都会被提示查看群通知,了解自己的权限和职责。下面要做的,就是找到分派给自己的信息,核实后反馈到群里。
21日凌晨4点37分,有发起者发文表示:现在是凌晨四点多,我们刚刚帮一位受困的求助者,联系上民警和救援团队。但此时此刻,大家都很累了,都忙了一个通宵,希望有新人来接力、求求大家了!
“昼夜颠倒、吃不到饭、手机被打爆……当然是累的。”加入各类群后,赵佳琪和娄义坤以搜集和核实求助信息为主,为尽可能不占稀缺的信号、流量和电量,她们选择发手机短信。
从21日下午入群至23日中午12点,两个女孩熬了两个通宵,仅吃了一个汉堡。

成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入群后,张敬舒不敢有丝毫怠慢。四天内,她只睡了不足10个小时。“很多成员都是这样,连续工作十五个小时、甚至有人连续三四天夜班。”张敬舒说。
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夜班人员的极度匮乏。
张敬舒介绍,不少成员拉过来很多国外的时差党,才勉强补上夜班的空白。
随着前方灾情变化,后方救援现场也出现一些变化。张敬舒发现:一是求助信息从被困转向物资短缺等实际困难;二是各方人士希望捐款捐物、各地志愿者请求施救等信息涌现。
于是,作为群主,她又新建了一个“河南各区线下志愿者群”。至此,她的身份,由“战士”变成了统领后方的“将领”。

一场Z世代的“救援行动”|新华全媒+| 志愿者群
文章插图

志愿者在微信群中沟通救援情况。(图为截图)
为确保信息准确高效,张敬舒对入群申请参与前线救援的“战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必须出具身份证或退伍证书、紧急救援证等。
23日晚8点,救人心切的赵佳琪和娄义坤瞒着家人偷偷乘大巴来到郑州并跟随志愿者进入新乡重灾区。担心再也见不到父母,两人给家人发去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