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学的骨干学科 , 系一门包含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 是以多种学科为其基础的 。譬如寄生虫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 。同时也包括病因学、症状学、病理解剖学、诊断学、治疗学、药理药物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兽医寄生虫学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一门重要的兽医临床学科 。是研究动物寄生虫病病原(寄生虫)的生物学、生态学、致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的科学 。
基本介绍中文名:兽医寄生虫学
内容:一般生物学、兽医学
属性:兽医临床学科
示例:寄生虫的形态学
作用兽医寄生虫学是为保障各种养殖业的发展 , 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服务的 。动物性食品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最重要的物质手段 。寄生虫对畜禽等的危害性十分严重 , 它们的种类多(可以有几种直至几十种同时存在于1个家畜体内) , 散布广泛 , 常以1种极为隐蔽的方式摧残动物的身体健康 , 损害其繁殖性能 , 抑制幼年动物的发育生长 , 从而大大消弱其生产性能 , 降低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本学科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引起广泛的重视 ,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正在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领域 , 同时也是食品卫生方面的重要课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海产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 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此外 , 随着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呼声不断提高 , 寄生虫学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扩展着 。基本发展历程描述寄生虫学阶段这一阶段系寄生虫学的区系分类与地理分布研究 , 就这一研究的实质性内容来看 , 是对寄生虫和寄生现象的观察描述阶段 。在中国 , 在20世纪的前半个多世纪里 , 此项研究的实用性在于“调查研究、摸清家底” , 弄清楚寄生虫资源 , 对其有害于人、畜者予以防制;对其有益于人畜者予以保护则是以后才认识到的事情 。60年代前苏联叶尔绍夫和中国熊大仕、孔繁瑶等在北京农业大学举办的全国蠕虫学培训班为这一领域培养了许多人才 , 当日参加培训的人员 , 后来成为兽医、医学和综合大学寄生虫学的教学和科研骨干 。实验寄生虫学阶段上世纪60年代以后在区系分类研究的基础上 , 实验寄生虫学也在逐步兴起 , 其初期阶段是採用人工感染等实验方法着重于阐明寄生虫的生活史 , 作为防治的基础 , 其代表性的研究是蒋金书等对猪肾虫的实验性研究;其后有人工培养以至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实验寄生虫学的内容非常丰富 , 许多技术和学科都渗透了进来 , 如切片技术、电镜技术、生化技术、细胞培养技术 , 生态学、药学、组织学、病理学等等 。文革后 , 在农业部支持下北京农业大学孔繁瑶主持的一系列培训班促进了这一阶段的发展 。免疫寄生虫学与生化-分子寄生虫学阶段套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使免疫寄生虫学与分子寄生虫学诞生 。寄生虫的免疫是比较複杂的问题,难度很大 。这主要在于 , 第1 , 绝大多数寄生虫还不能在人工条件下离宿主培养;第2 , 寄生虫的发育往往有明显的阶段性;第3 , 除原虫外 , 其他寄生虫都是多细胞动物、结构複杂 。以上种种都给提取和纯化能够刺激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带来许多困难 , 致使免疫寄生虫学在发展道路上步履蹒跚 。寄生虫的人工培养在许多方面都有探索和尝试 。在原虫 , 寄生于消化道的如贾第虫和寄生于生殖道的如毛滴虫的人工培养都相当地成功;球虫中某些种已能在鸡胚或(和)细胞系中继代培养 。血液原虫如梨形虫和锥虫的人工培养也有一定的进展 , 在培养液中的增殖世代和数量明显增长;寄生于牛淋巴细胞中的环形泰勒原虫裂殖体已能在人工培养液中保持10年以上 。蠕虫的人工培养难度更大 。线虫的人工培养开展较早 , 初期以保存其活力并儘可能延长其寿命为目标 ,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 科学家们逐步转向以人工条件取代其整个生活史为目标 。在这一尝试中 , 人们选定了无中间宿主的圆线目线虫为对象 , 历时30余年的研究 , 已能使10余种寄生于反刍兽和猪的圆线虫在人工培养系统中完成其整个生活史 , 部分虫种不但能发育至性成熟 , 并能产卵 。对有中间宿主的线虫以及全部的吸虫和绦虫 , 人们仅能模拟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在终末宿主体内的阶段或中间宿主体内的阶段)创造培养条件 , 也有部分成功的事例 。对于昆虫和蜱螨 , 一般是採取它们的组织细胞(如唾腺细胞)进行培养 。疫苗的製做一般是选定虫体的某一发育阶段——通常是侵入宿主体内的那个阶段 , 如血孢子虫和球虫的子孢子、血吸虫的尾蚴和网尾线虫的第三期幼虫等等 , 给以致弱处理 , 用致弱虫体(抗原)感染宿主 , 诱导免疫力 。致弱的方法有物理的 , 例如X射线或г射线照射虫体 , 使之弱化 , 这是两种最常用的方法;化学的 , 有的是在接种“强毒”后用化学药物加以控制 , 例如有的研究者给牛接种布氏锥虫后 , 注射贝尼尔加以控制 , 以后攻毒证明 , 接种牛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生物的,如某些种球虫经鸡胚传代致弱和选育早熟弱毒虫株 , 又如牛巴贝斯原虫在切脾犊牛体内连续传带致弱等等 。用亚细胞组分或无细胞可溶性抗原製做疫苗的尝试也不少 。近代还有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的研製 , 主要是在锥虫、球虫和血吸虫等方面 。由于寄生虫生活史的複杂性及其所引发的抗原变异性等问题 , 给寄生虫免疫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 , 疫苗製做技术处于雏型状态 , 完全定型的商品化疫苗仍属罕见;就疫苗的效果而言 , 其作用通常是不完全的 , 是一种非清除性免疫 。免疫诊断技术如免疫萤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在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已经比较普遍的套用 。核算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亦已套用于一些原虫病的病原诊断及其分类鉴定 。寄生虫生理和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 , 使抗寄生虫药的研製摆脱了过去那种“撞运气”的筛选方式 , 科学家们可以从如何阻断寄生虫营养代谢或神经传导机制上有目的地选用或合成某种药物 , 这就大大加快了新药的开发速度 。取得的成就科研在解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 , 寄生虫学工作者在寄生虫的分类区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 这是一种“摸清家底”的工作 , 也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学术研究 , 在中国家畜疫病志中占有重要的篇章 。据粗略统计 , 扁形动物吸虫纲复世代吸虫计发现隶属于20个科58属的209种吸虫;绦虫纲圆叶目的6个科34属80种绦虫 , 绦虫纲假叶目1个科2属3种;线形动物线虫纲7个目21个科93属285种;棘头虫纲2个目3个科3属4种;原虫鞭毛虫纲4个目10个科14属115种 , 梨形虫纲梨形虫目2个科2属15种 , 纤毛虫纲1个目1个科1种;节肢动物门蜘蛛纲蜱螨目8个科18属81种 , 昆虫纲4个目17个科39属115种 , 五口虫纲舌形虫目1个科1属1种 。合计为各种寄生虫909种 。其中有近百种为发现于中国的新种 。20世纪20年代熊大仕对于马结肠和牛羊瘤胃纤毛虫的研究居当时世界同类研究的前列 , 熊大仕教授是这一领域的前驱者之一 。20世纪60年代孔繁瑶等对于中国马属动物圆线虫的地理分布和广义盅口属分类的研究 , 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承认 , Lichtenfels在其所着HelminthsofDo-mesticEquids一书中 , 认为此项研究是继荷兰Ihle、前苏联Erschow和美国MeIntosh之后的又一标誌性成就 。继这一工作 , 又开展了圆线虫人工培养的研究 。在旋毛虫病的研究方面 , 东北农业大学和医学部门合作 , 从基因水平确立了虫种;兰州兽研所的疫苗与免疫研究也有一定成绩 。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研究方面 , 原解放军兽医大学做了详细的研究工作 。在吸虫学研究中 , 许绶泰及其在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的同仁们在血吸虫流行病、疫苗研製和综合防治方面都取得了有实际意义的成果;疫苗研究亦跻于国际同类研究的行列之中 。唐崇惕、唐仲璋对于反刍兽双腔吸虫和胰阔盘吸虫的研究是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 。在绦虫学研究中 , 林宇光对于反刍兽和噬齿类绦虫的研究 , 新疆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宁夏兽医研究所对于包虫病及其综合防治的研究都是有益的贡献 。李贵第1次阐明了柯氏伪裸头绦虫的生活史 。在猪囊虫病的研究方面,兰州兽医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和解放军第二医科大学等在流行病学、药物防制、免疫预防包括核酸疫苗研製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长春农牧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在伊氏锥虫的地理株、免疫和疫苗研製方面都使中国的锥虫病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期林昆华在国内首先开展了鸡球虫病及其防治的研究;其后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在鸡球虫、鸭球虫、兔球虫、隐孢子虫和住肉孢子虫的虫种鉴定、生活史各阶段的超微结构、免疫和抗药性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成绩 。在许多方面套用DNA探针、PCR、RAPD等分子生物生物学技术 , 使这一类研究进入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行列 。在实用免疫技术方面 , 广泛套用的鸡球虫疫苗有野毒苗、致弱毒苗(早熟选育致弱、物理与化学致弱)和晚熟苗 。兰州兽医研究所、长春农牧大学、华中农大和新疆兽医研究所在梨形虫病(巴贝斯原虫和泰勒原虫病)的病原、生活史、地理分布、免疫和疫苗研製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环形泰勒原虫疫苗上中国第一个接近工业化生产的寄生虫疫苗 , 在该病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材与专着由熊大仕与孔繁瑶主编的《家畜寄生虫与侵袭病学》(统编教材 , 农业出版社) , 由孔繁瑶主编的《家畜寄生虫学》及其修订版 , 对兽医寄生虫学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地方教材的有汪志揩主编的《家畜寄生虫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8年) 。作为研究生用的教材有孔繁瑶、索勛编着的《寄生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1998年) 。重要的专业着作有:《人畜线虫学》唐仲璋、唐崇惕 , 1987年 , 科学出版社;《家畜寄生虫与防制学》赵辉元主编 , 1996年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学》赵辉元主编 , 1998年 , 东北韩民族教育出版社;《动物寄生虫学》徐岌南、甘运兴 , 1965年 , 人民教育出版社;《禽类寄生虫学》陈淑玉、汪溥钦主编 , 1994年 , 广东科技出版社;《动物寄生线虫学》徐岌南 , 1975年 , 科学出版社;《家畜家禽的寄生线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寄生虫研究组等 , 1979年 , 科学出版社;《鸡球虫病学》索勛、李国清主编 , 1998年 , 中国农业大出版社;《球虫学——畜禽和人体的球虫和球虫病》左仰贤 , 1991年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会1995年由孔繁瑶等发起筹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对外称中国兽医寄生虫学会) , 并于当年在广西桂林成立 , 是中国第1个兽医寄生虫学工作者的学术团体 。同年 , 在中国第1代知名寄生虫学者钟惠源、唐仲璋、毛守白、金大雄、王正仪等的筹划下成立了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学会(对外称中国寄生虫学会) 。学科现状与水平评述纵观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防治的发展历史 , 可以认为我们已经拥有一支能够胜任控制寄生虫病蔓延、保障畜牧业发展的队伍 , 也拥有一支能够追蹤世界科技前沿的教学科研队伍;在分类区系和实验寄生虫学方面基本上与国际水平相当,但由于起步比西方国家晚、队伍小、经费少 , 在数量上赶不上西方 。在分子寄生虫学方面 , 中国跟蹤前沿 , 奋力追赶 。但由于设备落后、经费不足、课题的延续性差、难以达到同期估计水準 。应当看到中国寄生虫病的防制措施不完善 , 缺乏必要的防製法规和条例 , 已有的法规和条例贯彻不力 。此外 , 中国在寄生虫学研究方面资金注入渐趋不力 , 传统研究被忽略 , 前沿研究缺乏后劲 , 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 令人堪忧 。学科未来发展展望新的诊断技术寄生虫病的传统诊断方法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极不相称 , 大力发展快速、规範、特异和敏感的诊断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譬如Schnieder等(1999)利用属特异性PCR技术 , 可以只用1个虫卵或1条幼虫的量将奥斯特属、古柏属、细颈属、血矛属和毛圆属区别开来 。ZhangLHetal(1998)利用线粒体基因组marker来确定细粒棘球绦虫骆驼株G6基因型在中国的存在 。概括地说 , 须探索免疫、基因工程、生化诸领域 。寄生虫病生物防制基于耐药性和药物残留诸因素 , 生物控制寄生虫病可能是一个永恆的发展方向 , 鸡球虫活苗成功控制种鸡、肉仔鸡球虫病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此外 , 尚有肺线虫虫苗、梨形虫虫苗等的成功套用 。今后的方向有活虫体弱毒苗、基因工程苗(如微小牛蜱的基因工程苗、棘球蚴的基因工程苗等)等 。生物控制的另一个大领域是广泛开展寄生虫天敌的研究 , 如噬线虫的真菌、噬昆虫和蜱的线虫(现已证明数种线虫将成为有前景的蜱天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已在开展寄生性原虫 , 如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病毒的研究 , 将来可能还会发现寄生虫的致命细菌和寄生虫等 。新的寄生虫病或旧病新流行研究发现 , 新孢子虫病是牛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 此外机会或条件寄生虫病在抬头 , 如有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人易感染夏格斯病、利什曼原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隐球虫病和微孢子虫病等等 。旧病新流行的例子如血吸虫病等 。寄生虫基因组工程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的开展 , 植物基因组研究计画也在实施中 。有许多寄生虫学工作者也在开展寄生虫基因组研究 , 譬如分析恶性疟原虫基因组序列有助于药物和疫苗的研製;通过研究华丽桿线虫基因组发现 , 角皮胶原单个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角皮的缺损 , 引起虫体形态的变化 。对寄生虫基因组的研究 , 将来还会在流行病学的株系鉴别上起重要的作用 , 也会对寄生虫多态现象做出解释 。受体理论受体领域的研究成就已成共识 , 譬如人们发现人的味觉与鼻子上的受体有关 , 每个受体分子可能特异地识别一种或数种气味;流感病毒的受体在禽类与人类是不同的等等 。寄生虫工作者在开展寄生虫受体研究时发现有些原虫感染哺乳动物细胞与GPI受体(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有关 。海洋寄生虫学有远见的科学家们担心未来人类食物的匮乏 , 提出了“海洋牧场”的构想 , 于是海洋寄生虫学随之诞生 。寄生虫学家已经发现 , 海洋寄生虫给牡蛎和鱼类养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发现海洋寄生虫在海洋生态上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 , 21世纪是免疫寄生虫与生化-分子寄生虫学升华阶段 , 其他学科的新技术新理论在该阶段的渗透 , 会有令人想像不到的成果出现 , 就好像维尔牧特将英国分子生物学家J.B.Gurdon证明细胞分化时基因不缺失的经典爪蛙实验套用于绵羊克隆领域一样 。同名书籍基本信息书名:兽医寄生虫学-(双语版)ISBN:781117026作者:李国清出版社:7-81117定价:36.5页数:447出版日期:2006-7-1版次:开本:16开包装:简介本书是由中文版教材和《Veterinary Parasitology》英文讲义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 , 编写的总原则是“创新、科学和实用” , 做到既反映本学科的现有成就和发展趋势 , 又把握好本科层次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 使本教材的知识体系、深度、广度适合现阶段本科生双语教学的需要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兽医寄生虫学概念第二节 兽医寄生虫学的地位和任务第三节 兽医寄生虫学发展概况一、学科发展历程二、学科发展展望第二章 寄生虫与宿主第一节 寄生生活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与类型一、寄生虫的概念与类型二、宿主概念与类型第三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影响一、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二、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第三章 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第一节 寄生虫的分类一、寄生虫的分类系统二、吸虫的分类三、绦虫的分类四、线虫的分类五、棘头虫的分类六、节 肢动物的分类七、原虫的分类第二节 寄生虫的命名规则第四章 寄生虫的形态与生活史第一节 吸虫的形态和生活史一、复殖吸虫的外形二、体壁三、内部构造四、复殖吸虫的生活史第二节 绦虫的形态和生活史一、绦虫外形二、体壁三、内部构造四、绦虫的生活史第三节 线虫的形态和生活史一、外形和体壁二、内部构造三、线虫的生活史第四节 棘头虫的形态和生活史一、外形和体壁二、内部构造三、棘头虫的生活史 第五节 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一、一般形态二、原虫的生活史第六节 节 肢动物的形态和生活史一、外形和体被二、内部构造三、节 肢动物的生活史第五章 寄生虫免疫学第一节 寄生虫抗原特性一、寄生虫抗原种类二、寄生虫抗原的特点第二节 免疫应答一、寄生虫免疫的特点二、抗寄生虫免疫的反应类型第三节 免疫逃避一、寄生虫抗原性的改变二、组织学隔离三、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四、释放可溶性抗原五、代谢抑制第四节 寄生虫感染的超敏反应一、I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型)二、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三、Ⅲ型超敏反应(免疫複合物型)四、Ⅳ型超敏反应(迟髮型)第六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第一节 流行病学概念第二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一、流行过程二、流行特点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地理分布第七章 寄生虫病的诊断第一节 临床诊断一、流行病学分析二、临床症状观察三、病理学诊断第二节 病原学诊断一、粪便检查二、血液检查三、组织液检查四、体表及皮屑的检查第三节 辅助性诊断一、动物接种试验二、诊断性治疗三、X光检查四、穿刺检查第四节 免疫学诊断一、琼脂扩散试验二、间接血凝试验三、间接萤光抗体试验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五、免疫金标诊断技术第五节 基因诊断一、特异PCR技术二、聚合酶链式反应连线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三、DNA探针技术(DNAprobe)第八章 寄生虫病的防控第一节 防控原则一、控制感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动物第二节 基本措施一、驱虫二、环境卫生三、饲养卫生第三节 生物控制一、生物控制概念与类型二、生物控制的意义与特点三、生物控制的现状与展望第四节 免疫预防一、强毒虫苗二、弱毒虫苗三、分泌抗原苗四、重组抗原苗第二篇各论第九章 猪的寄生虫病第一节 吸虫病 一、姜片吸虫病二、支睪吸虫病第二节 绦虫病一、囊尾蚴病二、细颈囊尾蚴病三、裂头蚴病第三节 线虫病一、旋毛虫病二、胃线虫病三、肠道线虫病四、其他线虫病第四节 棘头虫病第五节 原虫病一、弓形虫病二、球虫病三、小袋纤毛虫病第六节 外寄生虫病一、疥螨病二、蠕形螨病三、虱病第十章 牛羊骆驼寄生虫病第一节 吸虫病一、血吸虫病二、片形吸虫病三、双腔吸虫病四、阔盘吸虫病五、前后盘吸虫病第二节 绦虫病一、莫尼茨绦虫病二、棘球蚴病三、多头蚴病第三节 线虫病一、血矛线虫病二、弓首蛔虫病三、食道口线虫病四、仰口线虫病五、副柔线虫病第四节 原虫病一、锥虫病二、巴贝斯虫病三、泰勒虫病四、隐孢子虫病五、新孢子虫病第五节 外寄生虫病一、蝇蛆病二、螨病三、虱病第十一章 家禽寄生虫病第一节 吸虫病一、前殖吸虫病二、棘口吸虫病三、背孔吸虫病四、嗜眼吸虫病五、后睪吸虫病第二节 绦虫病一、瑞利绦虫病二、剑带绦虫病三、戴文绦虫病第三节 线虫病一、禽蛔虫病二、异刺线虫病三、裂口线虫病四、毛细线虫病五、鸟蛇线虫病六、比翼线虫病第四节 原虫病一、球虫病二、住白细胞虫病三、组织滴虫病四、毛滴虫病第五节 外寄生虫病一、膝螨病二、新勛恙螨病三、皮刺螨病四、虱病第十二章 马属动物寄生虫病第一节 蠕虫病一、裸头绦虫病二、副蛔虫病三、尖尾线虫病 四、圆线虫病五、脑脊髓丝虫病第二节 原虫病一、马媾疫二、巴贝斯虫病第三节 外寄生虫病一、蝇蛆病二、螨病三、蠕形螨病第十三章 犬猫寄生虫病第一节 蠕虫病一、后睪吸虫病二、复孔绦虫病三、恶丝虫病四、弓首蛔虫病五、钩虫病第二节 原虫病一、巴贝斯虫病二、等孢球虫病第三节 外寄生虫病一、螨病二、虱病三、蚤病第十四章 传播病原的节 肢动物第一节 蜱一、硬蜱二、软蜱第二节 媒介昆虫——、蚊二、蝇三三、虻四、蠓五、蚋六、白蛉第三篇抗寄生虫药物第十五章 概论第一节 抗寄生虫药物的种类第二节 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理第三节 抗寄生虫药物的选择标準第四节 抗寄生虫药物的套用方法第五节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的注意事项第十六章 常用抗寄生虫药第一节 驱吸虫药第二节 抗血吸虫药.第三节 驱绦虫药第四节 驱线虫药一、有机磷酸酯类二、咪唑并噻唑类三、四氢嘧啶类四、苯并咪唑类五、哌嗪类六、抗生素类七、其他第五节 抗原虫药一、抗球虫药二、抗锥虫药三、抗梨形虫药第六节 杀虫药物一、有机磷化合物二、有机氯杀虫剂三、拟除虫菊酯类四、其他外文、中文索引参考文献
-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
-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 兽医快速诊断指南
- 兽医放射学
- 青岛疫情学生还会放假吗
- 熊十力生平与学术 玄圃论学集
- 玄奘大学
- 金融市场学自考通辅导考纲解读课程代码
- 玄学修真
- 网路文学的类型 玄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