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水稻土【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澱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徵的土壤 。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澱,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
基本介绍中文名:水稻土
外文名:Paddy soil
形成条件:长期淹水种稻
特徵:具有明显剖面特徵
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形成过程:氧化还原有机质合成分解盐基淋溶
概述释义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澱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徵的土壤 。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澱,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分布与形成条件水稻土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土壤之一 。由于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对气候和土壤有较广的适应性,因而水稻土可以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和不同类型的母土上发育形成 。主要分布于秦岭至淮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平原、丘陵和山区,其中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I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 。特徵(1)油性:它是土壤腐殖质和粘粒含量适中的表现,有机质含量约29.2 g kg-1 (土0.46),粘粒含量.一般为16%左右,油性也是指具有良好结构等的一个综合肥力较高的土壤性状 。(2)烘性与冷性 。它是指含有机质较多,且C/N比高的土壤的温度变化的综合反映 。(3)起浆性与僵性:一般质地粘重,主要由于粘土矿物不同而在水分物理性状方面的反映,前者以2:1型为主,后者以1:1型为主 。(4)淀浆性与沉沙性:一般质地较沙(SiO2 含量在70%以上),主要由于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水分物理性状 。前者的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约为2∶1;后者多为5:1(5)刚性与绵性:它是粘粒与粉沙的不同含量在土壤水分处于风乾状态下的一种土壤结持性,前者粘粒含量>40%,后者粉沙含量>40% 。形成过程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包括周期性的氧化还原交替作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盐基淋溶和复盐基作用等 。周期性的氧化还原交替作用氧化还原交替作用下,土壤中易变价显色的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被还原,并产生一定数量的铁、锰有机络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耕作层土壤的基色 。当耕作层排水落乾,活性低价铁化合物和锰化合物,一部分随耕作层的静水压力向下淋移;一部分随地表水流失;还有一部分储积或滞留在耕层土壤孔隙或土块裂面而被氧化澱积,形成棕红色的锈纹或与有机物络合形成“鳝血”斑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与母土(不包括有机土)相比,水稻土有利于有机质累积,故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母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其HA/FA之比、芳构化程度和分子质量均较低 。盐基淋溶和复盐基作用种稻后土壤交换性盐基将重新分配,一般盐基饱和的母土盐基将淋溶,而盐基不饱和的母土中发生复盐基作用,特别是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以后 。不同母土上形成水稻土后,土壤酸硷向着中性演变 。水稻土额培肥管理与改良培肥管理措施(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这是保证水稻土的水层管理和培肥的先决条件 。(2)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水稻土的腐殖质係数虽然较高.而且一般有机质含量可能比当地的旱作土壤高,但水稻的植株营养主要来自土壤,所以增施有机肥,包括种植绿肥在内,是培肥水稻土的基础措施 。在合理施用化肥上,除养分种类(如北方盐化水稻土的缺锌)全面考虑以外,在氮肥的施用方法上也应考虑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气态氮损失,应当以铵类化肥进行深施为宜 。(3)水旱轮作与合理灌排 水旱轮作是改善水稻土的温度、氧化还原状态以及养分有效释放的重要土壤管理措施 。合理灌排可以调节土温.一般称“深水护苗,浅水发棵” 。改良低产水稻土改良水稻土的低产特性主要有冷、黏、砂、盐硷、毒和酸等,改良措施有:①开沟排水,增加排水沟密度和沟深,改善排水条件.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温 。②增加土壤有机质累积,改善土壤性状.如条件许可.可採用客土的方法,改良过黏和砂的水稻土 。③对于盐硷的影响,主要是在排水的基础上,加大灌溉量以对盐硷进行沖洗 。④对一些土壤酸度过大的水稻土应当适量施用石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