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7000多份咽拭子采样现场:防护服里“蒸”了3小时 医护人员全身湿透

待命一天后,7月28日下午,成都市高新区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魏庆蓉和同事们坐车进入美洲花园小区,准备核酸采样。据成都市卫健委的通报,一名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曾于27日到过这里。
虽然亲人们表示出担心,不过魏庆蓉和同事们心情平静,在她们看来,这算是“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只不过三伏天里穿防护服实在是艰难的考验:一个小时汗水流淌,穿着像是“蒸桑拿”。脱防护服时,大家有些迫不及待,因为从里到外,全都湿透了,但又不得不小心,大家都知道“德尔塔”毒株的传染力……
一个通宵,魏庆蓉和同事们的小团队采集了7593份咽拭子。在晨光里,魏庆蓉离开采样点,想着儿子:他那么黏自己,两个晚上没有妈妈,儿子怎么睡着的?

德尔塔|7000多份咽拭子采样现场:防护服里“蒸”了3小时 医护人员全身湿透
文章插图

↑核酸采样现场,魏庆蓉和同事在一起
待命
一个电话 半小时内赶到单位
平时,魏庆蓉的妈妈带着不满6岁的外孙。7月27日傍晚6点过,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魏庆蓉下班到家。正在厨房炒菜,丈夫还在回家的路上,她的电话这时候响了。“是中心领导打来的。”魏庆蓉回忆,电话里要求全员回中心待命,“准备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
待命与核酸采样对魏庆蓉来说都不陌生。魏庆蓉挂了电话,就马上准备出门——她们家离单位有点远,“全员待命一般要求半个小时内赶到。”
母亲和儿子有些不大理解,“我妈喊我把饭吃了再走,但我怕耽误时间。”儿子还不满六岁,特别黏魏庆蓉,“每天晚上都要我带着他睡觉,他不愿意我走。”魏庆蓉只好和他解释成人世界的“加班”,“最后他好像懂了。”
魏庆蓉转身给丈夫拨了电话,“先不要回家,待会直接送我去中心。”
出发
大家互相叮嘱做好防护 前往“污染区”
到中心时,魏庆蓉买了牛奶垫肚子,同事们也基本都到了。当晚大家住在卫生服务中心内,不能回家,想到儿子和家人,魏庆蓉找时间和他们开了视频。
待命持续到第二天中午,12点过,她们出发,目的地是美洲花园小区。按照成都市卫健委的通报,一名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曾于7月27日晚间到美洲花园三期探望亲属。
车程大概10分钟,魏庆蓉记得,车上大家都很平静,“这应该算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了。”大家只是互相叮嘱着做好防护,尽管这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素养,“主要是考虑到‘德尔塔’毒株的传播力。”
美洲花园小区外围已经竖起了围挡,采样点位在里面的广场。按照要求,封控期内,一般人员进入围挡后就不能再出来了。车辆通过了外围区域,进入清洁区,再往前就是“污染区”了,在交界位置,魏庆蓉和同事们开始换防护服。
根据成都市气象台的数据,这时成都市的气温超过34℃,整座城市正处于高温蓝色预警期内。

德尔塔|7000多份咽拭子采样现场:防护服里“蒸”了3小时 医护人员全身湿透
文章插图

↑核酸采样
采样
在防护服里“蒸”了3个小时 才轮换休息
知了在嘶鸣,太阳直射下来。魏庆蓉后来告诉采访人员,那会看着防护服就不想穿,“太热了啊。”但她说,不仅要穿,考虑到“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性,她们还要额外注意小细节。
“各个口子都要封死,橡胶手套一般第二层容易滑脱,就要用透明胶粘好;防护服脖子位置和鞋套位置,都要再次加固。”魏庆蓉介绍,要不是带着面屏,全身上下就没有能透气的地方。自己的衣服、工作服,再加一层防护服,“至少是三层。还没有出去,就汗流浃背了。”魏庆蓉用“蒸”字形容穿防护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