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

文章插图
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套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
基本介绍中文名:制度管理
种类:岗位性制度和法规性制度
发布方式:多种多样
写作要求:规範性,严密性
制度的分类、发布方式制度可分为岗位性制度和法规性制度两种类型 。岗位性制度适用于某一岗位上的长期性工作,所以有时制度也叫“岗位责任制” 。如《办公室人员考勤制度》、《机关值班制度》 。法规性制度是对某方面工作制定的带有法令性质的规定,如《职工休假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 。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準则和依据 。制度的发布方式比较多样,除作为档案存在之外,还可以张贴和悬挂在某一岗位和某项工作的现场,以便随时提醒人们遵守,同时便于大家互相监督 。制度的特点1.指导性和约束性 。制度对相关人员做些什幺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同时也明确相关人员不得做些什幺,以及违背了会受到什幺样的惩罚 。因此,制度有指导性和约束性的特点 。2.鞭策性和激励性 。制度有时就张贴或悬挂在工作现场,随时鞭策和激励着人员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3.规範性和程式性 。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式的规範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 。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 。制度本身要有程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 。制度的写法(一)标题 。制度的标题主要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以适用对象和文种构成,如《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另一种是以单位名称、适用对象、文种构成,如《××大学校产管理制度》、《××市工业局廉政制度》 。(二)正文 。制度的正文有多种写法,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引言、条文、结语式 。通篇条文式;多层条文式 。1.引言、条文、结语式先写一段引言,主要用来阐述制定製度的根据、目的、意义、适用範围等,然后将有关规定一一分条列出,最后再写一段结语,强调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2.通篇条文式将全部内容都列入条文,包括开头部分的根据、目的、意义,主体部分的种种规定,结尾部分的执行要求等,逐条表达,形式整齐 。3.多层条文式这种写法适用于内容複杂、篇幅较长的制度,特点是将全文分为多层序码,篇下分项、项下分条、条下分款 。如某省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用“一、二、三……”来表示大项,用“(一)、(二)、(三)……”来表示大项下的条,用“1、2、3、……”来表示条下的款 。(三)制发单位和日期 。如有必要,可在标题下方正中加括弧注明制发单位名称和日期,其位置也可以在正文之下,相当于公文落款的地方 。规章制度的写法:规章制度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 。规章制度的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内容、文种组成 。如《××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细则》等 。单位名称,或是规章制度适用的单位或範围,或是制订、颁发单位名称 。2.正文 。规章制度的正文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 。(1)分章列条式(章条式) 。即将规章制度的内容分成若干章,每章又分若干条 。第一章是总则,中间各章叫分则,最后一章叫附则 。总则一般写原则性、普遍性、共同性的内容 。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制定依据、制定目的(宗旨)和任务、适用範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该项有时也可视具体情况置于分则或附则中) 。分则指接在总则之后的具体内容 。通常按事物间的逻辑顺序,或按各部分内容的联繫,或按工作活动程式以及惯例分条列项,集中编排 。表述奖惩办法的条文也可单独构成罚则或奖罚则,作为分则的最后条文 。附则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施行程式与方式,有关说明(该文书与其他文书之间的关係,规定附属档案的效用,数量以及不同文字文本的效用等),施行日期 。(2)条款式 。这种规章制度只分条目不分章节,适用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规章制度 。一般开头说明缘由、目的、要求等,主体部分分条列出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 。其第1条相当于分章列条式写法的总则,最后一条相当于附则的写法 。规章制度的写作要求:(1)体式的规範性 。规章制度在一定範围具有法定效力,因此在体式上较其他事务文书,更具有规範性 。规章制度,用语简洁、平易、严密,在格式上,不论是章条式,还是条款式,本质上都是採用逐章逐条的写法,条款层次由大到小依次可分为七级:编、章、节、条、款、目、项 。一般以章、条、款三层组成最为常见 。(2)内容的严密性 。规章制度需要人们遵守其特定範围的事项,因此其内容必须有预见性、科学性,就其整体,必须通盘考虑,使其内容具有严密性,否则无法遵守或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