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远

王叔远【王叔远】王叔远(生卒年不详),一名毅,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约明熹宗朱由校时期在世,江苏常熟人,明代着名微雕家 。
有着名微雕作品:明朝桃核舟 。他能用直径仅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皿、人物以及鸟兽、树木、山石,无不依照事物原来的纹样,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刻得各具情态,惟妙惟肖 。
基本介绍本名:王毅
别称:王叔远
字号:叔明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常熟
主要成就:桃核舟
个人经历王叔远生下来刚满月时,根据乡村“抓阄儿”的习俗,父母在他面前摆了几件物品———书、小刀、钥匙、银子,让他自己抓一件,藉以预测他的未来 。小叔远的手在筐子里抓来抓去 。爹娘多幺希望他的小手抓住书,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啊!可是,叔远的小手偏偏抓住了那把小刀 。“喔———”父母先是惊愣,接着哈哈大笑道,“儿子将来要投身戎马呀!”也许“抓阄儿”有点準儿,叔远从小就爱玩刀 。但是,他从来不摸大刀、长剑,性格也沉稳,平时沉默寡言 。每当看着他把小刀握在手里转来转去、飞上飞下时,爹娘就常常觉得奇怪:这样安静的孩子怎幺会成为立马横刀的武士呢?是啊,当爹娘的万万没有想到过,王叔远的手中刀不是挥舞在战场上,短剑也不是指向敌人,而是游刃于树木、山石、瓜果等等东西上 。他常常揣着小刀,跑到村北的森林里去,一去就是一整天 。那儿是他的天堂,他细心地观察各种鸟兽,把它们刻在树干上、石头上,他刀下的鸟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 。可是,毕竟刀法不娴熟,常常划破了手指 。每次回到家,爹娘见儿子指间有殷红的血迹,追问起来,他总是笑着告诉他们:“不用担心,是锯草划破的 。”个人成就王叔远曾到过浙江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他最着名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明朝桃核舟”,这枚桃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誌,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方位与明朝着名学者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情况完全一致 。同时,此枚明桃核舟首尾长2.9厘米、高2厘米,共刻有5个各具神态的人物,精妙的小窗有轴,可灵活开关,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 。此核舟应为王叔远晚年力作 。专家认为,桃核舟用身着禅衣的佛印正在侍弄一盆盛开的菊花来暗示苏东坡游黄冈赤壁时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设计,突破了王叔远早期作品中通过在画舫的小窗上刻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名句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或“天启壬戌秋日”等文字来点题的格局 。

王叔远

文章插图
核舟《核舟记》原文及注音,作者魏学洢[yi]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mí)勒,袒(tǎn)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 。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shǔ)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 。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明朝(有一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 。(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禽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约有两个黄米粒那幺高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桿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刻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浓密的鬍鬚的人是苏轼(苏东坡),佛印(一个和尚,苏轼的朋友)在右边,鲁直(黄庭坚)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手卷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 。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幺 。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两膝互相靠近,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橹)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 。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髮髻,仰着脸,左手放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茶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就在它上面刻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笔一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文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文字是红色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文字总计三十四个 。而且量它的长度,竟不足一寸 。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