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公民消费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係的法律规範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1993年10月31日颁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该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全面确认消费者的权利 。此举对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範经营者的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基本介绍中文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点
颁布:1993年10月31日
施行:1994年1月1日起
含义:保护消费权益所产生的社会关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点1.以专章规定消费者的权利,表明该法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宗旨 。该法列举的消费者权利有九项之多,体现出较高的保护水平 。2.特彆强调经营者的义务 。首先,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其次,以专章规定了经营者对特定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的义务 。3.鼓励、动员全社会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共同承担责任,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进行全方位监督 。4.重视对消费者的群体性保护,以专章规定了消费者组织的法律地位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对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54条的规定,该法的适用对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1.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适用消费者保护法 。所谓消费者,是指为个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自然人 。这与国际上的通说是一致的 。国际标準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将消费者定义为“为了个人目的购买或者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 。因为,分散的、单个的自然人,在市场中处于弱者地位,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所以,从事消费活动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不属于消费者保护法意义上的“消费者” 。2.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时,参照消费者保护法执行 。消费者保护法的宗旨在于保护作为经营者对立面的特殊群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农民购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虽然不是为个人生活消费,但是作为经营者的相对方,其弱者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消费者保护法第54条将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行为纳入该法的保护範围 。3.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适用消费者保护法 。消费者保护法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核心,在处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係时,经营者首先应当遵守该法的有关规定;该法未做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作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作用,是与其立法的目的和宗旨相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明确了消费者的权利,确立和加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基础,弥补了原有法律、法规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调整作用不全的缺陷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有不少内容涉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如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等,但是对于因提供和接受服务而发生的消费者权益受损害的问题,只有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做出了全面而明确的规定 。(2)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通过规範经营者应对维护消费者权益承担何种义务,特别是着重规範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即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从而也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重要的维护作用 。(3)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是消费者个人之事,当代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的关係密不可分,结构合理、健康发展的消费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均衡发展 。没有消费,也就没有市场 。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贯彻消费政策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一)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的权利,是指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总和 。消费者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了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九项权利 。1.安全保障权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悉真情权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包括:(1)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2)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3)有权自主决定是否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或是否接受任何一项服务;(4)有权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 。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消费者行使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公平交易是指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达到公正的结果 。公平交易权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交易条件公平,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第二,不得强制交易 。消费者有权按照真实意愿从事交易活动,对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有权拒绝 。5.获取赔偿权 。获取赔偿权也称作消费者的求偿权,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的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享有求偿权的主体包括:(1)商品的购买者、使用者;(2)服务的接受者;(3)第三人,指消费者之外的因某种原因在事故发生现场而受到损害的人 。求偿的内容包括:(1)人身损害的赔偿,无论是生命健康还是精神方面的损害均可要求赔偿;(2)财产损害的赔偿,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契约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包括直接损失及可得利益的损失 。6.结社权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目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地方各级消费者协会已经成立 。实践证明,消费者组织的工作对推动我国消费者运动的健康发展,沟通政府与消费者的联繫,解决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矛盾,更加充分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获得相关知识权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消费知识主要指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主要指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及权益受到损害时如何有效解决方面的法律知识 。8.受尊重权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人格权是消费者人身权的主要组成部分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誌,也是法律对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尊重各个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关係到全国的安定团结,关係到各民族的长久和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专条加以规定,是对消费者精神权利的有力保障,也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 。9.监督批评权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监督权是上述各项权利的必然延伸,对消费者权利的切实实现至关重要 。这种监督权的表现,一是有权对经营者的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提出检举或控告;二是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对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控告;三是表现为对消费者权益工作的批评、建议权 。(二)经营者的义务在消费法律关係中,消费者的权利就是经营者的义务 。为了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约束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消费者保护法不仅专章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还专章规定了经营者的义务 。1.履行法定义务及约定义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双方有约定的,应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法 。2.接受监督的义务 。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3.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经营者应当做到:(1)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的警示,标明正确使用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2)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或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造成危害的,应立即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採取相应的防範措施 。4.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真实的信息是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经营者不得以虚假宣传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 。对消费者关于质量、使用方法等问题的询问,经营者应作出明确的、完备的、符合实际的答覆 。此外,商店提供商品应明码标价,即明确单位数量的价格,以便于消费者选择,同时防止经营者在单位数量或重量价格上随意更改 。5.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 。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租赁他人柜檯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经营者的名称和标记,其主要功能是区别商品和服务的来源 。如果名称和标记不实,就会使消费者误认,无法正确选择喜欢或信任的经营者 。在发生纠纷时,则无法準确地确定求偿主体 。对租赁柜檯或场地的行为,该条强调承租方有义务标明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目的在于区分承租方和出租方,一旦发生责任问题,便于确定责任承担者 。6.出具凭证或单据的义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按照国家规定或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7.保证质量的义务 。经营者有义务保证商品和服务的质量 。该义务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第二,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8.履行“三包”或其他责任的义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这里的包修、包换、包退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包” 。国家对少数商品(主要是涉及大多数消费者利益及关係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实行三包,目的在于促使企业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切实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9.不得单方作出对消费者不利规定的义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契约、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格式契约是经营者单方拟定的,消费者或者只能接受,而无改变其内容的机会;或者只能拒绝,但却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消费需求,当该经营者处于独家垄断时更是如此 。经营者作出的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亦属于单方意思表示,侧重于保护经营者的利益 。因此,在上述情况下,经营者的格式契约、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规定的,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的,其内容无效 。10.不得侵犯消费者人格权的义务 。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理应依法获得保障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一)争议解决的途径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当消费者和经营者因商品或服务发生争议时,协商和解应作为首选方式,特别是因误解产生的争议,通过解释、谦让及其他补救措施,便可化解矛盾,平息争议 。协商和解必须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重大纠纷,双方立场对立严重,要求相距甚远的,可寻求其他解决方式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消费者协会具有七项职能,其中之一是对消费者的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消费者协会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团体,调解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争议,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公认的商业道德从事,并由双方自愿接受和执行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依法具有规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职能 。消费者权益争议涉及的领域很广,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向不同的行政职能部门,如物价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质量监督部门等提出申诉,求得行政救济 。4.提请仲裁 。由仲裁机构解决争端,在国际国内商贸活动中被广泛採用 。消费者权益争议亦可通过仲裁途径予以解决 。不过,仲裁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双方订有书面仲裁协定(或书面仲裁条款) 。在一般的消费活动中,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签订仲裁协定 。因此,在消费领域,很少有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都规定,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可径直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因不服行政处罚决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诉 。司法审判具有权威性、强制性,是解决各种争议的最后手段 。消费者为求公正解决争议,可依法行使诉权 。(二)解决争议的几项特定规则1.销售者的先行赔付义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收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2.生产者与销售者的连带责任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 。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此时,销售者与生产者被看做一个整体,对消费者承担连带责任 。3.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4.变更后的企业仍应承担赔偿责任 。企业的变更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现象 。为防止经营者利用企业变更之机逃避对消费者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併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5.营业执照持有人与租借人的赔偿责任 。出租、出借营业执照或租用、借用他人营业执照是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6.展销会举办者、柜檯出租者的特殊责任 。通过展销会、出租柜檯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店铺行销方式 。为了在展销会结束后或出租柜檯期满后,使消费者能够获得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檯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要求赔偿 。展销会结束或者柜檯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檯的出租者要求赔偿 。展销会的举办者、柜檯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7.虚假广告的广告主与广告经营者的责任 。广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尽人皆知的 。为规範广告行为,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均对虚假广告作了禁止性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当消费者因虚假广告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若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要求赔偿 。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 。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其独特的价值尺度,规定消费者享有九项权利,经营者负有十项义务,使原本强弱悬殊的利益群体之间趋于平衡 。当消费者的权益因经营者的原因无法行使或受到损害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可採取相应的措施对违法者予以制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章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区分不同情况,规定经营者应分别或者同时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民事责任1.一般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1)商品存在缺陷的;(2)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3)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採用的商品标準的;(4)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5)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6)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7)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8)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当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通则、契约法等普通民事法律的民事责任要件时,消费者有权选择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保护 。2.特殊规定:(1)“三包”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明确规定,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 。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 。对于“三包”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合理费用 。(2)邮购商品的民事责任 。以邮购方式买卖商品是现代社会商品销售的一种手段 。由于买卖双方并不直接见面,作为购买方的消费者又无力调查经营方的资信和实力,往往货款寄出,却得不到满意的商品,甚至根本得不到商品 。为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以邮购方式提供商品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 。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货款;并应当承担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3)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经营者先预收部分款项,提供商品或服务后再与消费者进行结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 。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依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4)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而不得无理拒绝 。根据这一规定,一般商品,发现问题后应经过修理、更换,仍无法使用的再予以退货;对不合格商品,只要消费者要求退货,经营者即应负责办理,不得以修理、更换或者其他藉口延迟或者拒绝消费者退货要求 。3.因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人身伤害、人格受损、财产损失的民事责任及赔偿範围 。(1)人身伤害的民事责任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人受伤、残疾、死亡的,应承担下列责任:①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②造成残疾的,除上述费用外,还应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抚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③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抚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用 。(2)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的民事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4条规定消费者享有人格尊严,第2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侮辱、诽谤,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违反上述规定的,经营者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3)财产损害的民事责任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以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承认并尊重消费者与经营者的自由订约权 。当双方对财产损害的补偿有约定的,可按照约定履行 。4.对欺诈行为的惩罚性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这是我国第一个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立法例 。这一立法例得到了1999年颁布的契约法第113条第2款的进一步肯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属于特别法上的责任规则 。设定这一规则的目的,一是惩罚性地制止损害消费者的欺诈行为人,特别是製造、销售假货的经营者;二是鼓励消费者同欺诈行为和假货做斗争 。(1)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概念及判断标準 。这里所说的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故意在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中,以虚假陈述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实践中,对“欺诈行为”应当以客观的方法检验和认定,即根据经营者在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所採用的手段来加以判断 。所以,只要证明下列事实存在,即可认定经营者构成欺诈行为:第一,经营者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说明行为是虚假的,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受到欺骗或误导 。第二,消费者因受误导而接受了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即经营者的虚假说明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係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3、4条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欺诈行为,例如,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準、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採取僱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销售假冒商品和失效、变质商品,等等 。在实践中,所有这些行为都可以根据客观的事实(或者说,经营行为的外观)加以确定 。(2)赔偿数额 。对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消费者不仅可以获得补偿性的赔付,还可要求增加赔偿额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 。由于增加的这部分赔偿金额是超出消费者的实际损失的,因此带有惩罚性质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政责任1.应承担行政责任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营者应承担行政责任:(1)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2)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3)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4)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誌、名优标誌等质量标誌的;(5)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6)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7)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8)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9)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2.行政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1)处罚依据 。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列举的上述九种情形,若相关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广告法、价格法等)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应依照其规定执行;若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 。(2)处罚方式 。对上述九种违法情形的处罚方式有:责令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还可对情节严重者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3)行政複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作出对经营者不公的处罚,规定了经营者的申请行政複议权,即经营者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複议,对複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刑事责任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成犯罪的行为包括:(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受伤、残疾、死亡的;(2)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者包庇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对这些行为应根据情节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1号公布)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第三条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国家採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祖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二条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第十三条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四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第十五条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利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第十六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仿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七条 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第十八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採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第十九条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覆 。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第二十条 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租赁他人柜檯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第二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 。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契约、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格式契约、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第二十六条 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应当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行为的发生,及时制止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仿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範围内,採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听取消费者及其社会团体对经营者交易行为、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意见,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惩处经营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务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应当採取措施,方便消费者提起诉讼 。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消费者权益争议,必须受理,及时审理 。第五章 消费者组织第三十一条 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第三十二条 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职能:(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谘询服务(二)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三)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四)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五)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六)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七)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能应当予以支持 。第三十三条 消费者组织不得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不得以牟利为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 。第六章 争议的解决第三十四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定提请仲 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五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第三十六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併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第三十七条 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第三十八条 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檯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展销会结束或者柜檯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檯的出租者要求赔偿 。展销会的举办者、柜檯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 。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四十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一)商品存在缺陷的;(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採用的商品标準的;(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第四十一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的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第四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 。消费者与经营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履行 。第四十五条 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 。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 。对包修、包换、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合理费用 。第四十六条 经营者以邮购方式提供商品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 。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货款;并应当承担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第四十七条 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 。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第四十八条 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第四十九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第五十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仿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一)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二)在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了,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誌、名优标誌等质量标誌的;(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七)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八)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一条 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複议,对複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複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二条 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者包庇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第五十四条 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 。第五十五条 本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选择标準在选择和使用商品时,我们必须依赖使用说明才能确保正确安全使用 。《标準化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产品标识的标準都作了明确规定 。GB5296.1-1997《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 GB5296.2-2008《消费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使用说明》、 GB5296.3-2008《消费品化妆品通用标籤》、 GB5296.4-1998《消费品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5296.5-2006《消费品玩具使用说明》 与之相关的标準还有: 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籤通则》 、GB/T8685-2008《纺织品维护标籤规範 符号法》、 GB7291-1987《与消费者有关图形符号的一般要求》 以上八个标準构成了消费者使用说明国家标準体系 。该系列标準是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系列国家标準,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使用商品、了解商品提供了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与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国家出于对消费者弱势地位的考虑而给予消费者的一种特别保护 。自颁布实施以来,在消费维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型消费关係、消费形式不断涌现,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日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食品、药品行业接连发生的群体伤害案件,逐渐暴露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上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护 。因此需要通过修订与完善法律予以解决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缺陷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中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即“一加一赔偿 。”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立法规定,目的是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弥补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不平衡的地位,确保公正的交易制度 。然而实践证明,该条例存在明显的不足,以下结合案例实际说明 。1.1 消费者概念不明确我国《消法》第2条中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可见,《消法》并没有对“消费者”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那幺,要理解“消费者”的内涵外延,首先就要判定何为“生活消费”,学界对此有以下两种判断方法,一种界定的方法是以购买商品的种类即购买的是不是生活消费品来判定,第二种是以购买者购买的目的、动机即是否是生活消费的需要来识别 。1.2 消费者权益範围过窄权利是保护消费者的基本依据 。《消法》以法律的形式赋予消费者九项权利,使消费者在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凭藉法律的力量,维护自身的权益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销方式的变化,特别是网路经济的出现,仅仅九项权利已经不足以保护消费者,或者说,消费者受到损害的权利已经超出了九项权利的範围,这里面非常突出的是消费者的隐私权 。隐私权虽然受民法保护,但是在消费关係中越来越多地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经营者未经允许,为了谋利擅自泄露消费者个人隐私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有必要扩大《消法》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範围 。1.3 《消法》第49条存在的不足我国《消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加一赔偿” 。①此条款中适用过程存在问题 。从此条款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条款只适用于受到经营者欺诈的消费者 。很显然,如果不是为了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即使受到了欺诈,也不能获得赔偿 。②主观构成要件存在缺陷 。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是适用《消法》第49条的前提 。《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欺诈的概念 。③赔偿数额标準过于单一 。《消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这既不能给消费者以充分的慰抚和补偿,又不能给经营者以足够的威慑和惩戒 。1.4 举证责任和费用问题目前《消法》中对于发生消费纠纷时的举证责任没有做专门的规定,按照消费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範畴的推论,消费纠纷应当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 。但是消费纠纷中存在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的差异性,即消费者在消费纠纷中处于弱者的地位,如果这些工作要消费者去做,一是消费者要承担商品检测鉴定的费用,而高额的检测费往往超过纠纷商品本身的价值,使消费者望而却步;二是消费者单方送检,即使通过商品检测鉴定查明了问题,经营者也有可能以种种原因不承认检验结论 。这一情况的存在也是目前消费纠纷解决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消法》的修订与完善2.1 明确消费者定义从法律意义上讲,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 。消费者与生产者及销售者不同,他或她必须是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经营者 。也就是说,他或她购买商品的目的主要是用于个人或家庭需要而不是经营或销售,这是消费者最本质的一个特点 。作为消费者,其消费活动的内容不仅包括为个人和家庭生活需要而购买和使用产品,而且包括为个人和家庭生活需要而接受他人提供的服务 。但无论是购买和使用商品还是接受服务,其目的只是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而不是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2.2 拓宽消费权利範围现行《消法》仅仅规定了消费者享有九项权利,但从现在实践分析,这些已远远不能充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急需增加消费者的如下两项权益:(1)消费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学历、联繫方式、婚姻状况、财产状况、指纹、血型、病史以及其他本人不愿意公开的个人信息均要作为隐私权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範围 。(2)进一步尊重消费者的安全权,建立和健全消费品召回制度特别是强制召回制度,防止召回流于形式或者成为经营者的变相广告,并注意与相关规定的协调性 。2.3 《消法》第49条的完善鑒于第49条存在以上三个方面的严重不足,不仅不利于实现其应有的惩罚和预防的立法目的,而且也导致了诉讼增加和司法实践的混乱,因而,立法机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修改完善 。①扩大受偿主体的範围 。建议对消费者的概念进行修改 。②把重大过失作为对经营者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之一 。③修改赔偿数额的标準 。2.4 建立消费者权益调解、仲裁机制,增加集体诉讼制度现有的维权程式只有诉讼程式的可行性较高,但消费者如果通过诉讼程式维权,必须严格履行民事诉讼法的複杂程式,再加上法院民事诉讼案件多,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地方的基层法院,因此存在维权成本与收益严重不对等的问题 。建议在仲裁委员会中建立的“消费者权益仲裁庭”,针对消费者权益纠纷的特点设立一套专门的简易仲裁程式规则,尤其方便小额纠纷的简便仲裁 。2.5 修订争议解决途径《消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了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但在实践中并不能得到切实落实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建立了适合消费诉讼特点的程式和机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修改时可借鉴国外的做法,针对我国消费争议的特点,对小额消费争议增设比较简易的法律程式 。2.6 完善受害消费者事后救济制度一段时间以来,消费领域问题频发,特别是在食品和医药行业,受害者人数众多,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和群发性,而且受害者不局限于某一个小小的地域範围,而往往是跨地域,有时遍布若干个省市甚至更广 。为此,我国应当建立完整的救助制度,给受害者以更好的救助,及时、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追究经营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