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的三阶段

风险投资的三阶段【风险投资的三阶段】风险投资的三阶段主要由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三个阶段组成 。
种子期指风险投资者多根据创业者所拥有的技术上的新发明、新构想以及对未来企业所勾画的“蓝图”来提供种子资金 。
初创期指企业已掌握了新产品的样品、样机或较为完善的生产工艺路线和工业生产方案,但还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改进,尤其需要在与市场相结合的过程中加以完善,使新产品成为市场乐于接受的定型产品,为工业化生产和套用作好準备 。
成长期指经受了初创期的考验后,风险企业在生产、销售、服务方面基本上有了成功的把握 。新产品的设计和製造方法已定型,风险企业具备了批量生产的能力 。但比较完善的销售渠道还未建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也需进一步巩固
一、种子期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者多根据创业者所拥有的技术上的新发明、新构想以及对未来企业所勾画的“蓝图”来提供种子资金 。由于仅有产品构想,未见产品原型,所以难以确定产品在技术上、商业上的可行性,企业的前景始终笼罩在巨大的风险之中 。企业应当在种子期内突破技术上的难关,将构想中的产品开发出来,取得雏形产品 。否则,夭折就是它推一的“前途” 。据统计,风险企业在种子期的失败率超过了70% 。大部分的“种子”都被现实无情地淘汰掉了 。因而,风险资金的投放必须十分慎重 。(一)种子期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对风险投资来说,一粒精心选择的优秀“种子”如果能成功地“孵化”出来,那幺就预示着未来的一棵参天大树,可以给它带来十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上千倍的投资回报 。正是这一充满诱惑的灿烂远景,使风险投资家甘冒巨大的风险,一次次涉足于种子期的投资 。因此,种子期所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对风险投资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里的研究开发工作,并非指基础研究,而指新产品的发明者或创新企业的经营者验证发明创造及创意的可行性的研究,即运用基础研究、套用研究的成果,为实用化而进行的对产品、工艺、设备的研究,研究开发的成果是样品、样机,或者是较为完整的生产工艺和工业生产方案 。研究开发工作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刚开始时,可以有各种的理论没想和研究试验方案,在经过风险企业反覆的实验、探索、比较后,最优的方案会逐渐显露出来 。通常,在种子期结束时,如果能达到以下几个目标,就可以说种子期的工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一是开发出的有套用前景的成果能够获得专利 。这样,风险企业就可以通过智慧财产权的保护使自己的产品顺利进入市常二是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开发出来的产品的技术水平较高,竞争对手难以很快模仿、追随,这使风险企业容易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垄断利润 。三是能够基本形成发展规模经济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中的高技术支撑点 。这是决定风险企业有无发展潜力、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后来发展较为成功的风险企业都依赖于这一点 。如我国的北大方正,它把计算机硬体技术、软体技术、雷射技术相组合,形成核心能力,从而把雷射排版系统等高技术产品推向了世界 。倘若风险企业在种子期没有开发出有支撑能力的技术,企业发展的后劲就会显得不足 。最后一点是,开发出来的技术、产品有广泛的用途,可以生产一系列的产品 。这为风险企业获得儘可能大的潜在市场打下了基矗值得指出的是,在探讨风险投资时,我们应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儘管风险投资经常是从某种高新技术产品出发来做出投资决策的,但风险投资不仅仅是培育一种或一类产品,更重要的是在培育一个企业 。确切点说,风险投资是从风险企业的成长中获利,而不是从某种产品的发展中获利 。当然,风险企业的发展与其所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紧密相连,但毕竟企业的发展不完全等同于产品的发展 。(二)种子期面临的风险风险投资各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 。种子期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 。这一时期投入的风险资金稍不注意就会被这两大风险(尤其是技术风险)吞噬掉,消失得无影无蹤 。为此,风险投资家往往会根据风险企业的需要,利用自己强大的关係网路,为企业招募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从各方面来协助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技术 。种子期的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技术成功的不确定 。新技术、新产品的构想虽然令人神往,但它能否按预定目标开发出来,谁也不敢拍拍胸脯,立下“军令状” 。2.技术完善的不确定 。新技术、新产品在诞生之初都是十分粗糙的,它能否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很快完善起来,也是没有确切答案的 。通常,风险投资家不会让风险企业无限期地研製下去 。他们会为企业设定一个达到技术标準的最后期限 。如果届时技术标準仍未达到,企业就必须关门,风险投资家自己也会因此损失一笔钱;如果届时能达到技术标準,那幺企业下一阶段发展所需的资金就会有着落 。因此,在这段时间内,风险企业中每个人的压力都非常大 。创业者们工作很努力,常常每天工作10一14小时,每周工作6~7天,真可谓竭尽全力了 。时刻威胁风险企业的资金风险是指企业因得不到资金支持而无法生存下去的风险 。该风险与技术风险紧密相连,它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技术风险 。因为风险投资家总是根据技术开发的进展,分期分批地投入风险资金 。倘若技术开发较为顺利,即便遇着一些挫折,也能很快地克服,那风险企业就不用为资金髮愁了 。但倘若技术开发遇到严重障碍,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时,资金风险就立刻凸现出来 。一旦风险投资家丧失了等待的耐心,企业得不到资金的支持,自然也就面临覆灭的危险了 。由此看来,风险投资是十分“势利”的,它只助强不助弱 。(三)风险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财务特点风险企业在种子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活动比较单一,因而其组织结构也就十分简单、鬆散 。一位具有管理、技术经验的领导式人物,财务人员和几位在工程技术开发或产品设计方面具有专才的人就可以组成一个齐心协力、共同开发新技术的团体了 。就财务情况看,整个财务处于亏损期 。企业此时尚未有收入来源,只有费用支出 。企业取得的风险资金主要用来维持日常运作 。一部分资金作为工资提供给创业者们;另一部分则用来购买开发实验所需要的原材料 。一般来说,创业者们大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而工作的,所以为了节约资金,不会在这段时间考虑薪水高低问题 。二、初创期进入初创期,企业已掌握了新产品的样品、样机或较为完善的生产工艺路线和工业生产方案,但还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改进,尤其需要在与市场相结合的过程中加以完善,使新产品成为市场乐于接受的定型产品,为工业化生产和套用作好準备 。这一阶段的投资主要用于形成生产能力和开拓市常由于需要的资金较大——约是种子期所需资金的10倍以上,而且风险企业没有以往的经营记录,投资风险仍然比较大,据测算,约有30%的风险企业在初创期败下阵来 。因此,风险企业从以稳健经营着称的银行那里取得贷款的可能性很小,更不可能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 。而这正是风险投资一展拳脚的时候 。(一)初创期的主要工作——中试中试是一个在放大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反覆设计、试验,评估的过程 。它利用生产经营的“微”系统进行技术试验、生产试验和市场行销试验,使技术与生产、市场相互调适,产生中试结果,在较大程度上消除套用新技术所带来的在生产方面和市场方面的种种不确定性 。这是新产品由刚研製出来到能够成批量生产,并被市场接受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性阶段 。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产品与市场的关係 。此时,风险企业要製造出小批量的产品,送给客户试用并同时试销 。然后,根据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对产品、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以使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符合消费者的口味 。只有这样,新产品才有可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以闻名一时的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的贾伯斯和伍密奈克最初製造出来的“苹果1号”,是一种套件结构式的计算机,所有的零件组装在一个计算机板上,样子很难看 。一位经销商向他们建议,把计算机板放人箱体中,因为他的顾客想要购买一个完整的仪器,而不是一大堆零件 。苹果公司接受了这一建议,对产品进行了重新设计 。结果,该产品很快成为当时的畅销货 。此外,由于客户的偏好,有时会使产品与最初的述计偏差相当大,进而导致实际成本(包括时间投入)与最初向计画出入很大 。2.产品与生产的关係 。适销对路的产品要能够大量生产出来,才有机会占领市常在初创期早期,风险企业的製造方法、生产工艺都很不稳定,需要反覆多次的试验、调试,不断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才能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二)初创期面临的风险初创期的道路上仍是荆棘丛生,风险企业将面对各种不同风险的挑战 。创业者们要想顺利地闯过这一关,除了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外,还得有相当的应变能力才行 。技术风险同是技术风险,初创期的内容与种子期的就不一样 。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新产品生产的不确定性 。新产品的生产往往会受到工艺能力、材料供应、零部件配套及设备供应能力的影响 。一旦它们达不到生产的要求,风险企业的生产计画、市场开拓就会因此而受阻 。1987年10月,在德国国际发明和技术贸易展览会上,中关村开发区的一家着名公司展出了呼吸监视仪等8种感测技术产品 。各国代表在亲自操作新产品后,对产品快速的反应、精密的显示感到十分惊讶,交口称讚“这是来自中国的真正技术” 。该产品获得了展览会惟一的一块金牌 。然而,由于受到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条件的限制,这一系列产品的生产和推向市场的进展却十分缓慢 。风险企业面对这一情况,一般会“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来确定工作重点 。二是新产品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 。风险企业在开发、生产新产品的过程中,难以事先预料产品的技术效果 。尤其是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的效果,更让创业者们忐忑不安:产品能不能达到消费者的要求?能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另外,有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暴露出较大的副作用,如对人体的伤害,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等 。如果风险企业不能从技术上克服造成副作用的因素,那幺,风险企业的这个产品差不多就失败了 。因为它会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限制或有关方面的反对 。这一点在生物行业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市场风险在初创期,风险企业费尽千辛万苦研製出的新产品开始真正面对市场,由市场作裁判,来确定它的商业价值 。只有那些能赢得市场的产品,才能获得继续发展的机会 。此时,风险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难以确定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能力 。对一项新产品,特别是那些尚未有市场基础的产品,消费者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刚开始,消费者往往会持观望态度,倘若他们不知晓产品独特的性能,还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 。对于市场最终能否接受新产品,以及接受的容量有多大,是很难加以估计的 。2.难以确定市场接受的时间 。新产品推出的时间与诱导出真正需求的时间之间会有一个时滞 。由于市场千变万化,时滞越长,产品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例如,贝尔实验室于20世纪50年代就推出了图像电话,但直到最近20年才实现了新技术的商品价值 。这正是许多风险投资公司热衷于投资附加性技术产品的原因所在 。因为革命性产品进入市场所需要的周期太长,投资回报较慢,有时需要10~20年时间 。而附加性技术产品,如当前的新型电脑、新型晶片等,由于市场早已了解电脑以及晶片的产品性质了,因此无需再投入巨资,耗费时间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宣传 。3.难以对产品市场的扩散速度作出预测 。估计过分悲观,风险企业容易错过大好的发展机会;而估计过分乐观,也会导致风险企业陷入困境 。1959年,哈罗德公司研製出施乐914複印机时,IBM公司预测複印机在未来10年内仅能销售5 O00台,而拒绝与之合作 。但事实上,複印技术被迅速推广,10年后的哈罗德公司已售出20万台施乐914,成为一个10亿美元的大公司 。若当时的风险投资者都跟IBM一个观点,那幺哈罗德公司恐怕早就不存在,而风险投资也就与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擦肩而过了 。再以现代蒸蒸日上的个人电脑业为例,个人电脑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使用中的大部分电脑都是大型电脑,较小型的计算机刚刚开始出现 。个人电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推出 。但当时很多做电脑的人认为个人电脑没有前途 。imb甚至认为,做个人电脑会损害其“巨人”的光辉形象 。在许多人对个人电脑业不屑一顾时,独具慧眼的风险投资家却大力投资于该行业 。赫赫有名的苹果公司就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杰作之一 。到今天,个人电脑销售量以百万计,销售量年增长率还在15%以上,令人瞠目结舌!不容置疑,这是一个发展得很好的行业 。由此可见,正确估计市场扩散速度是何等重要的事!4.最为常见的市场风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还是小企业 。而它们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往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公司也在开发类似的产品;有时,风险企业推出某种产品后,别的公司见有利可图,也纷纷凭藉自己的实力,迅速推出近似或改进的产品,企图与风险企业争夺新产品市常风险企业的产品能否经得起竞争,能夺得多大的市场份额,也是未知数 。另外,资金风险同样也是初创期的一大风险 。它与种子期的资金风险极为相似 。其大小主要依附于前述两大风险 。只要技术完善、市场开发按计画顺利展开,自然会有风险资金送上门来 。(三)初创期风险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企业在初创期需要达到一个重要财务目标是儘快缩小企业亏损额,促使收支平衡,即达到现金流平衡点(负现金流转向正现金流) 。由于企业此时支出较大而收入来源有限,要达到该目标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据美国因第弗斯公司的调查,1972~1982年,157家风险企业平均需要3O个月才能达到现金流平衡点 。在初创期,企业资金除了花在中试上外,更多的是投入到广告上 。新产品要得到市场的青睐,首先得让消费者知道它,了解它 。因而运用大量的广告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突出新产品的特点、优点,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企业一般会将创造品牌与营造市场结合起来,利用高层次的产品品牌打入市场,为以后的大规模生产和大量销售奠定基矗这就使广告及其他推销费用在这一阶段达到最高点 。然而,广告、推销成效多在初创期期末或是成长期才显示出来 。此外,由于风险企业尚不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其製造成本较高 。因此,初创期的产品售价居高不下 。销量因此受到影响,销售收入自然也有限 。虽然企业财务仍处于亏损阶段,但亏损额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呈不断缩小的趋势 。只要财务状况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企业已基本度过了初创期的种种危险,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已成为过去,飞速发展的阶段即将来临,风险投资者也将在此看到投资成功的曙光 。(四)初创期企业的组织结构这时,企业已有研究开发部生产部门市场行销部门的划分,但各职能部门都把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看成是自己的职责 。大家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共同奋斗,密切配合 。只要新产品还没有在市场上成功地销售出去,任何一个成员都不可能声称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这就如同一支足球队,球员们儘管分工不同,但却把进球作为共同的目标 。所以,这时企业多採取一种单元组织的结构,即打破部门、学科的界限,将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生产製造活动、市场行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人员有机地组合起来 。这样,对于技术、生产、市场行销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企业就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个人际关係协调的问题 。在很多问题上,大家的意见会不一致 。这些分歧除了需要一个很强的领导来解决外,该组织结构的职能转换也能起一定作用 。单元组织结构中的成员,不同时间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一样 。若此时企业主要是为了克服一些技术上的不足,那幺研究开发人员就成为主导人员,其他人员则辅助他工作;此后,若市场开拓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销售专家就会成为主导人员,其他如研究开发人员、生产人员则成为辅助人员 。这样,在不同情况下主要听从“权威”的意见,就可以减少大家的分歧 。由于初创期风险企业的产品、生产、市场正处于不断摩擦融合的过程中,类似的职能转换可能会出现好几次 。三、成长期经受了初创期的考验后,风险企业在生产、销售、服务方面基本上有了成功的把握 。新产品的设计和製造方法已定型,风险企业具备了批量生产的能力 。但比较完善的销售渠道还未建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也需进一步巩固 。因此,企业在成长期需要扩大生产能力,组建起自己的销售队伍,大力开拓国内 。国际市场;牢固树立起企业的品牌形象,确立企业在业界的主导地位 。另外,由于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企业应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同时,着手研究开发第二代产品,以保证风险企业的持续发展 。-)成长期的主要工作——市场开拓此处的市场开拓,包括资金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开拓 。我们知道,能有机会进入成长期的风险企业,其发展前景大都比较明朗 。与种子期、初创期相比,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大为减少,风险也随之降低 。企业为了扩充设备,拓展产品市场,以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需资金约是初创期的10倍以上 。因此,此时会有大量的风险投资涌入 。根据日本1995年的调查,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及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约有50%投向处于成长期的风险企业① 。另外,一些实力雄厚的银行一类的大资本家也能承受住此时的风险,因而,它们也愿意向风险企业投资,以从风险企业的飞速成长中分享一部分利润 。可见,儘管企业此时急需资金,但其筹资地位却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选择谁的资金,选择何种类型的资金,一般都由风险企业说了算 。风险企业可以从自己的利益、需要出发,确定合理的财务槓桿比例,採取种类较多的融资组合 。但是,风险企业的“自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那些在种子期、初创期投入资金的风险投资家常常都有优先提供追加投资的权利 。这一点经常也是前期风险投资家答应投入资金的条件之一,在契约中一般都列有明确的条款 。在商品市场上,风险企业的目标通常是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要占领国际市常即风险企业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下,来制定自己的经营策略 。一方面,这适应了现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它使风险企业的市场价值不受当地市尝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而可以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得到充分实现,也有利于风险投资从中获得高额回报 。所以,定位于国际市场,对风险企业、风险投资来说,都预示着更大的机遇,更大的利润!(二)成长期所面临的风险在快速成长过程中,风险企业会面临较为特别的管理方面的风险——增长转型期问题,即风险企业的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快速膨胀而带来的风险 。它是快速增长的风险企业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不少风险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到成长期,满以为成功在望,高额回报唾手可得,没想到大意失荆州,栽倒在自己企业的内部管理上 。一个原有希望叱咤国际市场的知名企业,要幺就此销声匿迹,要幺虽得以生存下来继续发展,却也元气大伤,难以东山再起,只能发展成为一个普通企业了 。这不能不叫人惋惜 。增长转型期问题之所以成为风险企业的特有风险,有两个原因:1.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收益大、见效快的特点 。因此,风险企业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有时甚至达到300%~5O0%的惊人速度 。而风险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人员的扩充却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就会在许多问题上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2.风险企业的创业者们大多是工程师出身,对企业管理 。财务和法律事务所知不多 。他们习惯于将精力、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而忽视了企业在组织管理方面应根据风险企业的发展阶段,不断进行调整 。比如应增加更多的专业人才,建立更正式的组织管理结构,而不是继续停留在创业时的那种“原始组织管理状态”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增长转型期问题不容迴避 。而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使风险企业健康地发展下去,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创业者们必须转变观念,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创业者应该认识到,儘管在风险企业的创业初期,增长中的企业可以靠创业者的个人扭力以及那帮为他卖力打天下的志同道合者来支撑;但到了风险企业快速发展阶段,这种方式就行不通了 。必须採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良好地运作 。此外,创业者应该学会授权给手下的人,充分信任他们,以便将主要精力放在重大决策和处理难题上,而不是过多地消耗在企业管理的细枝末节上 。二是工作重心转移 。在成长期,风险企业应适时地将工作重点由工程技术转为经营管理 。这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前者的重要性,相反,它是在另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促进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 。对于一个规模日益壮大的企业来说,只有良好的经营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研究开发工作也才能更容易地得到资金 。人才方面的充分支持 。三是人才的稳定和储备 。处于成长期的风险企业正值用人之际 。企业不仅要引进各类人才,还得千方百计留住人才 。对那些企业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或是掌握关键技术的特殊人才,更应採取特殊政策稳住他们 。以我国的四通公司为例,在遇到增长转型期问题时,四通公司的领导层将公司股份的2.5%分给了约2 000名职工,同时参照国际惯例和规则来管理企业,加强对干部、员工的考核 。这样,大大增强了企业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另外,为了引进 。稳定企业的高级人才、特殊人才,公司在原有基本利益分配体系之外,又特别加上了住房、保险和股票 。因而四通公司成功地避开了这一管理上的风险 。(三)成长期的组织结构及财务状况风险企业一般将商品的产业化和国际化两步并做一步走,组织结构也就打上了这一烙樱它通常採用类似企业集团的形式,以高新技术的优势为核心,通过技术、资本、产品等多种联合方式,将与其协作的企业组成子公司系列;以集权、分权的结合为纽带,既注重整体的有效调整,又着眼于企业的自主经营;并且在要素投入(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和进程环节(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等)两个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进行跨国界的研究开发与市场行销一体化活动 。这一时期,产品已为市场所接受,会形成较大的市场需求;风险企业已开始批量生产,这不但大幅降低了製造成本,而且使分摊到每件产品上的广告费用降低,产品价格也有了下降的空间,这会进一步刺激需求 。随着销售额的迅速上升,企业利润也随之增长 。企业由现金流平衡点转向损益平衡点(收回投资资本),并能得到相当大的纯利收入 。在上文,我们较系统地论述了风险投资的三个阶段 。对于风险资金来说,它可以在任何阶段介入 。自然,介入得越早,风险越大,其投资回报期望值越高;介入得越晚,风险越小,回报期望值也就越低 。至于究竟何时介入,取决于风险资本家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近些年,风险资本在这三阶段的绝对投入量都是增加的,而中后期投资的增长尤为显着 。这是由于在过去IO年中,许多风险资本金额高达10亿元甚至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公司相继成立,这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往往同时向多个风险企业投资,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组合来分散风险,还可能向更多的风险企业投入资金 。这与早期风险投资家的投资策略是不太相同的,随着投资範围的扩大,风险投资公司难以有足够的精力过问所投资的每个风险企业的管理,为此,风险投资公司倾向于中后期的投资 。因为此时风险企业的风险较小,管理制度又基本完善了,无需它们为企业的管理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