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南着名爱国诗人 王佐

王佐(明朝海南着名爱国诗人)【明朝海南着名爱国诗人 王佐】王佐(1428~1512)字汝学,号桐乡 。临高县蚕村都(今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人 。明代海南着名诗人 。
基本介绍本名:王佐
字号:字汝学号桐乡
所处时代:明代
出生地:海南临高县蚕村都
出生时间:1428年
去世时间:1512年
主要作品:《鸡肋集》《琼台外纪》
生平简历明宣德三年( 1428 年)生,父亲王原恺为世袭抚黎士舍官 。母亲唐朝选,是琼山唐舟(监察御史)的侄女,生二女一男 。王佐大姐王春,二姐王兰 。王佐七岁时,父亲去世,教养子女的重任由母亲承担 。母亲知书识礼,命王佐追随名师,虽远在千里之外,也遗王佐前往就读 。曾受教于唐舟、丘濬 。学问日进 。稍长,母亲索性带他回娘家,拜叔父唐舟及丘濬为师,经过两位名师的指点,王佐获得了很大的教益,为他今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基础 。明正统十二年( 1447 年),王佐刚好 20 岁,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次年春试,不幸落第 。后来进京师太学(国子监)读书 。王佐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祭酒吴节、司业阎禹锡都称讚他,并向宰相李贤推荐,李贤也深信他将来必成大器 。可是,由于某些权势者的妒忌,多方压抑,王佐在太学呆了 19 年,始终没有考取进士 。眼看年近 40,他只好向吏部报到,要求铨补 。明景泰六年(1455年),代宗皇帝敕令监察御史彭烈、临高知县杨获等亲抵透滩村,为其建立“礼魁坊”,以示表彰 。明成化二年(1466年)出任广东高州同知 。成化五年( 1469 年),母亲病故,王佐奔丧回家 。成化十年(1475年)改任福建邵武府同知 。两地均遇盗乱,力主边抚,分化贼势,境内得以安清 。十六年(1480年),调任福建乡试考官,扩增府、州、县学,注重教化,反对行贿封举,深受生员拥护 。弘治二年(1489年)改任江西临江府同知,直至退休 。史载“所至以廉操闻,遗爱于民” 。影响成就王佐一生好学,晚年归家常与密友谈论诗文,优游山林,养花种草,着书自乐 。七旬高龄跋涉琼州各地,遍访风土人物,广搜民俗掌故,修成《琼台外纪》一书 。唐胄所编《正德琼台志》几乎全部引录 。主要着作有《鸡肋集》、《经籍目略》、《琼台外纪》、《庚申录》、《原教篇》、《金川玉屑集》、《琼崖表录》等 。其诗词后世给予很高评价 。明代琼州府提督副使胡荣称其“诗词温厚和平,文气光明正大,当比拟唐宋诸大家” 。今人郭沫若称之为“爱国诗人” 。《鸡肋集》和《琼台外纪》是王佐的代表作 。《鸡肋集》有诗 302 首,杂文 82 篇,是他着作中的精华 。《琼台外纪》是一部地方志书,记录了海南的风士人情,地理山川等掌故 。《琼崖表录》是王佐写给皇帝的奏章,陈述琼崖的重要,指出汉弃琼崖、元设土舍的错误,语多恳切 。他的诗,状物、写景,刻画入微;怀古抒情,清新隽永,多为爱国忧民之作 。他的《天南星》中的“夫何生海南,而能济饑饱 。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和《鸭脚粟》中的“三月方告饥,催租如雷动 。”“琼民百万家,菜色半分病,每到饥月来,此草司其命 。”都是王佐关心人民疾苦的表现 。《哀使君》、《哀四义士》和《海外四逐客》等诗篇,则通过悼念宋末琼州安抚使赵与珞及四义士(谢明、谢富、冉安国、黄之杰)抗元殉节和怀念抗金名臣李纲、赵鼎等人,以表达他的爱国思想 。王佐特别推崇胡铨,一连写了《澹庵井》、《茉莉轩》、《夜宿胡澹庵祠》等诗 。其中以《茉莉轩》 2 首,词多激愤,在读书人中广为传诵 。至于他的《凤梨蜜》、《食槟榔白》、《禽言九首》、《鹧鸪媒》、《桐乡夏景》、《金鸡岭》、《益智子》等诗篇,识者推为上品 。王佐被誉为海南四大才子(丘濬、海瑞、王佐、张岳崧)之一,尤以诗文见长,世称“吟绝” 。明代琼州府提督副使胡荣称讚王佐“博学多识,见道精审,故诗词温厚和平,文气光明正大,当比拟唐宋诸大家” 。明进士户部侍郎唐胄说:“《琼台外纪》一书,乃王桐乡先生精力所在”,又云:“其词之中易温雅,气之光明隽伟,当比拟于古诸大家”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四川乐山人)称讚他为爱国诗人 。明隆庆年间( 1567 — 1572 年),琼州府海一带商民,于海口市关厂坊(今义兴街)立西天庙,奉祀王佐,现为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