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

文章插图
开放存取【开放存取】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或开放获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际网路自由传播而採取的行动 。其目的是促进科学及人文信息的广泛交流,促进利用网际网路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保存,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
基本介绍中文名:开放存取
外文名:Open Access
别名:开放获取
英文缩写:OA
定义根据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的解释,“开放存取”是在基于订阅的传统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种选择 。这样,通过新的数位技术和网路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路获取各类文献,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 。从而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 。这是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交流的方法,作者提交作品不期望得到直接的金钱回报,而是提供这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公共网路上利用 。按照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画(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 中的定义,是指某文献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列印、检索、超级连结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体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 。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或技术的限制,而只需在存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其複製和传递的唯一限制,或者说着作权的唯一作用应是使作者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被準确接受和引用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开放存取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徵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网际网路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 。首先,开放存取是基于网际网路的学术传播机制 。网际网路是开放存取赖以生存的媒介形态,这是因为网际网路的发展导致了学术传播成本的下降,从而为学术信息的开放存取提供了可能 。但是,媒介形态本身并不是区别开放存取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的标誌,目前很多出版者都提供了网路版的资料库和电子期刊,但在行销策略上仍然採用了传统的基于订阅的传播模式 。其次,开放存取是免费提供全文的信息服务方式 。在开放存取模式下,科研人员不需要通过付费(包括个人订阅或者团体订阅)就能访问学术信息的全文 。换言之,只要具备连结网际网路的物理条件,科研人员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学术信息的全文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是开放文献的基本书目信息并不是开放存取的表现形式 。事实上,传统出版机构往往允许用户免费浏览其文摘,这种做法只是他们推广和销售全文服务的一种常用的行销战略而已。其次,开放存取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并不违背智慧财产权的精神。基于开放存取传播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公共领域作品”,它并没有要求作者放弃对作品的全部权利,作者可以基于不同法律文本和授权协定(比如创作共用协定)对作品着作权进行取捨 。开放存取自出现以来,OA期刊和仓储得以迅速发展 。目前全世界已有5225个人和534个相关研究机构签署了信息自由传播会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简称BOAI)计画协定 。截至2010年,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开放存取期刊目录)共收录OA期刊4953种,其中2014种提供文章层次的浏览,共收录文章384945篇;在OpenDOAR(由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和瑞典的伦德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2月共同创建的开放获取机构资源库、学科资源库目录检索系统)注册的OA仓库已达1620个 。目前,OA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如我国被DOAJ收录的OA期刊仅有14种;而被OpenDOAR注册的OA仓储也仅有7个 。此外,开放存取在用户中的认知度还很低,大部分用户从未听说过开放存取,使用过开放存取资源的用户更是少之又少 。类别OA期刊开放存取期刊是一种免费的网路期刊,旨在使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网际网路无限制地访问期刊论文全文 。此种期刊一般採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获得、无限制使用的运作模式,论文着作权由作者保留 。在论文质量控制方面,OA期刊与传统期刊类似,採用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 。开放存取期刊不再利用着作权限制获取和使用所发布的文献,而是利用着作权和其他工具来确保文献可永久公开获取 。OA仓储OA存储也称为OA知识库,包括基于学科的存储和基于机构的存储 。学科OA存储最早出现在物理、计算机、天文等自然科学领域,採取预印本的形式在网上进行专题领域的学术交流 。于是一些学术组织开始自发地收集这些可共享的学术信息,将其整理后存放于伺服器中供用户免费访问和使用 。发展至今,很多学科OA仓储仍主要以预印本资源库的形式存在,对某一学科领域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所有研究者开放,提供免费的文献存取和检索服务,以供交流、学习 。机构OA存储的主体一般为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或学术组织,存储对象为组织或机构的内部成员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价值资源,如项目研究成果(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调查研究报告、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甚至包括课程讲义、多媒体资料等 。这些资料虽不一定曾正式发表出版,但是作为学术研究活动过程中的产出,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如能通过积极的存储与管理使其得到有效利用,对促进与推动组织内部其他学者的科研创新活动,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他OA资源除上述两种形式外,各种其他形式的OA资源也陆续涌现,如个人网站、电子图书、部落格、学术论坛、档案共享网路等 。但这些资源的发布较为自由,缺乏严格的质量保障机制,较前两类开放存取出版形式而言,随意性更强,学术价值良莠不齐 。运动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运动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和图书情报界大规模地兴起 。其初衷是解决当前的“学术期刊出版危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际网路自由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 。2001年12月,开放协会研究所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召集了一次有关开放访问的国际研讨会,并起草和发表了“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BOAI) 。BOAI对开放存取的定义为:开放存取文献是指Internet上公开出版的,允许任何用户对其全文进行阅读、下载、複製、传播、列印、检索或连线,允许爬行器对其编制索引,将其用作软体数据或用于其他任何合法目的,除网路自身的访问限制外不存在任何经济、法律或技术方面的障碍的全文文献 。开放访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术信息免费向公众开放,它打破了价格障碍;二是指学术信息的可获得性,它打破了使用许可权障碍 。开放存取出版的基本特徵:(1)作者和着作权人允许用户免费获取、拷贝或传播其数位化信息,其前提是尊重其着作权 。(2)完整的论着存储在至少一个稳定、可靠的网路伺服器中,以确保免费阅读,不受约束地传播和长期的资料库式储存 。开放访问文献主要分类二大类(1)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包括新创办的开放存取期刊和由原有期刊改造转变而来的开放存取期刊 。与传统期刊一样,开放存取期刊对提交的论文实行严格的同行评审,从而确保期刊论文的质量 。开放存取期刊可以看作是纯网路期刊的一种形式 。(2)信息开放存取仓库(Open Access Repository) 。OA仓库不仅存放学术论文,还存放其他各种学术研究资料,包括实验数据和技术报告等 。开放存取仓库包括基于学科的开放存取仓库和基于机构的开放存取仓库 。OA仓库一般不实施内容方面的实质评审工作,只是要求作者提交的论文基于某一特定标準格式(如Word或PDF),并符合一定的学术规範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开放存取网路平台以收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为主,如High Wire Press、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R(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等,而且开放存取期刊与开放存取知识库基本上分布在不同的平台,缺乏专门针对社会科学方面的开放存取信息综合 。浙江大学图书馆针对这一问题,开发了社会科学开放存取文献网路平台,建立了社会科学开放存期刊和开放存取知识导航库 。出版形式(1)OA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 OAJ), 也称为金色道路,即基于OA出版模式的期刊,OAJ既可能是新创办的电子版期刊,也可能是由已有的传统期刊转变而来 。开放获取期刊大都採用作者付费,读者免费获取方式 。(2)开放存档(Open repositories and archives),也成为绿色道路(Author-Self Archiving), 即研究机构或作者本人将未曾发表或已经在传统期刊中发表过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的电子档案储存 。优势(1)投稿方便(2)出版快捷(3)出版费用低廉(4)便于传送或刊载大量的数据信息(5)检索方便(6)具广泛的读者群和显示度 。统计调查表明,OA出版可以显着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 。例如,对119 924篇公开发表的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会议论文调查发现,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7.03,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2.74;又如,在电子工程学科中,发表于同一种期刊中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2.35,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56;在数学类论文中,发表于同一种期刊中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60,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0.84 。活动2012年10月22日至24日,国家科学图书馆举办“中国开放获取周(China Open Access Week)”国际研讨会 。这是国内举办的首届开放获取周 。面向科学界、学术界宣传介绍开放获取益处,交流开放获取实践经验,汇报开放获取实践成果,进而推动科学界对开放获取的关注和机构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实施 。会议吸引了国内图书馆界、学术界、期刊界、出版界的100多家机构的360余位参会者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共同协办 。会议针对不同的实践形式,面向不同客群,分别设立“机构知识库日”、“中国机构知识库日”、“开放出版日” 。开放获取周是2007年发起的,每年10月第3周全世界各科研机构同时组织开放获取推介活动,向科学界和学术界进一步宣传介绍开放获取的益处,分享参与开放获取的经验,推动科学界参与开放获取 。本次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是国内举办的首个开放获取周 。会议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和肯定,进一步国内科技界、科研管理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对开放获取的了解,推进国内的开放出版和机构知识库建设,从而有助于争取国家科研管理部门对开放获取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