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一中


莒县一中

文章插图
莒县一中【莒县一中】莒县一中创建于1924年,是一所省级规範化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8320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3593平方米 。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发展底蕴,幽雅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将学校打造成陶冶身心之圣地,成功成才之摇篮,素有“莒州最高学府”之誉 。
基本介绍中文名:莒县一中
校训:立志、求实、坚韧、奋进
创办时间:1924
类别:高中
现任校长:宋国安 
所属地区:山东莒县
主要奖项:授予“省级规範化学校”“山东省中国小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示範学校”“山东省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学校”“山东大学优秀生源输送基地”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校风:文明、守纪、协作、拼搏
师资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3900名学生,347名教职工 。学校拥有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现有高级职称教师89名,一级教师146人 。其中获得硕士学位的3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特级教师2名、省优秀教师3名、省教学能手2名、市学科带头人8名、市教学能手18名、县骨干教师45名 。设施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 。各类功能室齐全,馆藏图书丰富,体育设施先进,有标準化的塑胶操场,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三个学术报告厅整修启用;建设了先进的校园网路系统、网上办公教研系统,每口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环境学校环境优美,整个校园三季花红,四季青翠,环境秀丽,景色宜人 。文心湖波光潋滟、雕龙山风光旖旎,零公里广场、刘勰广场各具情态,优雅的环境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薰陶和教育,深化了校园文化意蕴 。校址办学宗旨学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为总抓手,遵循“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大力实践“名校战略”,努力实现“奥赛争金牌、高考夺名牌、学校创品牌”的奋斗目标,各项工作蓬勃发展,育人质量显着提升 。建校89年来,已有5万余名学子遍布世界各地 。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规範化学校”“山东省中国小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性学习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示範学校”“山东省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学校”“山东大学优秀生源输送基地”“山东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民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级语言文字规範化示範校”等荣誉称号 。办学口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立足新起点,责任与使命同在;放眼向未来,理想与信念并行 。莒县一中师生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践行“立志、求实、坚韧、奋进”的校训,积极营造“文明、守纪、协作、拼搏”的校风 。务实创新的一中人将在校长侯月映的带领下,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继承优秀传统,挖掘发展潜能,众志成城,奋发拼搏 。我们相信莒县一中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莒县一中

文章插图
学校特色第一创意:“励志周” 。该校将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励志周”,这在同类学校中算得上是一个新事物 。“励志周”的开展,目的是让学生从品行、学习、能力和特长四个方面搞好自我规划与设计 。每位学生都要领取一份《莒县一中学生学年发展规划书》,认真填写家长寄语、班主任寄语、导师寄语和我对校长说句话等内容 。该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高中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乃至影响终生,仅靠校内两名专业心理学教师,显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此,该校经过认真研究,通过专业培训和考试考察,最终选拔出36名既有扎实的心理辅导专业知识技能,又有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组建成一个专业团队,利用自习、饭空和周末等时间,实行四人一组轮岗值班,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持久的心理谘询服务 。截止目前,已接待来访学生960余人次 。第二创意:“校博会” 。“校博会”是学生才艺技能博览会,既能进行才艺大展示,又能开展技能大比拼,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缓解学习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校博会”面向全体在校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不限内容,不限方式,学生自搭展台,相互观摩,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如火如荼的校内大博览,也深深地吸引着高考重压下的高三同学,他们忙里偷闲,放下学习的重负,踊跃参加到活动中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激励和鼓舞着低年级的同学们 。这在往年是不曾有过的活动场景 。据悉,该校将会把“校博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专项教育传承下来,有计画地定期举办 。第三创意:起草“同学文明公约” 。“公约”是由学生会起草并发出的倡议,来自传统,又寓于新意,如“不玩物不丧志,坚决向手机说不”等 。“公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面向全体同学开展大签名活动,人人表决心,处处有文明,热烈的现场氛围使“公约”内容深入人心 。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该校要求每人在填写一份“体检通知书”的同时,填写“莒县一中承诺书”,认真履行“八项承诺”,包括不带手机进入校园,不经学校和家长同意不进社会网咖等 。“承诺书”实行学生本人和家长“双签名”,一式两份,一份自存,一份上交学校,作为录取的一项根据 。第四:“诚信书架” 。在莒县一中,大约有20多类两万册图书,被放置在每个教学楼走廊中的“诚信书架”内,供全校同学随手借阅,借书与还书,只需要抵押诚信———全凭学生自觉 。“诚信书架”设立一段时间后,学校惊讶地发现,书在总量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原来,有些同学主动把自己的书送到书架上供大家分享 。“诚信书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莒县一中学生的境界 。激励与严厉并举,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了责任和温暖,强化了身心素质,鼓舞了理想信念,体现了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莒县,正焕发着新的教育感受力、运动力和生命力 。学校简介作为省级规範化学校,学校坚持以“规範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的终生髮展奠基,大力实践“名校战略”,努力实现“奥赛争金牌、高考夺名牌”的奋斗目标,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加强了音体美教学,成立了艺体部,切实加强了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学生参加历次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均获得突出成绩 。在山东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女篮连续四次获全省第三名 。音体美高考成绩斐然 。突出了奥赛辅导,成立了数、理、化、生物、信息竞赛辅导小组,培养了大批学科尖子和特长人才 。在奥林匹克竞赛和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有90多人次获国家级奖励,208人次获省级奖励,并多次被授予“山东省奥赛优胜学校”称号 。公元1924年,即民国十三年,莒县知事周仁寿报经省署批准,在莒县建立了第一所中学,校址选在当时的县城太平街,称为“莒县中学” 。第二年七月中旬,章丘籍学者王国钦先生被聘为莒县中学的第一任校长,下旬莒县中学招收了第一级学员1个班25名学员,第三年(即1926年,民国十五年)又招收一个国中班,此后就这样陆续开始每年招生、扩班 。莒县中学就这样开始正式扎根于莒州大地,并在多年后成为我们今天的莒县一中 。但在当时的乱世之中,教育事业和知识分子们都处于飘摇不定中,莒县中学自然也不例外 。在此我仅举几例,大家恐怕都会从中感受到当时办学和求学之艰辛 。办学历程1928年,莒县中学校舍被匪军刘桂堂(就是刘黑七)占据,全校不能开学 。1929年,军阀混战,莒县县城再一次成为双方争夺的要地,莒县中学再次被迫停课 。到了1938年2月23日,侵华日军炮轰莒城,在血战后最终占领了莒县县城,莒县中学又一次被迫停课 。后来战事打打停停,莒县中学也跟着饱经了一次又一次的搬迁和停办,真可谓是苦不堪言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省教育厅复立莒县中学,正式选定地址在大湖以东、何亭子以南地方兴建(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莒县一中的位置),并任命刘云程先生为校长 。到1957年7月,由于招贤中学(这就是莒县二中的前身)竣工,莒县中学更名为“莒县一中” 。后来在文革时期校名又复称“莒县中学”,直至1979年5月方正式恢复了“莒县第一中学”的名称,直至今天 。1941年,因日伪政权仍占领县城,学校迁至桑园大石库复学,招收失散学生百余人,后终因战乱停课1943年、1944年日伪时期,部分地方贤达之士共同商定,为使莒县青年勉受长期战乱失学之苦,在县城文庙后院复立莒县中学 。1944年11月,莒县中学停办(包括师範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业待兴 。1953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根据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决定复立莒县中学,拨款10万元,责成沂水行署文教科勘察校址,并与县委书记杨雷同志商定在大湖以东、何亭子以南原称和尚林的地方兴建,即2013年的浮来西路89号 。从选址到建校,沂水行署文教科的山霖生同志主要负责 。同年3月动工,8月初具规模,当年招收国中生4个班221人,教职工29人,报省立案,定名为“山东省莒县中学”属省﹑地﹑管理,省府任命刘云程为校长 。1956年郑世美任副校长兼支部书记(主持工作) 。1957年7月校名改为“莒县第一中学”,归地县管理,王一堂任副校长兼支部书记(主持工作) 。1958年秋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 。其间从整风反右到大炼钢铁,冲击了刚刚建立起来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育质量 。1961年省烟台教育工作会议后,峰迴路转,纳入轨道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领导被罢官,部分教师被揪斗,教学秩序悉遭破坏 。1968年复称“山东省莒县中学”,废除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入学办法,并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1971—1984年,董家厚任支部书记后兼校长,主持工作 。其间马玉枢、刘汉同曾先后任校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经过拨乱反正,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气象为之一新 。1979年5月学校被临沂地区行署定为地属重点中学,遂恢复了“莒县第一中学”名称 。1984年洪国梁任校长 。1987年经地区行署批准升格为副县级单位 。1988年成立党总支,朱建业任总支书记 。1992年5月7日划归日照市,朱建业任校长兼总支书记至2001年 。建校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设施配备不断加强 。初有仿苏大教室12间,穿堂大办公室26间,教职工宿舍40间 。1960年师生自力更生,动手烧砖、瓦、石灰建校,共扩建教室18间,套四周院墙,学校发展到17个班的规模,师生员工1045人 。1984—1993年校改进展较快,校园扩大至113.6亩,新建楼房7座(其中办公实验楼,教学楼,特种教学楼,图书阶梯楼,学生公寓楼,教工宿舍楼2座),平房471间,总建筑面积达29309.42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居省内先进水平,有语音室、微机室、影播室、数理化生音体美实验室、活动室,学校操场扩大,设施齐全 。各种实验仪器、电教器材、艺体设备、图书资料价值25万余元 。学校校办工厂兴旺发达,年创利润达15万元以上 。1993—2000年,校园逐到绿化、美化、净化,共硬化路面6169.5平方米,新建花园4个,沿路花坛15个,长廊一处,景点一方,有假山、喷池、小桥流水、亭台曲栏、雕塑鲜花、草坪奇石,整个校园布局合理,景秀怡人 。学校不断深化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以德育人 。先后建立健全“一馆三室”即校史馆、青少年活动室、德育室、荣誉室 。创办校报《兆子园》,举办艺术节,突出“人本理念”,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而且名列地、市前茅 。办学成绩53年至2000年,共培养国中毕业生48届,110个班,9089人;高中毕业生40届,251个班,毕业生15782人,升入大中专院校6389人 。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历年来,莒县一中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讚誉,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艺术教育示範学校、省规範化学校、省田径项目传统学校、省体育十年振兴先进单位、省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省进勤工学先进单位、省招飞工作先进单位,并先后被授予全国生物、化学、数学、英语等学科联赛、奥赛先进单位 。1991年3月,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赵沨、全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贾作光等来校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题书“莒县第一中学”和“教育史立国之本,美育为树人之本”的题词 。洪国梁校长因办学成绩显着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并获“人民教师荣誉勋章” 。从1998年开始,连续3年高考本科录取在330人以上,94年油文玉带的一个班只有2名同学未被大中专院校录取,《兆子园》曾以“还有两名学生落榜”为题进行过报导 。2000年暑假,莒县一中作为日照市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在青岛召开的“山东省师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抓住关键强师德,痴心一片铸师魂”的重点发言,并发表于《山东工运》月刊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经验逐渐丰富,2000年高考又取得了较好成就 。录取各类大专生700多人,其中本科进线人数达340人 。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纪录 。同年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多媒体教室一座,并为40多口教室配备了多媒体 。建成了语音室和有70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网路系统 。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同时,校办企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11月份实现产值90多万元,利税10多万元 。2001年,学校由公办改为“国有民办” 。学校规模扩至108个班,新建教学楼达8万多平米 。自2001年至2009年我校用于基础设施的资金已逾4000万元 。2003年,学校对新聘的53名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举行了新教师达标竞赛 。学校开展了对贫困生的救助活动,对408名特困生减免学杂费6万多元 。同年,在全省中学生篮球比赛中,一中女篮获得了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6月5号,又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规範化学校,成为我县高中第一所省级规範化学校 。2004年高考再创佳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进线人数首次突破900人大关,有336名学生进入重点线 。有三名同学被北大录取,一名同学被清华录取 。同年,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共有30名同学获得国家级奖,68名同学获得省级奖 。并被授予数学生物奥林匹克优胜学校 。同年,女篮在山东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再次获得全省第三名,创造了我市女篮在省级比赛中的历史记录 。2005年,学校提出了名校战略的奋斗目标,促进了学校的各项工作 。同年,学校获得日照市高中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进入2006年以来,学校重视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疏于了学校管理 。师资流失严重,学生人数迅速膨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致使高考升学人数逐年下降 。2011年莒县一中本科双进线1000多人,比2010翻了一番还多的多 。还有全市697分的状元 。清华大学1个,北京大学1个,全国十大名校考了9个,985学校5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