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观景点 李杜祠

李杜祠(玉泉观景点)【玉泉观景点 李杜祠】玉泉观李杜祠,即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的祠堂,也是全国罕见诗仙与诗圣的合祠 。祠遗址位于玉泉观碑廊崖顶平地上,现遗址仍处于部队所占区域,占地约300—500平方米,该区域不同于道教文化区,主要由李杜祠、八腊祠(又称北廊)、静观亭、选胜亭等六座建筑群组成;据碑石记载,其主体建筑李杜祠始建于明代中期(即嘉靖1550年),赵孟頫诗碑,“二妙轩”诗碑等刻成后,先后存放于此区域,并伴随着历代名流赋诗题咏,儘管李杜祠大部分建筑已毁于地震或兵祸,但作为天水城区最具人文气质的文化精神却一直未曾消减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李杜祠
占地面积:占地约300—500平方米
着名景点:八腊祠(又称北廊)、静观亭、选胜亭
修建时间:明代中期(即嘉靖1550年),
建筑分布玉泉观李杜祠一区的建筑分布一是其核心建筑李杜祠位于选胜亭崖上座南朝北,建于明嘉靖中,内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侧有“大雅堂”,祠堂内墙壁内分别镶装有赵孟頫草书诗碑四通和清顺治时期宋琬集杜诗与“二王”之字刻成“二妙轩”诗碑 。李杜祠经历了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乾隆四年(公元1739)和同治十年(公元1871)三次大修 。它是玉泉观文化区的标誌性建筑,也是明、清以来咏诗最多的地方 。二是诸葛武侯、韩魏公祠位于李杜祠旁边,坐西朝东,始建年代无法考证,但从其所处位置上讲,处于主祠位置,内祀诸葛亮、韩琦(北宋名相),从二人政治地位上讲,位居主祠位置无可争议,但从文化地位上讲不及李杜二人 。三是名贤祠,位于武侯祠北,坐北朝南,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内祀名宦高必大、宋琬、姜光胤及明秦州牧郭公像 。四是八腊祠(又称北廊),位于崖边,坐东朝西,原为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秦州知州国栋生祠,内祠八腊、梅贞子、葛稚川像 。五是静观亭,位于诸葛武侯、韩魏公祠西,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秦州知州齐佳士重修 。六是位于崖下现存在的选胜亭(又名四明亭),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也是李杜祠文化区中仅存的建筑 。经历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1981年三次修缮,现存放国宝级文物“四面道流碑” 。从以上建筑群布置即内祀人物上讲,李杜祠一区涵盖了天水三国文化、诗仙李白故里、杜甫流寓秦州、韩琦驻守边陲等一系列重要文化元素,称之为“文化中心”也不为过 。其次从李杜祠现存碑刻价值上讲,以赵孟頫草书诗碑、“二妙”轩诗碑为主体的文化诗碑能同时存放于李杜祠,说明了李杜祠文化区在玉泉观的特殊地位 。

玉泉观景点 李杜祠

文章插图
赵孟頫草书诗碑赵孟頫诗碑共4方,第一方为唐李白《夜下征虏亭》,边缘镌刻刘侖题跋,第二方为唐韦应物《西塞山》诗,第三方尚不知作者,第四方为宋王安石《题舫子》诗 。本碑字型行草相间,笔体圆润,大气磅礴,如此风格,赵书存世甚少,为全国罕见之珍品 。李杜祠另一瑰宝“二妙轩碑”刻成于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6),由清初着名诗人,时任秦州佥事宋琬在重修震后的玉泉观李杜祠时,取杜甫流寓秦州诗作,集王羲之、王献之书法,镌名人刻石34块,刻石于李杜祠旁亭基壁上,供游人玩赏 。这些蕴涵人文气息的的碑石从刻成之日起就已经成为玉泉观李杜祠文化区中最具魄力的亮点之一 。但这个亮点仅存世百年之久就由于天灾和人祸散失,幸好其拓片存世,后重刻碑石后移建南郭寺 。除此之外,在此区域还有清顺治年丁华章十四章诗碑,康熙年汤其昌诗碑等3方诗碑,其文化价值也十分高 。文化遗存李杜祠的建筑虽然湮没于历史,但关于李杜祠文化区所遗存的诗文却仍绚烂多彩,源远流长 。“诗兴文心,二分山色三分水;工部学士,五斗功名八斗才 。”这是李杜祠门庭楹联 。明秦州文人胡缵宗在《游玉泉观次韵》中,以“追随此日同元白,诗罢翛然独倚楼”在感叹自己的文化胸怀;明秦州进士白士卿在《九日登玉泉观》中以“怀贤不尽骑鲸客,昂古空余跨鹤流”表述自己对诗仙的崇仰,明秦州进士杨恩以《李杜祠》为题怀念了两位先贤蹉跎传奇的一生,诗以“吁嗟天水一抔土,两贤遗蹟留今古……瓣香拜罢高回首,满目山川无限情 。”来开头结尾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进士罗森拜谒李杜祠后发出了“警才旷世皆无敌,大雅同堂更不孤 。”的慨叹,清康熙年秦州知州汤其昌、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秦州知州国栋、道光年间甘谷王权等许多名宦文人拜谒题诗于玉泉观李杜祠,留下近20多首诗作、楹联,特别是清末时期的陇南文宗任其昌及其子任承允更是留下了许多关于李杜祠的诗篇,这些诗作已成为《直隶秦州志·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当时秦州人文的亮点 。直至今天,李杜祠遗址儘管已湮没于荒草之中,但由此流传下来的遗风仍未消失,天水诗词学会的笔会活动,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探访一直没有停止过,李政道、娄师白、冯其庸、韩素音、冯牧、罗哲文等当代一批名人大家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留下了他们珍贵的诗作或墨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