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稍寺


拉稍寺

文章插图
拉稍寺【拉稍寺】拉稍寺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中,又名大佛崖 。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所包括的显圣池、拉捎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5处名胜景观之一 。山中曲径幽林,百鸟争鸣,空谷回应,与水帘洞隔山相对 。
基本介绍中文名:拉稍寺
外文名:lashaoshi
拼音:lao shao si
所在地: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
别称:大佛崖
组成:显圣池、拉捎寺、千佛洞、水帘洞
简介拉稍寺创建于北周,又叫大佛崖,与水帘洞隔山相对,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 。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中间的大佛高达40余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摩崖浮雕,被称为“世界浮雕之最” 。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 。佛坐莲台上,莲瓣间层刻有狮、鹿、象,或站或卧,排列对称,雕琢古朴,形象生动,造型艺术水平较高 。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 。崖面上部向前突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 。其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 。
拉稍寺

文章插图
拉稍寺从拉稍寺沿沟进1华里处便是千佛洞,因壁画绘千佛而得名 。洞内原有7窟,现残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画,造像丰满,神态各异 。特别是菩萨像丰盈秀美,颇具北周特点,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遗风,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所包括的显圣池、拉稍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5处名胜景观之一,坐落在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中,与水帘洞隔山相对,为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迟迥所建 。拉稍寺的壁画约占整个崖面的三分之二左右,由于受风雨长期剥蚀而大部脱落,现存的壁画也非常珍贵 。大佛之上架设三十一米长、三米深的木结构遮檐,遮檐上悬挂风铎,清脆悦耳的风铎钟声,悠扬地迴蕩在峡谷之中 。拉稍寺是在北周明帝成元年间(公元559年),由当时柱国大将军陇右大都督秦州刺史尉迟炯与一个比丘合建的,后经隋、唐、元几度重修,期间经历了五朝八个世纪,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珍品 。
拉稍寺

文章插图
拉稍寺艺术品收藏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 。在一块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达四十余米的释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存部分极其珍贵 。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 。佛坐莲台上,镌有狮、鹿、象3排,上层6狮,中层9鹿,下层9象,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 。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噹作响,它的整个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 。
拉稍寺

文章插图
拉稍寺历史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迟迥初建,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 。在一块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达四十余米的释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存部分极其珍贵 。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 。旁有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墨书题记 。
拉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