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虫


金虫

文章插图
金虫【金虫】金龟子的俗称 金龟子(jin gui zi)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的统称 。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科,是一种杂食性害虫 。
基本介绍中文名:金虫
俗称:金龟子
属性:无脊椎动物
纲类:昆虫
定义:杂食性害虫
词语:金虫其他含义首饰外观形状:指代妇女首饰,以黄金製成虫形﹐所以得名 。文献记载:南朝梁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之一﹕"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 。"唐李贺《恼公》诗﹕"陂陀梳碧凤﹐腰袅带金虫 。"王琦汇解﹕"以金作蝴蝶﹑蜻蜓等物形而缀之钗上者 。"清赵进美《山花子.晓妆》词﹕"双启螭奁交翠羽﹐半欹蝉鬓卸金虫 。"一说﹐昆虫名 。虫可用为首饰 。比喻义比喻灯花 。昆虫简介除为害梨、桃、李、葡萄、苹果、柑橘等外,还为害柳、桑、樟、女贞等林木 。常见的有铜绿金龟子、朝鲜黑金龟子、茶色金龟子、暗黑金龟子等 。金龟子科是鞘翅目中的1个大科,种类很多 。成虫体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触角鳃叶状,由9~11节组成,各节都能自由开闭 。体壳坚硬,表面光滑,多有金属光泽 。前翅坚硬,后翅膜质,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有的种类还有拟死现象,受惊后即落地装死 。成虫一般雄大雌小,为害植物的叶、花、芽及果实等地上部分 。夏季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树根旁土壤中 。幼虫乳白色,体常弯曲呈马蹄形,背上多横皱纹,尾部有刺毛,生活于土中,一般称为“蛴螬” 。齧食植物根和块茎或幼苗等地下部分,为主要的地下害虫 。老熟幼虫在地下作茧化蛹 。金龟子为完全变态 。全世界约有3万多种,我国约有1300种,常见的有黑玛绒金龟(Maladeraorientalis)、东北大黑鳃角(Holotrichiadiom-phalia)、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和喜在白天活动的铜罗花金(Rhomborrhinajaponica)等,为害大豆、花生、甜菜、小麦、粟、薯类等作物 。其他信息为害成虫咬食叶片成网状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主脉,群集为害时更为严重 。常在傍晚至晚上10时咬食最盛 。形态特徵(1)铜绿金龟子 成虫体长18—21毫米,宽8~10毫米 。背面铜绿色,有光泽,前胸背板两侧为黄色 。鞘翅有栗色反光,并有3条纵纹突起 。雄虫腹面深棕褐色,雌虫腹面为淡黄褐色 。卵为圆形,乳白色 。幼虫称蛴糟,乳白色,体肥,并向腹面弯成“C”形,有胸足3对,头部为褐色 。(2)朝鲜黑金龟子 成虫体长20~25毫米,宽8~11毫米 。黑褐色,有光泽,鞘翅黑褐色,两鞘翅会合处呈纵线隆起,每一鞘翅上有3条纵隆起线 。雄虫末节腹面中部凹陷,前方有一较深的横沟;雌虫则中部隆起,横沟不明显 。(3)暗黑金龟子 成虫体长18—22毫米,宽8—9毫米,暗黑褐色无光泽 。鞘翅上有3条纵隆起线 。翅上及腹部有短小蓝灰绒毛,鞘翅上有4条不明显的纵线 。(4)茶色金龟子 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宽4~5毫米 。茶褐色,密生黄褐色短毛 。鞘翅上有4条不明显的纵线 。发生规律(1)铜绿金龟子 一年1代 。以幼虫在土壤内越冬 。翌年5月上旬成虫出现,5月下旬达到高峰 。黄昏时上树为害,半夜后即陆续离去,潜入草丛或鬆土中,并在土壤中产卵 。成虫有群集性、假死性、趋光性,闷热无风的夜晚为害最烈 。(2)暗黑金龟子 一年1代 。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内越冬 。翌年4月成虫开始出土,下旬出现第一次小高峰,6月下旬是最高峰 。活动和为害习性同铜绿金龟子 。(3)茶色金龟子 一年2代 。以幼虫在土内越冬 。第一代成虫5月初出现 。6月上、中旬是为害盛期 。第二代成虫7月出现,8月上、中旬盛发 。成虫无明显趋光性及假死性,白天亦可见少量为害 。防治方法①利用假死习性,于夜晚树下垫薄膜,摇树震捕 。有条件地方可用黑光灯诱杀 。②药剂防治,黄昏后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乐果800倍液喷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