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燕


金丝燕

文章插图
金丝燕【金丝燕】金丝燕,鸟纲,雨燕目,雨燕科(Apodidae),金丝燕属 (Aerodramus)各种类的通称 。体长约13 cm 。上体羽毛黑或褐色,有时带蓝色光泽 。下体灰白色 。翼尖长 。足短,淡红色,四趾均向前 。群栖,食虫 。繁殖期以唾液将羽毛、泥土等混合胶结成巢,巢置于海岩中峭壁上,即着名的滋补品——燕窝 。可供食用、药用 。同属有多种,只少数几个鸟种所筑的巢可食用 。分布于印度、马来群岛一带 。中国分布于海南、西藏、云南、四川、湖北、贵州等省区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金丝燕
拉丁学名:Aerodramus
别称:白燕,官燕,黄燕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雨燕目
亚目:雨燕亚目
科:雨燕科
属:金丝燕属
形态特徵跗跖全裸或几乎完全裸出,尾羽的羽乾不裸出 。一般都是轻捷的小鸟,比家燕小,体质也较轻 。雌雄相似 。嘴细弱,宽扁、向下弯曲;翅膀尖长;脚短而细弱,4趾都朝向前方,不适于行步和握枝,只有助于抓附岩石的垂直面 。羽色上体呈褐至黑色,带金丝光泽,下体灰白或纯白 。
金丝燕

文章插图
金丝燕生活习性某些金丝燕和油鸱(oilbird)是已知的鸟类中能像蝙蝠那样用回声定位法在黑暗的洞穴中找路的 。其「声纳」由频率为1,500~5,500赫(人耳能听见)的卡嗒声组成 。每秒约6次 。能在全黑的洞穴中任意疾飞 。巢呈小托座状,有时有一点蕨类和树皮,可能黏附在树或峭壁上,但通常建在山洞或海岸洞穴中 。一群鸟可多到100万只 。褐腰金丝燕、灰腰金丝燕、爪哇金丝燕和方尾金丝燕用以造巢的唾液一经风吹就凝固起来,形成半透明的胶质物,即名贵的滋补食品燕窝 。燕窝分白燕窝、毛燕窝、血燕窝、燕根等 。白燕窝是金丝燕初次做的窝,质纯而洁白 。为燕窝中的上品 。金丝燕筑巢于人工建筑的屋内,我们称之为“屋燕”,因燕窝有其特殊的价值性,让人们想尽办法引金丝燕进屋来筑巢,一般通用的方法会用音响播放金丝燕的叫声,引其入屋,并保持屋中无光线,温度在28℃左右,湿度控制在90%以上,来营造一个金丝燕喜欢栖息与居住的环境 。金丝燕会在小金丝燕离巢后(空巢期)约30天后,就会再进行第二次的筑巢,金丝燕每次的筑巢都会筑新的巢,若前次筑的巢尚在,金丝燕会在原有的窝上面再筑一次巢,并不会因前次筑的巢还在而不再筑新巢,所以採收燕窝并不会造成金丝燕无家可归 。地理分布
金丝燕

文章插图
金丝燕产燕窝的金丝燕大都分布在印度、东南亚一带,营群栖生活 。产于马来西亚沙涝越的爪哇金丝燕,仅在海滨的一个大崖洞里就有200万只以上,可算是金丝燕数量最大的集居点 。中国西部、南部以至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均产有短嘴金丝燕,但它们不出产可供食用的燕窝 。海南省的大洲岛上戈氏金丝燕可生产食用燕窝,但由于数量极其稀少,早已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禁止採摘其燕窝,目前种群数量推测仅十余只或二十余只,在野外很难见到 。物种分类金丝燕主要鸟种包括:褐腰金丝燕、灰腰金丝燕、爪哇金丝燕、方尾金丝燕、短嘴金丝燕、白腰金丝燕、小白腰金丝燕、白喉针尾金丝燕、 白腹金丝燕、小白腹金丝燕、戈氏金丝燕等 。成年金丝燕平均身长约10cm,双翅展开约22cm,重约20g,脚短且软,四个脚趾都朝前方无法抓握,所以不像一般的鸟类三个脚趾朝前一趾朝后,能栖息在电线上或在地上行走 。金丝燕只能用四趾钩住挂在垂直的墙壁或岩壁上 。金丝燕对回音有很好的定位感,能在漆黑的环境中自由飞行并找到原来的栖息点 。成年金丝燕每年会有三次产卵, 每年4月、8月、12月是金丝燕的产卵高峰期,每次产两个白色的卵,长约2.0cm,宽约1.2cm,重约3.5g,每次产卵前约30天开始筑巢,每次筑巢都是雌雄燕一起筑需约30天, 卵的孵化期约20天,小金丝燕孵化出后雌雄金丝燕会一起哺育,约40天后小金丝燕即能自行飞翔觅食且另行寻找栖息点,不再使用此巢,从筑巢到小金丝燕飞离需要90天 。短嘴金丝燕物种特徵:体型略小(14厘米)近黑色金丝燕 。两翼长而钝,尾略呈叉形 。腰部颜色有异,从浅褐至偏灰色,下体浅褐并具色稍深的纵纹 。腿略覆羽 。叫声:chit chit作叫及低音的、似织针在头梳上横拉而过的嗒嗒声 。分布範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东南亚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