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十种曲


笠翁十种曲

文章插图
笠翁十种曲【笠翁十种曲】《笠翁十种曲》是李渔创作的喜剧集,因附有版画,在书史上别有盛名 。
基本介绍书名:笠翁十种曲
作者:李渔
类别:喜剧集
简介
笠翁十种曲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不乏女性 。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剧作家反映社会生活、演绎故事情节、熔铸作品主题 。强化艺术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戏曲作品思想价值的大小、艺术品位的高低、观众接受的多少,也往往取决于剧作家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圆缺和刻画力度的深浅 。内容《笠翁十种曲》是李渔创作的喜剧集,包括《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 。剧作情节曲折,语言浅近易懂,在士大夫以及民间均颇受欢迎 。也因杂有大量庸俗的恶诨而遭人诟病 。其中的《怜香伴》是一部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笠翁十种曲》因附有版画,在书史上别有盛名,《中国美术全集》版画卷收录并加称誉 。此本每种剧作前均冠序言、目录、绣像,全部图像七十二幅,完好无缺 。特点清初着名戏曲家李渔的《笠翁十种曲》长期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受到广大评论家的讚赏以及市民百姓的喜好,原因毋庸置疑是多方面的 。但是,以个性解放思想为轴心,以冲击封建礼教为旨趣 。以艺术创新思维为突破 。以揶揄、调侃、漫画为技巧,遵循戏曲搬演的客观规律,塑造具有时代精神因子、合乎人情物理本色的女性形象,不失为其中重要的原由之一 。但是它的格调不高,表现出媚俗的倾向,但作为明清间的一种戏曲流派,也代表了一种以娱乐为宗旨的文学倾向,在剧作中综合运用了误会、巧合、错认、弄巧成拙、弄假成真等多种喜剧手法,为喜剧的创作和喜剧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材料 。作者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为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别署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等 。浙江兰溪夏李村人 。既是清代着名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又是一个杰出的小说家和美学家 。李渔自幼聪颖,少壮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擅长古文词,旁及杂艺,尤以小说、戏曲并擅 。一生着述丰富,戏曲有《笠翁十种曲》,诗文杂着合编为《笠翁一家言全集》,其中《闲情偶寄》的《词曲》、《演习》等部是重要的戏曲论着 。小说方面,有白话短篇小说<无声戏>和《十二楼》,还有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 。他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李渔的作品因为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故遍行于坊间,不少作品还被翻译后流入日本及欧洲国家 。从1651至1668年,李渔在流寓杭州、南京等地期间创作了《怜香伴》、《风筝误》、《比目鱼》、《凰求凤》等大量剧本 。他把《风筝误》等十个剧本合称《笠翁十种曲》出版发行,此书一经问世,便洛阳纸贵,抢购一空,并被当时的戏剧界推为“所制词曲,为本朝(清朝)第一” 。意义《十种曲》的问世,扭转了在李渔之前戏曲创作上重“曲”轻“剧”,重填词轻宾白的风气 。为了加强舞台演出效果,李渔十分重视宾白创作和运用,他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重视宾白的剧作家,也是宾白创作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他主张“填词之设,专为登场”,“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看,又与不读书之妇女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 。《十种曲》的题材全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而且喜剧色彩十分浓郁,这是李渔传奇最突出的地方 。他说:“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枝头歌一阙;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会变喜成悲咽 。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 。”李渔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被后人推为“世界喜剧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