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薛城职业中专【薛城职业中专】薛城职业中专创建于1986年,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国办中等职业学校,是薛城区唯一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 。薛城区职业中专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山脚下、小清河畔,已与枣庄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建设紧密的融为一体 。
基本介绍中文名:薛城职业中专
建立时间:1986年
位置: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山脚下
在校学生:2300人
办学规模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2300人,教职工158人 。学校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数控加工中心等实习实训设备,共22个种类400多台套,软硬体设施在枣庄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薛城区职业中专开设了北京大学青鸟集团ACCP启蒙星计算机教育、数控技术套用、煤焦化工三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套用专业是教育部办公厅、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的国家级数控技术套用培训示範学校、技能型紧缺人才示範培训基地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计算机套用、机电一体化、建筑设计、公共关係与市场行销专业等骨干专业为主体的十几个门类的专业课程 。学校办学薛城区职业中专,在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全体教职工始终秉承:"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勤奋自强、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新经验,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效益,还是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完成了职业中专发展历史上的三次跨越和两次飞跃,并逐步形成了以"宁可苦干,不可苦熬"为核心内容的自强不息薛职精神,是薛城教育的一朵灿烂的奇葩,是枣庄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 。紧贴经济发展办学,按市场要求育人,是薛城职业中专的根本宗旨 。学校在枣庄市率先创办了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该专业与山东海泰模具公司优势互补,联合共建;学校还与山东海化集团等三家企业签定了长期校外实习基地协定 。学校在上海设立了"就业安置服务处",首开枣庄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异地安置之先河 。近六年来,学校共安置3000余名毕业生到苏州、宁波、上海、常熟、无锡、杭州、青岛、济南等地成功就业,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100% 。学校在自主办学的同时,先后与哈尔滨理工大学、烟台大学、临沂师範学院等3所大学实行联合办学,进行本、专科学历教育,拓宽了生源渠道,促进了校际交流,实现了优势互补 。2005年,学校与北京大学青鸟集团成功实现联合办学,使薛城职业中专,成为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同北京大学青鸟APTECH集团联合办学的第一人 。这不仅拓宽了学校的办学渠道,更新了办学理念,更提升了办学档次,而且打造了职业教育的品牌,更树立了职业中专在社会上"好就业、就业好"的良好形象 。薛城职业中专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励精图治 、锐意进取、开源挖潜、多措并举,努力加强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大力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强化教研力度和深度,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走以人为本,强化技能,服务社会,产教结合的良性发展道路,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德技双馨"的校训,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构建起了以德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职业教育为特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依託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近来,在薛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今年又投资了4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实习设备的充实,新建了2000平方米实训厂房,购买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控加工实习设备,薛城职业中专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薛城职业中专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辉煌的发展前景展现着鲁南职教名校的卓越风采 。学校荣誉1992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2004年,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验收,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十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基地、实验学校;2003年被教育部办公厅、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数控技术套用培训学校、技能型紧缺人才示範培训基地;2006年5月,学校又被命名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培训基地 。2002年,荣获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举办的山东省职业学校建筑、製图、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2003年,荣获枣庄市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荣获市对口高职升学奖;2005年荣获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颁发的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荣获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还荣获2005年枣庄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山东省中职毕业生就业培训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奖励8项,省级、市级奖励88项,区级奖励200余项 。有100余人对口升入高等院校本科,500余人升入高等院校专科,高考升学综合评价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 。承担国家级实验课题2项,教师论文有100余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誌上 。有90余人次在省、市、区优质课评比中获奖,150余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