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方方论


历代经方方论

文章插图
历代经方方论【历代经方方论】《历代经方方论》内容简介:全面而系统地研究经方方论对指导临床治病、科学组方和阐释用药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代经方方论》以相关研究经方医学古籍为依据,採取“以类相聚”的类书编写方法,将所收录的有关经方的研究论述,以成书先后或医家生活年代先后为序排列,其体例以方剂章节分类为纲,以方药、用法、功用、临床套用指征、方论、方论评析为目,根据古籍的不同研究内容,分别归入相关的具体篇章,使之“纲举目张,各有所归” 。《历代经方方论》收录广博,内容丰富,是学术价值和临床套用价值较高的大型经方类书和工具书,适合中医药院校教学及科研人员、各级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
基本介绍书名:历代经方方论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数:923页
开本:16
作者:王付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品牌:人民军医出版社
内容简介经方是中医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病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其源远流长 。有着近2OOO年的历史,尤其是组方严谨,用药巧妙,疗效显着,堪称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经典瑰宝,也是世界医学领域中经典的治疗方剂 。历代医家虽然对经方古籍作了一些整理研究,但多局限于单本经方古籍整理校勘或散在的单纯的经方彙编,其广度和深度尤显不足 。编者王付在对经方古籍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编成《历代经方方论(精)》一书 。本书编写方法、体例和内容均与以往出版的经方着作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文献资料蒐集广博、内容丰富、查考全面、点评精当、富有学术价值的特点 。图书目录第1章 表病证用方 1 第一节 太阳中风证用方 1 一、桂枝汤 1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 14 三、桂枝加黄芪汤 17 第二节 太阳伤寒证用方 19 一、麻黄汤 19 二、桂枝麻黄各半汤 30 第三节 太阳温病证用方 34 桂枝二越婢一汤 34 第四节 太阳柔痉证 39 桂枝加葛根汤 39 第五节 太阳刚痉证 43 葛根汤 43 第六节 太阳寒湿痹证 51 麻黄加术汤 51 第七节 太阳湿热痹证用方 54 一、麻杏薏甘汤 54 二、白虎加桂枝汤 56 第八节 太阳风水夹热证用方 58 越婢汤 58 第九节 太阳风湿痹证、太阳风水錶虚证 62 一、防己黄芪汤 62 二、黄芪芍桂苦酒汤 67 三、文蛤散 69 四、一物瓜蒂散 73 第2章 表里兼证用方 75 第一节 表寒里热证用方 75 一、柴胡桂枝汤 75 二、厚朴七物汤 79 三、大青龙汤 81 四、文蛤汤 91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93 第二节 表里俱寒证用方 98 一、乌头桂枝汤 98 二、桂枝人参汤 100 三、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105 四、麻黄附子细辛汤 108 五、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汤) 112 六、葛根加半夏汤 117 第三节 表寒兼里有水气证用方 12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 120 第四节 表寒兼阳虚证用方 125 一、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125 二、桂枝去芍药汤 128 三、竹叶汤 131 第五节 表寒兼阴血津亏证用方 133 一、桂枝新加汤 133 二、瓜蒌桂枝汤 138 第六节 表证兼阴阳气血俱虚证用方 141 薯蓣丸 141 第3章 肺病证用方 145 第一节 肺热证用方 145 一、麻杏石甘汤 145 二、葶苈大枣泻肺汤 150 三、桔梗汤 152 第二节 肺寒证用方 157 一、小青龙汤 157 二、小青龙加石膏汤 167 三、厚朴麻黄汤 169 四、甘草乾姜汤 172 第三节 肺痰饮证用方 176 一、射干麻黄汤 176 二、越婢加半夏汤 179 三、桂苓五味甘草汤 182 四、苓甘五味姜辛汤 183 五、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184 六、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186 七、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187 八、皂荚丸 189 九、泽漆汤 191 第四节 肺(胃)阴虚证用方 194 麦门冬汤 194 第4章 心病证用方 198 第一节 心阳虚证用方 198 一、桂枝加附子汤 198 二、桂枝甘草汤 203 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06 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209 第二节 心(肾)阳虚欲脱证用方 216 一、四逆汤 216 二、四逆加人参汤 225 三、白通汤 228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 231 五、通脉四逆汤 236 六、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241 第三节 胸痹证用方 243 一、瓜蒌薤白白酒汤 243 二、瓜蒌薤白半夏汤 245 三、枳实薤白桂枝汤 247 四、茯苓杏仁甘草汤 248 五、橘枳姜汤 250 六、桂枝生姜枳实汤 251 七、乌头赤石脂丸 252 八、薏苡附子散 255 第四节 心阴阳俱虚证用方 256 一、炙甘草汤 256 二、小建中汤 264 第五节 心肾不交证用方 273 一、黄连阿胶汤 273 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78 第六节 心脾兼证用方 281 一、侯氏黑散 281 二、甘麦大枣汤 286 第七节 心肺阴虚证用方 288 一、百合知母汤 288 二、滑石代赭汤 290 三、百合鸡子汤 292 四、百合地黄汤 293 五、百合洗方 295 六、瓜蒌牡蛎散 296 七、百合滑石散 298 第八节 心热证用方 299 一、防己地黄汤 299 二、黄连粉方 301 第九节 饮邪凌心证用方 302 半夏麻黄丸 302 第5章 脾胃病证用方 305 第一节 脾胃热证用方 305 一、白虎汤 305 二、白虎加人参汤 312 三、竹叶石膏汤 319 四、栀子豉汤 324 五、栀子甘草豉汤 333 六、栀子生姜豉汤 334 七、栀子厚朴汤 336 八、枳实栀子豉汤 340 九、大黄黄连泻心汤 343 十、大黄甘草汤 349 十一、橘皮竹茹汤 350 十二、竹皮大丸 352 十三、越婢加术汤 354 第二节 脾胃寒证用方 356 一、理中丸 356 二、大建中汤 363 三、黄芪建中汤 365 四、附子粳米汤 367 五、大半夏汤 370 六、赤丸 372 七、白朮散 374 八、橘皮汤 377 九、甘草麻黄汤 378 十、大乌头煎 379 第三节 脾胃湿热证用方 381 一、半夏泻心汤 381 二、生姜泻心汤 389 三、甘草泻心汤 393 第四节 胃热脾寒证用方 401 一、黄连汤 401 二、栀子乾姜汤 406 三、乾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409 第五节 脾胃痰饮证用方 414 一、旋覆代赭汤 414 二、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 (苓桂术甘汤) 420 三、泽泻汤 426 四、茯苓泽泻汤 427 五、茯苓甘草汤 429 六、小半夏汤 434 七、小半夏加茯苓汤 436 八、生姜半夏汤 438 九、半夏乾姜散 439 十、乾姜人参半夏丸 440 十一、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442 十二、小陷胸汤 444 第六节 脾胃水气证用方 449 五苓散 449 第七节 脾虚水泛证用方 461 防己茯苓汤 461 第八节 脾气滞气虚证用方 464 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464 二、枳术汤 467 第九节 脾瘀血证用方 469 一、桂枝加芍药汤 469 二、桂枝加大黄汤 473 第十节 脾约证用方 477 麻子仁丸 477 第十一节 胃痈证用方 482 一、排脓散 482 二、排脓汤 484 第十二节 胃气下泄证用方 485 诃梨勒散 485 第6章 肝病证用方 487 第一节 肝热证用方 487 一、乌梅丸 487 二、白头翁汤 495 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500 四、风引汤 502 第二节 肝寒证用方 506 一、吴茱萸汤(茱萸汤) 506 二、蜘蛛散 513 第三节 肝气郁滞证用方 515 一、四逆散 515 二、枳实芍药散 521 第四节 肝血瘀证用方 523 一、大黄虫丸 523 二、旋覆花汤 528 第五节 肝寒血虚证用方 531 一、当归四逆汤 531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537 三、当归生姜羊肉汤 539 第六节 肝气逆证用方 542 奔豚汤 542 第七节 肝胆湿热证用方 545 一、茵陈蒿汤 545 二、栀子柏皮汤 553 三、栀子大黄汤 556 四、大黄硝石汤 557 五、茵陈五苓散 559 六、硝石矾石散 560 第八节 肝阴血虚证用方 564 一、酸枣仁汤 564 二、芍药甘草汤 567 三、芍药甘草附子汤 570 四、鸡屎白散 572 第九节 肝脾兼证用方 574 一、当归芍药散 574 二、麻黄升麻汤 576 第7章 肾病证用方 583 第一节 肾阳虚证用方 583 一、天雄散 583 二、乾姜附子汤 584 三、桃花汤 588 第二节 肾阳虚水气证用方 594 一、真武汤 594 二、瓜蒌瞿麦丸 602 三、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 (苓桂枣草汤) 605 第三节 肾虚寒湿证用方 611 一、附子汤 611 二、甘草乾姜茯苓白朮汤(甘姜苓术汤) 616 第四节 肾寒气逆证用方 619 一、桂枝加桂汤 619 二、头风摩散 624 第五节 肾阴虚热证用方 625 一、猪苓汤 625 二、猪肤汤 632 第六节 肾阴阳俱虚证用方 636 一、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 636 二、茯苓四逆汤 646 第七节 肾中浊邪阴阳易证用方 650 烧裈散 650 第八节 肾虚胃热证用方 653 附子泻心汤 653 第8章 胆病证用方 660 第一节 胆热证用方 660 一、小柴胡汤 660 二、黄芩汤 677 三、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682 第二节 少阳阳明兼证用方 685 一、大柴胡汤 685 二、柴胡加芒硝汤 694 第三节 胆心热证用方 69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697 第四节 胆热水气证用方 704 柴胡桂枝干姜汤 704 第9章 大肠病证用方 711 第一节 大肠热结证用方 711 一、大承气汤 711 二、小承气汤 721 三、调胃承气汤 726 四、厚朴三物汤 731 五、厚朴大黄汤 732 第二节 大肠寒结证用方 734 一、大黄附子汤 734 二、三物备急丸 737 第三节 大肠热结津亏证用方 738 一、猪膏发煎 738 二、蜜煎导 741 三、猪胆汁方(大猪胆汁方) 743 四、土瓜根汁方 744 第四节 大肠热利证用方 745 一、葛根黄芩黄连汤 745 二、紫参汤 750 第五节 大肠滑脱证用方 751 赤石脂禹余粮汤 751 第六节 大肠痰饮证用方 755 一、己椒苈黄丸 755 二、甘遂半夏汤 758 第七节 肠痈证用方 760 一、大黄牡丹汤 760 二、薏苡附子败酱散 763 第10章 膀胱病证用方 765 第一节 膀胱瘀血证用方 765 一、桃核承气汤 765 二、蒲灰散 771 三、滑石白鱼散 772 第二节 膀胱湿热证用方 774 一、牡蛎泽泻散 774 二、当归贝母苦参丸 778 三、茯苓戎盐汤 780 第三节 膀胱水气证用方 781 葵子茯苓散 781 第11章 血证及妇科病证用方 783 第一节 血瘀证用方 783 一、抵当汤 783 二、抵当丸 788 三、下瘀血汤 790 四、土瓜根散 792 五、红蓝花酒 794 六、鳖甲煎丸 795 七、王不留行散 800 八、桂枝茯苓丸 803 九、温经汤 805 十、大黄甘遂汤 809 十一、矾石丸 811 第二节 血虚证用方 812 一、胶艾汤(芎归胶艾汤) 812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 815 三、当归散 817 第三节 出血证用方 820 一、泻心汤 820 二、赤小豆当归散 822 三、黄土汤 825 四、柏叶汤 828 五、胶姜汤 830 第四节 毒热血证用方 831 一、升麻鳖甲汤 831 二、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 835 第12章 痹证用方 837 第一节 阳虚痹证用方 837 一、桂枝附子汤 837 二、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汤(白朮附子汤) 842 三、甘草附子汤 847 第二节 气虚痹证用方 852 乌头汤 852 第三节 阳虚热郁痹证用方 855 桂枝芍药知母汤 855 第13章 痰饮证用方 859 第一节 痰郁咽喉证用方 859 半夏厚朴汤 859 第二节 痰阻胸膈证用方 861 瓜蒂散 861 第三节 痰饮牡疟证用方 867 蜀漆散 867 第四节 饮结胸胁脘腹证用方 870 一、十枣汤 870 二、大陷胸汤 877 三、大陷胸丸 883 四、三物白散 887 第五节 膈间水饮证用方 891 一、木防己汤 891 二、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894 三、猪苓散 896 第六节 风痰证用方 897 藜芦甘草汤 897 第14章 咽痛证用方 899 一、甘草汤 899 二、苦酒汤 901 三、半夏散及汤 905 第15章 虫证用方 909 甘草粉蜜汤 909 第16章 外治用方 912 一、苦参汤 912 二、狼牙汤 913 三、蛇床子散 914 四、矾石汤 915 五、小儿疳虫蚀齿方 916 六、雄黄熏方 916 第17章 佚方 918 一、禹余粮丸 918 二、杏子汤 919 三、葶苈丸 920 引用书目 921序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是历代医家治病的重要首选用方,全面、系统地研究经方方论对指导临床治病、科学组方和阐释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迄今为止,对历代医家研究经方的论述还没有人系统地归纳和总结,我们认为此项工作很有意义,为此我们组织人员全面、规範地进行整理与厘定,以冀对深入研究及临床套用起到示範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经方是中医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病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其源远流长,有着近2000年的历史,尤其是组方严谨,用药巧妙,疗效显着,堪称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经典瑰宝,也是世界医学领域中经典的治疗方剂 。历代医家虽然对经方古籍作了一些整理研究,但多局限于单本经方古籍整理校勘或散在的单纯的经方彙编,其广度和深度尤显不足 。我们在对经方古籍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编成《历代经方方论》一书 。本书编写方法、体例和内容均与以往出版的经方着作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文献资料蒐集广博、内容丰富、查考全面、点评精当、富有学术价值的特点 。方剂在我国起源很早,先秦时期就有《五十二病方》,但没有完整地流传于今,张仲景在《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着作理论指导下,并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的临床辨治专着——《伤寒杂病论》,其中经方部分奠定了中医方剂发展的基础 。此后,历代医家对经方的研究颇多,出版了不少经方专着,一些中医综合性的医籍中对经方也不乏论述,促进了中医方剂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鑒于目前研究经方的着作多为散在的资料收集,在全面性和系统性方面尤嫌不足,我们从中医文献学角度对经方古籍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并按类书“以类相聚”的要求编撰中医经方类书,这将对促进经方古籍的保护及经方的传承与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编写《历代经方方论》是前所未有的重要工程,对深入挖掘和全面研究经方配伍用药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仍有诸多不足,恳请读者给予指正,以便今后修订与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