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音乐同期录音


现场音乐同期录音

文章插图
现场音乐同期录音【现场音乐同期录音】《现场音乐同期录音 》是 2011年3月编辑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 Bruce Bartlett Jenny Bartlett 。
基本介绍书名:现场音乐同期录音
作者:[美] Bruce Bartlett Jenny Bartlett
ISBN: 978-7-115-24509-0
页数:290页
定价:80元
出版时间:2011-3
开本:16
编辑:宁茜
字数:339千字
版次:1
印次:1
内容简介随着数字音频设备的不断普及,现场音乐会同期录音同以前相比变得更加容易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手头设备,是第一本专注于录音棚之外录音技巧的书籍 。本书将同期录音分为流行音乐录音和古典音乐录音两种,无论您是录製摇滚乐队、爵士乐队的现场演出,还是音乐厅中交响乐队的演出,都会轻鬆得到有用的专业指导 。从设备的选择到录音方案的制定,再到传声器的摆放,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专业而简单可行的提示 。为了帮助您迅速掌握录製流行音乐会和古典音乐会的专业技巧,本书对于后期缩混和剪辑也给出了操作性强的提示 。文字说明配合示範CD光碟,向读者提供了各种录音状况下的实用信息 。无论是菜鸟还是老手,《现场音乐同期录音》都将帮助您重现演出时激动人心的实况 。本书作者Bruce Bartlett是Crown公司的传声器工程师、音频技术的采访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录音师,曾经在8种书籍中发表了900多篇专业技术性文章,包括《实用录音技术》(Practical Recording Techniques,Focal Press出版),现在已经更新至第5版 。Bruce也是AES(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和SAC(Syn Aud Con)的会员,拥有物理学学位以及多项传声器设计方面的专利 。同时作为一名音乐家,他还拥有一个24轨数字录音棚,用于录音棚录音和同期录音的后期製作 。本书的另外一位作者Jenny Bartlett是一名科学技术类着作的自由撰稿人 。目录第1部分:流行音乐录音(摇滚、乡村、爵士、民谣、R&B、福音音乐、教堂音乐及其他)1 同期录音设备介绍 31.1 立体声录音系统和多轨录音系统 31.2 立体声录音系统 41.3 立体声录音的设备 51.3.1 传声器 51.3.2 便携立体声录音机 91.3.3 耳机和耳塞 161.4 多轨录音系统 171.5 多轨录音设备 181.5.1 传声器 181.5.2 舞台上的传声器接口和多轨线缆 191.5.3 调音台 191.5.4 多轨硬碟录音机 211.5.5 带有录音功能的调音台(也称为多轨录音混音一体机) 231.5.6 基于计算机的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 231.5.7 传声器分配器(话分) 261.5.8 耳机,耳塞及监听扬声器 281.6 购买设备 292 录音技术:由简入繁 312.1 利用扩声调音台的主输出信号录音 322.2 使用两支传声器录音 332.3 四轨录音 392.4 通过扩声调音台的Insert送出插口将信号连线到多轨录音机进行多轨录音 402.4.1 设备之间的连线 412.4.2 监听 442.4.3 电平的设定 442.5 分配传声器信号 45使用传声器信号分配器 462.6 在录音车中进行多轨录音 473 录音开始前的準备 493.1 选择一个合适的厅堂 493.2 音乐方面的準备 493.3 录音準备会 503.4 录音设备摆放地点实地调查 513.5 传声器清单 523.6 音轨单 533.7 信号流程框图 543.8 设备清单 553.9 可以使得系统搭建更加简便的準备工作 563.9.1 给飞行箱装上轮子 563.9.2 传声器卡子 573.9.3 信号线缆和多轨线缆 583.9.4 多轨连线的捷径 593.9.5 其他有用的提示 594 录音现场:录音系统的设定和录音 614.1 电源和接地的测试 614.1.1 电源系统 614.1.2 电源 624.1.3 多组音响系统间的相互连线 644.2 传声器的连线 654.3 跑线 654.4 设定录音调音台 664.5 传声器技术 674.5.1 电吉他的接地 714.5.2 观众席的环境传声器 724.6 设定录音电平和次级混音通道 734.7 录音 744.8 演出结束后的拆台 755 音乐会结束之后:剪辑和缩混 775.1 剪辑双声道立体声录音 775.2 在数字音频工作站中缩混多轨录音 805.2.1 将整场音乐会的录音剪辑成以一首乐曲为单位的工程档案 805.2.2 删除不需要的素材 825.2.3 使用调音台缩混多轨录音之前的準备工作 825.3 插入式录音 825.4 缩混每一首乐曲 83製作环绕声混音 855.5 为一张唱片进行母带处理 865.6 为录音小样进行母带处理 89增加淡入淡出和均衡处理 916 录音範例:在俱乐部中录製一个布鲁斯乐队现场演出 936.1 準备工作 936.2 录音过程 956.3 开始缩混 956.4 準备最终的混音 966.5 最终的缩混 966.6 母带处理 976.7 刻录CD 98第2部分:古典音乐录音(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管风琴、合唱、独唱和独奏)7 传声器参数 1037.1 指向性 1037.1.1 每种指向性的优点 1067.1.2 偏离主轴的声染色 1067.2 换能器的种类 1067.3 灵敏度 1077.4 本底噪声 1077.5 传声器类型 1077.5.1 自由场传声器 1087.5.2 界面传声器 1087.5.3 立体声传声器 1107.6 传声器附属档案 1117.6.1 传声器架和吊桿 1117.6.2 立体声传声器安装支架 1117.6.3 防震架 1118 立体声拾音技术概述 113 8.1 立体声拾音的优点 1138.2 立体声拾音的目的 1148.3 立体声拾音的种类 1168.3.1 膜片重叠式 1168.3.2 膜片分开式 1188.3.3 膜片靠近式拾音方式 1218.3.4 障板式 1228.4 比较4种拾音方式 1238.5 立体声拾音的传声器要求 1258.6 如何测试声像 1258.7 参考文献 1269 立体声录音的步骤 1279.1 设备 1279.2 选择录音场所 1309.3 录音準备工作 1309.3.1 架设传声器 1319.3.2 设备连线 1339.3.3 监听 1349.4 传声器的摆放 1349.4.1 拾音距离 1349.4.2 立体声声像控制 1369.4.3 独奏演员的拾音和点传声器 1389.4.4 电平设定 1409.5 录製音乐会 1419.6 剪辑 1419.7 实例:在音乐厅中录製交响乐 1439.7.1 準备工作 1439.7.2 录音现场 1449.7.3 剪辑/母带处理 1459.8 参考文献 14510 环绕声拾音技术 14710.1 环绕声扬声器摆放 14810.2 环绕声拾音技术 15010.2.1 SoundField 5.1环绕声拾音系统 15010.2.2 Delos VR2环绕声拾音方式 15010.2.3 NHK方式 15110.2.4 KFM360环绕声拾音系统 15210.2.5 五声道传声器组合和人工头 15310.2.6 DMP方式 15510.2.7 Woszczyk方式 15510.2.8 Williams 5支心形传声器组合 15610.2.9 双MS方式 15610.2.10 环绕声环境声拾音系统 15710.2.11 Chris Burmajster拾音系统 15810.2.12 理想心形传声器组合 15810.2.13 Holophone H2-Pro环绕声传声器 15910.2.14 Sonic Studio DSM-4CS 四声道环绕声人工头 15910.2.15 Slotte方式 15910.2.16 Martin方式 16010.2.17 Mike Sokol的FluRB系统 16010.2.18 立体声传声器和环绕声传声器 16210.3 推荐阅读 16211 立体声录音中的常见问题 16311.1 传声器信号失真 16311.2 不够活跃(没有足够的混响) 16411.3 细节过多,太近,声音边缘过于犀利 16411.4 过于遥远,混响过大 16411.5 立体声声像过窄 165 11.6 立体声声像过宽,中间有空洞,或者独奏乐器左右摇摆过度 16611.7 声像定位模糊 16611.8 声像向一侧漂移(左右不平衡) 16711.9 缺乏纵深感 16711.10 缺乏空间感 16711.11 早期反射声太强 16811.12 糟糕的平衡(一些乐器太强或者太弱) 16811.13 浑浊的低音 16811.14 来自空调,卡车以及其他震动 16811.15 音色欠佳,过暗,过亮,声染色明显 16912 立体声、环绕声、人工头拾音的传声器及其附属档案 17112.1 立体声传声器 17212.2 环绕声传声器 17712.3 人工头以及头戴式人头录音传声器 18012.4 立体声和环绕声传声器架 18212.5 MS矩阵解码器 18412.6 公司网站 185A 立体声拾音原理 187A.1 定义 187A.2 人耳对于真实声源的定位 190A.3 扬声器之间的声像定位 193A.4 两只扬声器之间产生自然的声像定位的要求 195A.5 目前使用的声像定位机制 198A.5.1 强度差产生的声像定位 198A.5.2 时间差产生的声像定位 200A.5.3 由时间差和强度差共同作用的幻像声源定位 202A.5.4 总结 203A.6 计算幻像声源的位置 203A.7 设定传声器膜片之间的夹角和传声器间距 207A.8 空间感和空间感均衡器 208A.9 参考资料 210B 自由声场中立体声拾音技术 215B.1 幻像声源定位的精确性 215B.2 膜片靠近式拾音方式範例 218B.2.1 两支心形传声器组成的XY方式,膜片夹角180° 218B.2.2 两支心形传声器组成的XY制式,膜片间夹角在120°~135° 219B.2.3 两支心形传声器组成的XY制式,膜片夹角为90° 219B.2.4 Blumlein拾音方式 220B.2.5 两支锐心形传声器组成的XY制式,膜片夹角110° 222B.3 膜片靠近式拾音方式範例 222B.3.1 ORTF制式和Din制式 223B.3.2 NOS制式 224B.4 膜片分开式拾音方式範例 225B.4.1 两支全指向传声器,距离3英尺 226B.4.2 两支全指向传声器,距离10英尺 227B.4.3 3支全指向传声器并排摆放,中间和两边的间距各为5英尺 228B.4.4 Decca Tree 228B.5 在两支全指向传声器中间加入障板的拾音技术 229B.5.1 球形传声器,SASS-P MKII 229 B.5.2 理想立体声(Optimal Stereo Signal)或Jecklin障板 230B.6 其他的膜片重叠式拾音方式 231B.6.1 Mid-Side(MS)拾音方式 231B.6.2 SoundField传声器 235B.6.3 使用空间感均衡器的膜片重叠式拾音方式 237B.7 其他的膜片靠近式拾音方式 237B.7.1 立体声180系统 237B.7.2 Faulkner相位阵列系统(Faulkner Phased-Array System) 237B.7.3 膜片靠近式拾音方式和膜片分开式拾音方式同时使用 239B.8 各种拾音方式之间的比较 239B.8.1 Michael Williams:《立体声拾音系统的统一标準》(1987) 239B.8.2 Carl Ceoen在1972年发表的文章《立体声比较听音测试》(Comparative Stereophonic Listening Test) 240B.8.3 Benjamin Bernfeld和Bennett Smith在1978年发表的文章《立体声拾音系统计算机辅助建模》(Computer-Aided Model of Stereophonic Systems) 241B.8.4 C.Huggonet和J.Jouhanear《6种不同立体声拾音方式的空间传输函式比较》(Comparative Spatial Transfer Function of Six Different Stereophonic Systems)(1987) 242B.8.5 M.Hibbing在1989年进行的《XY和MS拾音系统比较》(XY and MS Microphone Techniques in Comparison) 242B.8.6 Wieslaw Woszczyk《立体声和环绕声录製过程中空间感增强的新方式》(A New Method for Spatial Enhancement in Stereo and Surround Recording)(1990) 243B.8.7 总结 244B.9 参考资料 245C 立体声界面传声器拾音技术 247C.1 用两支放置在地板上的界面传声器进行立体声拾音 248C.1.1 两支界面传声器放置在地板上,传声器间距4英尺 248C.1.2 放在地板上具有指向性的界面传声器 249C.1.3 两支放置在地板上的界面传声器组成的理想立体声系统(Optimal Stereo Signal) 250C.1.4 “音乐家的耳朵”(The Musician’s Ear)立体声界面传声器 250C.1.5 利用放置在地板上的PZM传声器组成MS拾音方式 250C.2 使用非放置在地板上的界面传声器的录音技术 251C.2.1 立体声环境採样系统(The Stereo Ambient Sampling System) 251 C.2.2 球形传声器 252C.3 参考资料 253D 双耳拾音技术 255D.1 双耳录音和人工头 255D.1.1 工作原理 257D.1.2 头中定位(In-Head Localization) 259D.1.3 人工头均衡处理 259D.1.4 人工头录製的声像定位在扬声器重放中的表现 260D.2 参考资料 261鸣谢 265术语表 267CD目录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