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农业( 二 )

    完善扶持政策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準 。研究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耕地质量保护、黑土地保护、农药管理、肥料管理、基本草原保护、农业环境监测、农田废旧地膜综合治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等法规规章,强化法制保障 。完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法规体系,健全农业各产业节能规範、节能减排标準体系 。制修订耕地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膜、饲料添加剂重金属含量等标準,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依据 。加大执法与监督力度 。健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条件 。落实农业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各类法律法规,加强跨行政区资源环境合作执法和部门联动执法,依法严惩农业资源环境违法行为 。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效果的监测与督察,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损害赔偿制度 。2. 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加大投入力度 。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投入保障体系,推动投资方向由生产领域向生产与生态并重转变,投资重点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倾斜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领域,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完善财政等激励政策,落实税收政策,推行第三方运行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等方式,引导各方力量投向农村资源环境保护领域 。将农业环境问题治理列入利用外资、发行企业债券的重点领域,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切实提高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健全完善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 。健全完善扶持政策 。继续实施并健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农机具购置补贴、动物疫病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等政策 。研究实施精準补贴等措施,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生态修复保护政策 。支持最佳化粮饲种植结构,开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种植、粮豆粮草轮作;支持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生物炭改良土壤、积造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支持推广使用高标準农膜,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继续开展渔业增殖放流,落实好公益林补偿政策,完善森林、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 。建立健全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优质安全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建设 。3. 深化改革与创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範有序流转,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给予重点支持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 。建立健全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 。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制定水权转让、交易制度,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推行阶梯水价,引导节约用水 。建立农业碳汇交易制度,促进低碳发展 。培育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专业化企业和组织,探索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实现市场化有偿服务 。树立节能减排理念 。引导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改变不合理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发展低碳经济,践行科学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科学健康的膳食结构,减少食物浪费 。鼓励企业和农户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按照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自觉履行绿色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保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广泛动员公众、非政府组织参与保护与监督 。逐步推行农业生态环境公告制度,健全农业环境污染举报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4. 用好国际市场与资源理利用国际市场 。依据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生产潜能和农产品需求,确定合理的自给率目标和农产品进口优先序,合理安排进口品种和数量,把握好进口节奏,保持国内市场稳定,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 。加强进口农产品检验检疫和质量监督管理,完善农业产业损害风险评估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与区域农业政策以及农业国际标準制定 。提升对外开放质量 。引导企业投资境外农业,提高国际影响力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合作,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 。5. 加强组织与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形成部门合力 。省级人民政府要围绕规划目标任务,统筹谋划,强化配合,抓紧制定地方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积极推动重大政策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耕地红线、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範围 。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目标责任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农业分区针对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最佳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髮展区 。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和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