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


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

文章插图
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是一本(金沙,郑凤翼)编制,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在(2009-01-01)出版的书籍 。
基本介绍书名: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
作者:金沙,郑凤翼
ISBN:9787508373263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01
图书信息出版时间:2009-01-01 版 次:1 页 数:236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科技 > 一般工业技术
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

文章插图
内容简介《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社会需求而编写的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PLC控制在电气控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小型PLC在我国电气控制领域中占有很大的份额,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会并掌握这项控制技术 。《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力图从初学者自学的角度出发,使学过电工和具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读者能够容易地看懂学会PLC控制梯形图,轻鬆学会PLC编程方法和设计技巧 。《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以S7-200系列小型PLC为对象,从工程套用角度出发,儘可能与现场设计一致 。《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共11章:第1章为PLC原理;第2、3章为S7-200,设备使用及指令;第4~7章为PLC设计方法;第8章为S7-200编程软体的使用;第9~ll章为PLC工程套用 。《轻鬆看懂PLC控制系统梯形图》内容涵盖了PLC安装、设计和调试的常见方法,是进行PLC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录前言第1章 PLC的组成及原理1.1 可程式控制器的产生及定义1.1.1 早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装置1.1.2 可程式控制器的产生1.1.3 可程式控制器的定义1.2 PLC的特点及套用1.2.1 PLC的特点1.2.2 PLC的套用领域1.3 PLC的程式语言1.3.1 软体的分类1.3.2 程式语言的表达方式1.4 PLC的硬体组成及结构1.4.1 PLC的硬体组成1.4.2 PLC的分类1.5 可程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1.5.1 PLC控制系统的等效电路1.5.2 PLC的工作过程1.5.3 PI.C的扫描周期1.5.4 输入/ 输出滞后时间1.5.5 PLC与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电路工作原理的差别第2章 S7-200系统配置2.1 S7-200的组成及其性能指标2.1.1 S7-200系列产品的基本构成2.1.2 57 200的性能指标2.2 S7-200的编程元件及其功能2.2.1 S7-200编程元件的分类及编址2.2.2 S7-200主要编程元件及定址範围2.2.3 S7-200I/0触点的扩展2.3 S7-200的安装2.3.1 布置方案2.3.2 电源2.3.3 布线2.3.4 S7-200的接线第3章 基本指令系统3.1 位逻辑指令3.1.1 装载指令和线圈输出指令3.1.2 串联指令3.1.3 并联指令3.1.4 置位和复位指令3.1.5 边沿触发指令3.1.6 逻辑结果取反指令3.2堆叠操作指令3.2.1 块S联指令3.2.2 块并联指令3.2.3 入栈、读栈和出栈指令3.3 定时器指令3.3.1 通电延时型定时器指令3.3.2 断电延时型定时器指令3.3.3 保持型通电延时定时器指令3.4 计数器指令3.4.1 增计数嚣3.4.2 减计数器3.4.3 增/减计数器第4章 经验设计法4.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控制4.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运行控制4.1.2 单按钮实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运行控制4.1.3 三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启动和顺序停止4.2 三相异步电动机往复运动的控制4.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4.2.2 小车自动往复控制4.2.3 送料小车自动控制第5章 逻辑设计法5.1 优先权电路的设计5.1.1 三输入位置优先控制系统5.1.2 四输入先输入优先控制系统5.1.3 四组抢答器控制系统5.2 信号显示系统5.2.1 四组抢答器数码显示控制系统5.2.2 三台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指示控制第6章 时序设计法第7章 顺序功能图设计法第8章 STEP7-Micro/WIN编程软体第9章 电动机控制套用举例第10章 工具机控制系列第11章 PLC在生产装置中的套用参考文献前言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PLC(可程式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套用,PLC控制已经成为自动化生产的主要控制方式,在电气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学习和掌握PLC套用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小型PLC在我国电气控制领域中占有很大的份额,随着产品性能的提高和PLC套用技术的推广,S7-200系列小型PLC逐渐为更多的电气设计人员所接受并使用,同样,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会并掌握这项控制技术 。本书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社会需求而编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