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古尧城【古尧城】尧城,中国古代县级行政区名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相州(今安阳市)长乐县改为尧城县 。唐天祐三年(906年),改尧城县为永定县 。尧城县建置存在时间长达308年 。“古尧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永和镇南二里沿村台村西南 。
基本介绍中文名:古尧城
始置年代:隋开皇十八年(598年)
地理位置:安阳市安阳县永和镇南二里
尧城考述尧城建置沿革尧城,原为汉代内黄县地,三国魏为长乐公国,西晋于此置长乐县,北齐废长乐併入临漳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分临漳、洹水二县于此重置长乐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长乐县为尧城县,隶属相州(今安阳市) 。唐天祐三年(906年),改尧城县为永定县 。五代开平中改为长平县,后唐同光初复名永定县 。宋天圣七年(1029年),改永定县为永和县,宋熙宁五年(1072年),降永和县为镇入安阳县 。此后,历金、元、明、清各代均为永和镇 。民国以来,逐渐改称永和集和永和乡 。2014年,永和乡改为永和镇 。尧城地望辨析从三国魏黄初四年,到北宋熙宁五年的 850年间,永和先后设为长乐公国、长乐县、尧城县、长平县、永定县、永和县,各县治所城池均在今永和村或村南附近 。永和县后改为永和镇,历经金、元、明、清来变 。民国以来逐渐改称永和集和永和村 。由于没有资料表明永和镇址有过变迁,因此今安阳市区东 20 公里处的永和村就是北宋时的永和县治所,即永和县城所在地 。历史上也没有什幺资料说永和县城、永定县城、长平县城、尧城县城和长乐县城有什幺大的不同,所以一般都认为这些县城的位置就在今永和村 。如《 邺乘 》云:“永和故县,在县东四十里 。” 《读史方舆纪要》云:“永定城,在县东四十里 。”《安阳县金石录》载《尧城令王进思去思祠记》原案:“碑出于永和镇,唐尧城废县即此 。”《历代地理沿革表》在永和县下注曰:“在彰德府东四十里 。”可是自民国 21 年发现《 唐太原王君陇西李夫人祔合墓志铭并序 》 以后,《续安阳县誌》的着者便把这一传统说法否定了 。提出尧城县不在永和,而在今安阳市区东南20里遵贵屯 。并说:“治地学者当以此为信史 。”因这句话说得非常肯定,所以近人也多信以为真 。不过笔者却不敢苟同,因为这一推翻旧说的根据并不可靠,建立新说的论据也不充分 。《 元和郡县图志 》 载相州尧城县曰:“西至州四十里 。”又曰:“洹水在县北四里 。丹朱墓在县东一里.” 《 元和郡县图志 》 是记载唐元和年间的地理着作 。志文中的“州”即相州治所,在今安阳市区老城内 。洹水的流经路线与北魏相同 。丹朱是传说中尧的儿子,许多地方都有丹朱墓 。今安阳市区东 21 公里处的沿村台村曾有丹朱墓,墓家十分高大, 1958 年平毁,曾拣到石斧、石板、陶器等物 。文中的丹朱墓即指此墓.这里记载的洹水既然在尧城县北四里,则尧城必在洹水之南四里 。洹水绕永和村南而东,则尧城当在今永和村南四里有余 。又据丹朱墓的位置,则尧城必在沿村台村西一里 。这样看来,尧城当在今永和乡麵粉厂之南、沿村台村之西南 。又据当地农民说,沿村台西南,有一块地叫“城角地”,并在这里发现过城墙砖垛遗物 。这就进一步证明尧城是在沿村台西南 。大概是隋代重置长乐具时,治所移到了尧城 。尧城的规模,据 《 邺乘 》 记载,为“周回五里一百二十步” 。至于 《续安阳县誌》 记载尧城位于今高庄乡遵贵屯村一说,乃笔者不慎至误 。《 续安阳县誌 》 载 《 唐太原王君陇西李夫人祔合墓志铭并序 》 曰:“民国 21 年夏出土,在县东梁固村,为杨某掘并所得 。”又概述“墓志铭”内容云:“宝曆元年八月卒于尧城县望云乡梁固里,寿七十八 。大中九年十月,祔葬于尧城县西北二十里梁固里夫之旧莹 。”单以此笔者就作结论说:“据此,则尧城县在今汤属之遵贵集 。现遵贵屯有券门,故俗名遵贵券 。土人相传为古城邑 。旧志载永和镇即古尧城县,误矣 。治地学者当以此为信史 。”看来此论点的主要依据有 2 个:一是遵贵屯对梁固的方位和距离与墓誌大致相符,二是遵贵屯曾为古城邑 。兹就这两点考辩于下:l 、梁固在尧城西北 20 里,则尧城当在梁固东南 20 里 。在梁固东南 20 里的地名很多,不只遵贵屯一处 。準确地说,遵贵屯在梁固正南偏东 20 里处,并非在东南方向 。当然这个方位也可勉强说是东南方 。而沿村台西南地是在梁固正东偏南 20 里处,这里也可以说是在梁固东南方向 。所以遵贵屯和沿村台西南地,都和墓誌相符,不能以前者排斥后者.又因梁固处在古代通往相州城的东西大道之北 2 公里处,而沿村台西南地是在此路之南,把这两个地点看作东南、西北方向更合理些 。2 、遵贵屯虽为古城邑,且有券门,但不能因为有城就说是古尧城 。北宋时,这一带有支村、开信、郑寺、将台、遵贵、雀城、龙花、王刘、东小韩、西小韩、霸台等村,唯独没有遵贵屯 。这些村名基本上都能和现在的村庄对上号,唯雀城对不上 。到了明代,这里又增加了将台屯、遵贵屯和王刘屯 3 个村,但却没了雀城村 。这说明雀城村变成了 3 个屯字村名中的某一个 。这 3 个村中,唯独遵贵屯有城,所以雀城村必定变成了遵贵屯 。遵贵屯村中的大券实为古雀城遗址 。《 河朔访古记 》 云:“雀城在汤阴县东北三十五里 。”今遵贵屯恰在汤阴城东 17 公里处(此村旧属汤阴具),完全符合 《 河朔访古记 》 的记载 。当地很早就有“北有将台,南有雀城”的言传,遵贵屯基本上在将台之南 。此再次证明遵贵屯为昔日雀城 。3 、从方位表述而言,遵贵屯不是在“州东四十里”,而是在东南十五公里;洹水不在其“北四里”,而是在其北 10 多公里;丹朱墓不在其“东一里”,而是在东北 10 多公里 。综合以上所述,遵贵屯故城不是古尧城,而是古雀城 。《续安阳县誌》不慎致误 。(录自安阳地名专家组成员、原安阳县文化局副局长,安阳县地名办公室主任许作民所着《安阳古今地名考》)典籍记载唐《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 撰●卷第十六河北道相州(邺郡)管县十:安阳,邺,成安,内黄,尧城,洹水,临漳,临河,汤阴,林虑 。……尧城县上 。西至州四十里 。本汉内黄县地,晋于此置长乐县,高齐省长乐入临漳县 。隋开皇十年,分临漳、洹水二县于此重置长乐县,十八年改为尧城,因所理尧城为名也 。北宋《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五河北道四相州(邺郡)今理安阳县 。元领县十一,今六:安阳;邺县;汤阴;永定;临漳;林虑 。五县割出:滏阳;入磁州 。内黄;成安;洹水,已上三县入魏州 。临河入澶州 。永定县,州东四十里,旧十四乡,今三乡 。本汉内黄县地,晋置长乐县,髙齐省入临漳县 。隋开皇十八年,分临漳、洹水二县于此重置长乐县,十八年改为尧城县,因尧所居此城为名 。唐末改为永定县,朱梁开平中,改为长平,后唐同光初,复为永定 。洹水,在县北四里 。丹朱墓,在县东一里,尧之子也 。羛阳聚故城,在今县东 。《左氏传》晋荀盈如齐,逆女卒于戏阳 。注云,内黄县戏阳城 。“羛”与“戏”同 。南宋《路史》《路史》 (宋)罗泌 撰卷二十撰后纪十一疏仡纪陶唐氏丹朱卒葬笰(羛)阳 。相之安阳永和镇南有故尧城 。开皇四,尧城县以为尧居,乃朱居也 。《相图经》引孟子注:舜封丹朱于白水,白水乃今清河,盖夏封之,在镇西南三里有丹朱陵,南八里有帝子夜游台,周二百歩 。《相台志》云:丹朱嫚游之地,笰戏同 。羛阳乡,在内黄北二十羛阳聚 。《元和志》:丹朱墓,唐山县东一里 。《寰宇记》:冢在永定东二里,有唐县、有鸿郎城 。《九州要记》云:尧时丹朱所居相之冢为是矣 。而《经》注:城阳有丹朱冢 。《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丹朱葬于阴,无信 。明嘉靖《彰德府志》《彰德府志》(明)崔铣
- 新编基层工会工作指南
- 连翘怎么读
- 下雨天蚊子去了什么地方
- 口水鸡配料介绍
- 大众两厢车两门指的是什么
- 号码英语解释
- 火龙果象征着什么
- 红豆薏米煮完水剩下的可不可以吃
- 华为手机解锁密码忘记应该如何解锁呢
- 哪些人不适合吃椰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