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靺鞨靺鞨,又称“靺羯”,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 。北魏称“勿吉”,隋唐时写作靺羯(见“鸿胪井碑”) 。辽宋时期恢复了最早的肃慎名称,但汉语中改译为女真或女直 。清代建立后,清太宗皇太极将已经统一的本民族从龙六十六部各自的自称统一废除,改族名为满洲,延传至今 。
【靺鞨】唐代分为白山、粟末、黑水靺鞨等部,其中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了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 。
基本介绍中文名:靺鞨
外文名:Mohe
类属:满-通古斯语民族
延续:肃慎-挹娄-勿吉-女真-满洲
介绍古东北地区的满族先祖在历史上多次被中原王朝载入史籍,但是这些称呼都不是族群的自称 。靺鞨是满洲先祖的第一个自称,意译的意思林中人 。最早的称呼肃慎和后世知名度极高的女真在满洲语中是同一个辞彙(JUSHEN),是森林的意思 。历史靺鞨是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周秦时称肃慎,世居白山(或称不鹹山、徒太山、大白山、长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业,根据所生活地区情况不同,也有农耕文明和小部分游牧文明 。
文章插图
肃慎裔图腾——海东青靺鞨分为七部,分别为粟末靺鞨(与古高丽相接)、伯咄部(在粟末部之北)、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拂涅部(在伯咄东)、号室部(在拂涅东)、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白山部(在粟末东南) 。而黑水部尤为劲健,是古之肃慎氏 。粟末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南方,早在唐初就已归附唐 。七世纪末,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统一各部落(确切地说,是统一附唐的各部落),建立了政权 。后来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 。从此,粟末靺鞨建立的政权,就以渤海为号 。渤海境内有十多万人户,经济很发达 。他们派人到长安学习,带回许多汉文书籍 。他们把土特产人参、貂皮以及马、铜等输入内地,受到内地的欢迎 。靺鞨本字应作靺羯,是自“勿吉”音转而来,对此学界早有定论 。靺鞨的粟末部实即勿吉的粟末部 。最早记载勿吉粟末部的史书是《魏书》 。《魏书》卷100《勿吉传》记载,从和龙出发,经善玉山、祁黎山、如洛瑰水、太鲁水,“又东北行十八日到其国 。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 。此勿吉居于松花江流域,南部包括长白山,北部包括黑龙江,显然是指勿吉的粟末部 。《魏书·勿吉传》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粟末勿吉历史的记载 。对于勿吉人的其他部落,《魏书·勿吉传》仅提到“有大莫卢国、覆钟国、莫多回国、库娄国、素和国、具弗伏国、匹黎尔国、拔大何国、郁羽陵国、库伏真国、鲁娄国、羽真侯国,前后各遣使朝献” 。所以,《魏书·勿吉传》所载于延兴年间赴北魏朝贡的乙力支,是出自粟末部的使者 。据乙力支自称:“其国先破高句丽十落,密共百济谋从水道併力取高句丽” 。可见,《北史》卷94《勿吉传》、《隋书》卷81《靺鞨传》所载粟末部“每寇高丽”是正确的,至晚在北魏延兴(471-476)以前,粟末部已与高句丽连年征战 。自夫余衰弱以后,肃慎系各部即逐渐向东南迁徙,入居松花江流域,因而才因水为名,号为粟末 。与此同时,高句丽也不断北拓,攻占原属夫余的领土,435年李敖出使高句丽时,发现高句丽的疆界已“北至旧夫余” 。粟末部与高句丽战争的起因当是为了争夺对夫余故地的控制 。494年,“夫余王及妻孥以国来降”,投奔高句丽,高句丽人称其为“勿吉所逐” 。当是粟末靺鞨也占有了部分夫余故地 。但在此后与高句丽人的战争中,粟末部却渐处于不利地位,最终降隋内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