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外短篇


集外短篇

文章插图
集外短篇【集外短篇】《集外短篇》,即《老舍小说集外集》,出版于1982年,北京,共26篇短篇小说 。收入在由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儿子舒乙编的《老舍小说全集》第十一卷
基本介绍书名:集外短篇
又名:《老舍小说集外集》
作者:女儿舒济、儿子舒乙
出版时间:1982年
内容《老舍小说集外集》26篇短篇小说包括:《她的失败》、《小铃儿》、《旅行》、《讨论》《狗之晨》、《记懒人》、《不远千里而来》、《辞工》、《有声电影》、《抓药》、《生灭》、《画像》、《沈二哥加了薪水》、《裕兴池里》、《创造病》、《丁》、《不说谎的人》、《瓣爱弥耳》、《番表》、《牛老爷的痰盂》、《兄妹从军》、《敌与友》、《小青不玩娃娃了》、《小白鼠》、《电话》、《民主世界》、《老舍年谱简编》部分作品介绍《她的失败》1922年发表处女作,白话小小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本700字 。《小铃儿》老舍先生最早期的短篇小说之一,虽然也是以批判国民的无知蒙昧为主题的作品,但小说气氛童贞,基调平淡,作品中也没有时代风云和宏阔场景,不如《月牙儿》的悲剧意识和女性觉醒意识更能抓住读者,近些年来受到的关注和评论并不多 。《旅行》“从1924年的秋天到1929年的夏天,我一直在伦敦住了五年 。”老舍先生自己说,那些年里,他除了偶尔的旅行,大部分时间都在伦敦 。老舍有篇非常微型的小说,就叫《旅行》 。里面描述了三位留英中国学生的一次旅行:一天到晚惦记着睡觉的“老舍”、被老方嘲笑为“外交狗”的老辛和被老辛嘲笑为“科学牛”的老方 。这里面“老舍”的特点是什幺事儿也不想乾,尽想着睡觉 。是不是作者自己的自叙传呢?这也不好说 。不过老舍写过一篇回忆文章《东方学院》,讲起当年在伦敦时期的工作——在伦敦大学的东方学院教授中国语言 。那个时候,东方学院的方法是学生要学什幺,老师就得讲什幺,因此,老舍有一回遇到一个英国医生,要求他教他点中国医学,他也没办法,只能拒绝 。《讨论》这类针砭有力的篇什与其说“为幽默小品”,毋如说是讽刺小品更合乎其批判本质 。《狗之晨》老舍在这篇小说中以一个黑狗作为“主人公”,并赋予了这狗一切人的情感与思想 。这只黑狗是“懦夫”的代言人,老舍通过描写大黑狗的欺软怕硬、阿谀逢迎等一些低贱人所具备的低劣品质,将现实社会中的这类卑贱的人通过大黑狗的形象展示给读者,真是贴切、形象 。本身主人公是狗就让人发笑,更何况这是一个具有低劣品质的狗,而且老舍运用幽默呢讽刺的语言来描绘它,当这一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是为幽默讽刺的语言和写作捧腹大笑,而是发人深省,让我们同情这只狗,更同情像大黑狗一样的这类人 。老舍正是用这种幽默手段将生活中的“黑暗面”亦或是人性的劣根性向读者暴露无余 。也正是老舍的这种独有的机智幽默,才成就了他文章的别具一格 。《记懒人》这篇《记懒人》选自老舍的《集外》,是他短篇小说中比较独特的一篇 。有个成语叫做“忧心如酲”,酲就是醉酒的意思 。读罢此篇,我想旧日的伤痛长年累月积澱下来,偶尔回忆起也会让人“如醉如痴” 。当然箇中悲喜因人而异,比如上面说的这个懒人,究竟是失去恋人的痛楚促使他完成了对自己的“懒人历史”的想像,并把这个“顽固记忆”反过来强加给他呢,还是说这段看似被潜意识极力尘封的记忆,真的只不过是他“懒史”中的一笔,是他对自己“一次不懒,终身受罪”的无奈嘲笑?那样的话,他讲完这段经历之后很快就死了,又怎幺解释呢?《不远千里而来》这篇叫《不远千里而来》的小说写一个“王先生”在日军威胁北平之际挤上火车,南下济南,以避战祸 。其中有这样的几段:“天亮以前到了德州,大家决定下去买烧鸡、火烧、鸡子、开水;命已保住,还能不给它点养料?王先生不能落后,打着交手仗,练着美国足球,耍着大洪拳,开开一条血路,直奔烧鸡而去 。王先生奔过去,别人也奔过去,卖鸡的就是再长一双手也伺候不过来 。杀声震耳,慷慨激昂,不吃烧鸡,何以为人?王先生‘抢’了一只,不抢便永无到手之日 。抢过来便啃,哎呀,美味,德州的烧鸡”……“巡警们急了,抡开了十三节钢鞭,大打而特打”……“打吧,反正烧鸡不到手,誓不退缩”……《辞工》老舍作品中塑造的许多人物本身就引人发笑 。《有声电影》写的是30年代刚刚兴起有声电影的时候一家老小去看电影,中间一段写到电影院怎幺坐下:“不能这幺马马虎虎的坐下 。大家总不能忘了恭谦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 。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 。可是二姥姥当着四姨怎肯倚老卖老,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又是姐姐兼主持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甚至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天老爷 。好容易大家觉得让的已够上相当的程度,一齐坐下 。可是小顺的糖还没有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抓药》老舍的短篇小说《抓药》是一篇形式和寓意都很奇特的作品,在双线双关的结构形式下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核心:他对革命文学运动的真实态度,对当时发生的左翼文坛与“自由人”、“第三种人”论争的看法,对自己近期作品创作动机的表白及对于批评者的答覆 。老舍曾谈到《抓药》这类小说的构思过程,“先想到意思,而后造人,所以人物的一切都有了範围和轨道;他们闹不出圈儿去”作者简介